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鲨烯化替莫唑胺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28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替莫唑胺酸与角鲨烯醇在溶剂及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经纯化处理,得到新型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替莫唑胺进行角鲨烯化结构修饰,以提高替莫唑胺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形成纳米粒,显著提高替莫唑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少了替莫唑胺的用药剂量,并对替莫唑胺天然耐药的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通过PEG修饰以提高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高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高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鲨烯化替莫唑胺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制剂
,尤其涉及角鲨烯化替莫唑胺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48.6%,且5年生存率仅为7.2%,具有高度的致命性。目前,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等手段,但由于胶质母细胞瘤高度浸润性的特点,往往导致患者的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
[0003]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咪唑四嗪类烷化剂,是目前治疗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是少数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药物之一。替莫唑胺作为能穿过血脑屏障能力的口服前药,在生理条件下能自发水解成活性化合物5

(3

甲基
‑1‑
三嗪)

咪唑
‑4‑
羧酰胺(MTIC),MTIC进一步分解产生甲基重氮阳离子(CHN+),诱导DNA蓄积性损伤,进而诱导细胞死亡,产生抗肿瘤效应。但由于替莫唑胺在体内快速降解和清除,半衰期短以及其脑生物利用度仅为20

30%,因此临床上需要频繁、大剂量给药;而随着高剂量的频繁给药又导致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产生获得性耐药,这使得替莫唑胺的临床应用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提高替莫唑胺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延缓胶质瘤对替莫唑胺耐药或增强胶质瘤对替莫唑胺敏感性已然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
[0004]角鲨烯(Squalene)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顺应性,临床应用中常作为佐剂或药物载体。研究表明,利用角鲨烯显著的动态折叠构象,与各种治疗分子进行化学结合,可构建成100~300nm的纳米组装体。针对角鲨烯的上述特点,已有研究对吉西他滨、紫杉醇、顺铂等抗癌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角鲨烯化”的药物分子,并表现出更好的抗癌效果,这表明“角鲨烯化”可作为抗肿瘤药物制备纳米制剂的有利手段和技术。
[0005]为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替莫唑胺半衰期短、脑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及其合成方法与自组装纳米粒。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具有式(I)所示结构:
[0008][0009]本专利技术对替莫唑胺进行结构修饰,首次合成得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前药分子。所述替莫唑胺酸与所述角鲨烯醇通过酯键连接,并未影响替莫唑胺的活性基团。该前药能够在水溶液中快速自组装成纳米粒,进而提高替莫唑胺的稳定性。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替莫唑胺酸与角鲨烯醇在溶剂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形成酯键连接,经纯化后得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
[0011]本专利技术结合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结构特点,选择以角鲨烯醇及替莫唑胺酸作为角鲨烯化药物分子的合成原料,合成替莫唑胺酸与所述角鲨烯醇的摩尔比为1:1的共聚物。
[0012]所述反应条件为: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反应14

16小时。所述搅拌可为磁力搅拌。
[0013]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
[0014]所述催化剂为4

二甲氨基吡啶(DMAP)、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DMAP和EDC作为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0015]所述催化剂DMAP的用量与所述替莫唑胺酸的摩尔比为(0.09

0.11):1,优选为0.1:1。
[0016]所述催化剂EDC的用量与所述替莫唑胺酸的摩尔比为(1

1.5):1,优选为1.2:1。
[0017]所述后处理为: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稀释,洗涤萃取,干燥有机层并旋蒸蒸发浓缩,最后通过柱层析法进行提纯,得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
[0018]所述柱层析法的操作条件为: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5~75:5~25。
[0019]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后处理为: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并用盐酸溶液洗涤萃取数次,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并旋蒸蒸发浓缩,最后通过柱层析法进行提纯。
[0020]第三方面,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包括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形成纳米粒,显著提高替莫唑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减少了替莫唑胺的用药剂量,并对替莫唑胺天然耐药的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0022]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S1、将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溶于混合溶剂中,得到储备液I;
[0024]S2、将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溶于混合溶剂中,得到储备液II;
[0025]S3、将所述储备液I与所述储备液II混合得到混合液;
[0026]S4、将所述混合液逐滴滴入水相中,反应后减压旋蒸,得到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修饰的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PEG修饰,以降低纳米粒粒径,提高纳米粒的生理适用性。
[0028]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的工艺条件为:
[0029]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与所述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05

0.2);优选1:(0.1

0.15),更优选1:0.1。
[0030]所述混合溶剂由四氢呋喃:乙醇以体积比1:2组成。
[0031]所述储备液I中角鲨烯化替莫唑胺的浓度为8

9mg/ml。
[0032]所述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为DSPE

PEG

2000。
[0033]所述储备液II中DSPE

PEG

2000的浓度为8mg/ml。
[0034]所述储备液I与所述储备液II的混合比例为1:(0.1

0.15)(v/v),优选为1:0.1(v/v)。
[0035]所述水相为质量浓度5%的葡萄糖水溶液。
[0036]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的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或所述的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肿瘤为胶质瘤。
[0037]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制剂,其包括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或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自组装纳米粒。
[0038]所述制剂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具有式(I)所示结构:2.权利要求1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替莫唑胺酸与角鲨烯醇在溶剂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形成酯键连接,经纯化后得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条件为:室温氮气保护条件下反应14

16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所述催化剂为4

二甲氨基吡啶或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所述催化剂4

二甲氨基吡啶的用量为所述替莫唑胺酸的摩尔比为(0.09

0.11):1;所述催化剂EDC的用量为所述替莫唑胺酸的摩尔比为(1

1.5):1。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为: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稀释,洗涤萃取,干燥有机层并旋蒸蒸发浓缩,最后通过柱层析法进行提纯,得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所述柱层析法的操作条件为: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5

75:5

25。6.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药物分子。7.一种角鲨烯化替莫唑胺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新兵冯娇文成勇卢华盖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