具有防静电保护结构的LCD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51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静电保护结构的LCD基板,包括基板,多条行电极和与行电极相垂直的设置的多条列电极;静电释放带,以及静电导网,所述静电导网与静电释放带连接,具有多条水平网线和多条垂直网线,水平网线和垂直网线相交形成多个节点,所述节点与所述多个预制的切割标记相重合;其中,水平网线和垂直网线配置为当LCD面板沿切割标记所定义的切割线切割后,保证其被切割为互不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静电导网的存在解决了LCD在制造过程中其配向膜或行列电极等导电走线易被静电击伤的缺陷,在后续的切割工艺中,每个LCD单粒四周的静电导网会被分割成至少两部分,从而避免了切割后的静电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CD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静电释放的部分的 LCD基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LCD面板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扭曲向列型(TN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STN—Super TN)、双层超扭曲向列型(DSTN— double-layer STN)和薄膜晶体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其中,扭曲向列型、超扭曲向列型和双层超扭曲向列型被称为被动型显示面板,薄膜晶体 管型被称为主动型显示面板。对于被动型LCD面板,普遍的制造工艺是在设计的金属走线(行电极和 列电极)上涂布一层配向膜,然后采用摩擦工艺进行配向,使LCD金属走线 上形成特定方向的配向层,以保证成品中液晶分子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排 列,从而在输入电压后达到显示的功能。在此摩擦工艺过程中,LCD玻璃基板 上会产生大量的静电荷,而配向层(膜)材料是绝缘性能极佳的高分子材料, 摩擦产生的静电荷难以迅速消散和释放,极易击伤配向层或金属电极线路,造 成LCD显示不均或其它显示缺陷,严重影响LCD产品的品质。目前较通用的静电防护手段是在摩擦配向过程中提高环境的湿度,以使产 生的静电能通过潮湿的空气进行释放,从而达到静电防护的目的。然而,这种方法对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75% 90%,在这种高湿度的条件下, 配向材料及摩擦绒布容易受潮,造成玻璃基板上摩擦强度不均匀或配向层(膜) 预倾角不足,从而引起LCD显示不均或配向不良等缺陷。另外,高湿度环境 需要另外加湿,增加了设备及能源成本。另一种通用的静电防护方法是在LCD设计时,在金属走线的四周设计非 闭合环路以释放制程中产生的静电。该方法对静电的及时消散有一定的效果, 缺点是各LCD单粒的静电环路相对独立,且为非闭合环路,摩擦过程中仍有 部分电荷得不到及时释放,造成配向层或导电线路的击伤;另外,该设计在各 单粒上具有完整的半环状静电电路,造成生产LCD模块时其静电防护能力极 差。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开号为CN1484305的中国技术专利 申请公开了一种"借由ITO走线设计改善静电防护方法",其主要是通过IC与 玻璃接触处ITO的走线设计,使LCD上的ITO与IC上的VSS连接,让静电 得到有效的消散。该专利主要是针对LCD模块的静电防护,该ITO走线设计 对LCD制程中产生的静电没有任何防护能力。授予Yong-min H,等人的美国第6337722号专利公幵了一种"具有静电放 电保护电路的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evention Circuitry)",其主要是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设计静电防护电 路,在数据走线上联结多条闸线(gate lines),使静电通过此闸线释放。日本09-162303号专利"具有闸极耦合硅控整流结构的静电释放防护电路 (ES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Gate-Couple SCR Structure),其主要是通过耦合PTLSCR与NTLSCR组件构成静电释放防护电路,达到静电防护的目的。上述两项技术均是在液晶面板的中间区域与静电放电区域之间加设静电 控制元件,以在中间区域内有静电产生时,有效的将中间区域内的静电荷导入 静电放电区,并在无静电时有效的防止两区域间相互干扰,然而,这种放电结 构需要增加形成控制元件的步骤,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传统的静电防护设计的缺陷,防止LCD 制程中配向膜被静电击伤而引起LCD显示不良。