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蝥素衍生物及其抗肝癌活性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87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斑蝥素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式所示:其中,R为异丙醇、N,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斑蝥素衍生物及其抗肝癌活性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与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肝癌细胞活性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具体涉及一种斑蝥素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抗肝癌活性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供给是我国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临床上位居前五常见恶性肿瘤。PHC诊断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临床往往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其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中晚期PHC的主要手段,但常规的TACE应用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无法彻底杀死肿瘤细胞,远期疗效有限。斑蝥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之功,适用于血瘀证。现代药理证明斑蝥的活性成分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PHC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扩散,升高白细胞数、增强机体免疫细胞(NK)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放射增敏等。临床上TACE就常与斑蝥类制剂(Mylabris Preparations,MPs)等药物联用来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Ps作为临床上治疗PHC的重要替代或补充药品。但以斑蝥为主药的复方中成药、斑蝥提取制剂或斑蝥有效成分的衍生制剂具有肝肾、胃肠、血液系统等多系统

器官损害。像艾迪注射液、艾易舒注射液、复方斑蝥胶囊等斑蝥提取物或衍生制剂,有骨髓抑制、肝损伤、恶心呕吐、脱发等临床报道。因此,以降毒增效为目的的斑蝥素衍生物合成一直是抗肝癌新药研发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肝癌细胞活性的新型斑蝥素衍生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斑蝥素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0006][0007]其中,R为异丙醇、N,N

二甲基乙酰胺、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种。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0009]以斑蝥素为原料与氨基丙酮或N

(氨基甲基)

N

甲基乙酰胺反应,经分离提纯后得到。
[0010]更进一步地,反应瓶中加入斑蝥素、氨基丙酮以及有机溶剂,在60℃~70℃条件下搅拌反应3h~6h,反应结束后,用丙酮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向反应瓶中加入上述淡黄色固体和有机溶剂,搅拌溶解,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NaBH4甲醇溶液,保持温度在0℃~5℃反应1h~3h小时,使用纯化水淬灭反应,萃取蒸去溶剂,甲醇重结晶。
[0011]更进一步地,反应瓶中加入斑蝥素、N

(氨基甲基)

N

甲基乙酰胺以及有机溶剂,搅拌反应3h~6h,反应结束后,甲醇重结晶。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斑蝥素与N

(氨基甲基)

N

甲基乙酰胺的摩尔比为1:1。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斑蝥素与N

(氨基甲基)

N

甲基乙酰胺的摩尔比为2~3:1。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所述斑蝥素衍生物在抗癌活性中的应用,尤其抗肝癌活性中的应用,具体为在制备体外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结构新颖的斑蝥素衍生物化合物;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斑蝥素衍生物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生;绿色环保,产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斑蝥素衍生物具有较优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和低毒性能,抗肿瘤活性优于对照品斑蝥素与去甲斑蝥素,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化合物1合成)
[0021][0022]在反应瓶中加入斑蝥素(0.25g,1.25mmol)和1mL 1

氨基丙酮,和5mL甲苯,搅拌,并将反应溶液在60℃下保持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蒸干,残渣用丙酮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化合物1

1 0.2g(64%)。1HNMR(400MHz,CDCl3)δppm:1.12(s,6H),1.61(s,3H),1.78

1.79(m,4H),3.5(s,2H),4.54(s,2H);
13
C NMR(100MHz,CDCl3)δppm:12.62,23.67,24.38,38.25,53.76,83.48,176.93,181.40;ESI

MS:m/z274.3(M+Na,100%).
[0023]向反应瓶中加入上述淡黄色固体2.51mg和5mL甲醇,搅拌溶解,用冰浴使反应液保持在5℃以内,缓慢滴加1mg NaBH4/5mL甲醇,保持温度在5℃以内,反应1h,使用纯化水淬灭反应,用5mL氯仿萃取3次,蒸去溶剂,用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1 1.5mg(80%)。1HNMR(400MHz,CD3OD)δppm:1.12(d,3H),1.29(s,6H),1.62

1.90(m,4H),3.37

3.53(m,2H),3.95(s,1H),4.47(s,2H);
13
C NMR(100MHz,CD3OD)δppm:11.22,19.53,23.16,53.75,53.94,64.1,83.78,182.12;ESI

MS:m/z276.2(M+Na,100%).
[0024]实施例2
[0025]在反应瓶中加入25g斑蝥素和10mL 1

氨基丙酮,和100mL甲苯,搅拌,并将反应溶液在70℃下保持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蒸干,残渣用丙酮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22g(70%)。
[0026]向反应瓶中加入上述淡黄色固体2.5g和100mL甲醇,搅拌溶解,用冰浴使反应液保持在5℃以内,缓慢滴加1g NaBH4/5mL甲醇,保持温度在5℃以内,反应3h,使用纯化水淬灭反应,萃取3次,蒸去溶剂,用甲醇重结晶,得到1.6g(82%)。
[0027]实施例3(化合物2合成)
[0028][0029]将斑蝥素(1mmol)和5mL甲苯和N

(氨基甲基)

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蝥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斑蝥素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R为异丙醇、N,N

二甲基乙酰胺、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斑蝥素为原料与氨基丙酮或N

(氨基甲基)

N

甲基乙酰胺反应,经分离提纯后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瓶中加入斑蝥素、氨基丙酮以及有机溶剂,在60℃~70℃条件下搅拌反应3h~6h,反应结束后,用丙酮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向反应瓶中加入上述淡黄色固体和有机溶剂,搅拌溶解,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NaBH4甲醇溶液,保持温度在0℃~5℃反应1h~3h小时,使用纯化水淬灭反应,萃取蒸去溶剂,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春斌樵星芳刘晓玲邢雅婧阳勇张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