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71520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极片由辊送机构至卷针的多个预设位置的移动距离;对多个移动距离进行转换,得到卷针的多个转动角度,并从多个转动角度中确定目标转动角度和最大转动角度;控制卷针匀加速运动并控制辊送机构同步转动,直到卷针由起始角度转动至目标转动角度;在卷针由目标转动角度转动至最大转动角度的过程中,控制卷针先匀速后减速或者一直减速,并控制辊送机构同步转动。通过上述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电芯首层极耳边距的控制精度,以满足精度要求。以满足精度要求。以满足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对于电芯首层极耳的边距精度控制,是目前新能源行业卷绕机的痛点问题。在卷绕期间,如果首层极耳的边距精度达不到要求的话,则有可能会出现阳极包不住阴极的情况,从而引起电芯短路或者爆炸等问题,因此,在卷绕期间必须要保证电芯首层极耳的边距精度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卷绕过程中,由于送片段跟卷针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因此,在卷绕期间很难保证两个机构的运动情况保持一致,从而难以进一步提高电芯首层极耳边距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电芯首层极耳边距的控制精度。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应用于卷绕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针和辊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卷绕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针和辊送机构,所述辊送机构用于将极片输送至所述卷针进行卷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极片由所述辊送机构至所述卷针的多个预设位置的移动距离;对多个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转换,得到所述卷针的多个转动角度,并从多个所述转动角度中确定目标转动角度和最大转动角度;控制所述卷针匀加速运动并控制所述辊送机构同步转动,直到所述卷针由起始角度转动至所述目标转动角度;在所述卷针由所述目标转动角度转动至所述最大转动角度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卷针先匀速后减速或者一直减速,并控制所述辊送机构同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移动距离包括:所述极片由所述辊送机构移动到达所述卷针的第一移动距离、所述极片由所述辊送机构移动到卷绕所述卷针达到目标圈数的第二移动距离、所述极片由所述辊送机构移动到所述卷针预卷完成的第三移动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多个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转换,得到所述卷针的多个转动角度,并从多个所述转动角度中确定目标转动角度和最大转动角度,包括:对所述第一移动距离、所述第二移动距离和所述第三移动距离分别进行转换,分别得到所述卷针的第一转动角度、第二转动角度和第三转动角度;将所述第一转动角度作为目标转动角度,并将所述第三转动角度作为最大转动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首层极耳边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针由起始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角度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卷针匀加速运动并控制所述辊送机构同步转动;在所述卷针由所述第一转动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角度的过程中,保持所述卷针的速度不变并控制所述辊送机构同步转动;在所述卷针由所述第二转动角度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