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防静电保护结构的LCD基 板包括基板,具有一个中间区域和周边区域,其中,中间区域内具有多个预制的 切割标记将中间区域分成了多个子区域,周边区域与中间区域邻接;设置于中间区域内的多条行电极和与行电极相垂直的设置的多条列电极; 静电释放带,设于该基板上的周边区域内;静电导网,与静电释放带连接,具有多条水平网线和多条垂直网线,水平 网线和垂直网线相交形成多个节点,所述节点与所述多个预制的切割标记相重 合;其中,水平网线和垂直网线配置为当LCD面板沿切割标记所定义的切割 线切割后,保证其被切割为分别位于相邻的子区域内的互不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从对其结构的分析及在工业上的实施得出静 电导网可在LCD的金属电极形成时一并形成,保证了其在摩擦配向工艺前就 己生效,从而提高了LCD产品在制程中的静电防护性能,解决了LCD在制造 过程中其配向膜或导电走线易被静电击伤的缺陷;由于在后续的切割工艺中,每个LCD单粒四周的静电导网会被分割成至少两部分,从而断开了原有闭合 回路,这样,兼顾了LCD和LCD模块(LCM)的静电防护设计,防止了 LCD 的静电防护设计不能解决LCM静电防护的缺陷或LCM静电防护的设计不能 解决LCD制程中的静电防护问题;另外,该静电防护电路设计适应面广,根 据LCD单粒的设计尺寸及形状的变化,均可根据其在大玻璃基板上的排版进 行静电防护电路的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防静电保护结构的 LCD基板。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防静电保护结构的LCD 基板的结构图。图2,图3是其局部放大图。参照图l、 3,具有防静电保护结 构的LCD基板100包括基板110、静电释放带120、静电导网130,以及多条行电极和多条列电极,。其中,基板iio具有中间区域m和周边区域i12,且周边区域112与中间区域111相邻接。行电极和列电极设置于中间区域111, 并分别连接静电导网1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以是玻璃材质,行电极与列电 极可以是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或其它透明导电材料。 静电释放带120设置于基板的周边区域112中,此静电释放带的材质可以是与 行电极及列电极材质相同的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参照图2、图3,基板110的中间区域111上具有预制的切割标记CM,这 些切割标记是在预先确定了该基板需要切割的LCD单粒数量后,制作于中间 区域lll上的。如本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些切割标记应该位于 LCD单粒的四个角上, 一般为交叉的十字,具有一条纵线和一条横线。这样, 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切割标记可以定义一条水平切割线HL,在同一垂直方向 上的切割标记可以定义一条垂直切割线VL,水平切割线HL和垂直切割线VL 有多条,且相交从而定义了多个节点ND。此外,由于周边区域112在LCD基 板制成后,与中间区域lll分离开;因此,需要在周边区域与中间区域间预制 切割标记,以保证可以将两区域分离幵。同样参照图3,静电导网130包括沿水平切割线HL方向延伸的水平方向 导线131,和沿垂直切割线VL方向延伸的垂直方向导线132,两者均为具有 良好导电性的材质。其中,如图所示,水平方向导线131与垂直方向导线132 迂回穿过所述水平切割线HL和垂直切割线VL,这样,保证导线分布于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静电保护结构的LCD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一个中间区域和周边区域,其中,中间区域内具有多个预制的切割标记将中间区域分成了多个子区域,周边区域与中间区域邻接;    设置于中间区域内的多条行电极和与行电极相垂直的设置的多条列电极;    静电释放带,设于该基板上的周边区域内;    静电导网,与静电释放带连接,具有多条水平网线和多条垂直网线,水平网线和垂直网线相交形成多个节点,所述节点与所述多个预制的切割标记相重合;其中,水平网线和垂直网线配置为当LCD面板沿切割标记所定义的切割线切割后,保证其被切割为分别位于相邻的子区域内的互不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林宋宇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