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及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37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及成形方法,该工装包括底板、底座、滑块、限位部件、移动部件、扭转部件、成形部件和连接组件;底座和限位部件相邻设置在底板上,底座设有导向槽;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槽内,滑块与移动部件固定连接;限位部件与移动部件相对设置,限位部件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一容纳部;移动部件设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二容纳部,第二夹持部为圆弧状,且设有用于容纳引脚的容纳槽,移动部件的第一成形面为斜面;扭转部件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底座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与成形部件固定连接;成形部件的第二成形面为斜面,第二成形面与引脚根部接触的一端为圆弧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人工成形方法操作难度大、合格率低的问题。合格率低的问题。合格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及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装联
,尤其涉及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及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装联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TO封装器件进行电气装配,但由于装配空间的局限性,功率管需进行成形后才能进行使用。现阶段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成形,人工成形的弊端主要有:

容易造成引脚根部受力,从而导致功率管引脚根部的玻璃绝缘端子破裂,破坏功率管内部;

引脚硬度一般偏大,在成形过程中需保证成形长度的前提下进行成形,操作难度大;

由于成形角度及成形质量因人而异,难以控制,成形后的产品一致性差,合格率低,返工次数多,并且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能够解决现有人工成形方法操作难度大、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包括底板、底座、滑块、限位部件、移动部件、扭转部件、成形部件和连接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O封装功率管引脚成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底座(20)、滑块(30)、限位部件(40)、移动部件(50)、扭转部件(60)、成形部件(70)和连接组件;所述底座(20)和所述限位部件(40)相邻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底座(20)与所述限位部件(40)相邻的一面设有导向槽(21);所述滑块(3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槽(21)内,所述滑块(30)与所述移动部件(50)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件(40)与所述移动部件(50)相对设置,所述限位部件(40)与所述移动部件(50)相对的一面设有第一夹持部(41)和第一容纳部(42);所述移动部件(50)与所述限位部件(40)相对的一面设有第二夹持部(51)和第二容纳部(52),所述第一夹持部(4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51)用于夹持TO封装功率管的引脚,所述第一容纳部(42)与所述第二容纳部(52)构成的空腔用于容纳TO封装功率管的本体,所述第二夹持部(51)为圆弧状,且设有用于容纳引脚的容纳槽(511),所述移动部件(50)的第一成形面(53)为斜面;所述扭转部件(6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底座(2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成形部件(70)固定连接;所述成形部件(70)的第二成形面(71)为斜面,所述第二成形面(71)与引脚根部接触的一端为圆弧状,通过旋转所述成形部件(70),将TO封装功率管的引脚压紧在所述第一成形面(53)与第二成形面(71)之间,以完成引脚成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51)的圆弧直径大于或等于2倍的引脚直径,所述容纳槽(511)的直径小于引脚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形面(53)与所述第二成形面(71)的斜率相同,且长度均与引脚的待成形部分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成形面(53)与未成形的引脚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1)与所述滑块(30)的第一端之间,用于向所述滑块(30)提供沿滑动方向的回复力,使所述滑块(30)回到初始位置。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英男张亚妹林蓉王春克阎鹏朋王振华曲忠波杜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