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79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均对应设置在薄膜晶体管的一侧,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上。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层不同的感应电极,不同的感应电极形成不同的感应线圈,进而对触控信号进行识别与传输。且两不同的感应电极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之中,从而在不增加膜层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设计,并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及装置的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及装置的各种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除了可正常对画面进行显示外,还具有众多其他功能。如现有的显示面板及装置中,为了增强显示面板与用户之间的相互交互功能,通常会设置触控屏,通过触控屏实现人机交互,并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等操作。在对触控屏进行触控时,除了使用手指进行触控外,还可以使用主动笔进行触控。而在使用电容式主动笔进行触控时,其触控效果往往较差,如在触控过程中无法根据触控的轻重程度感知笔的粗细,且触控的反应灵敏度也较差,从而影响主动笔的触控效果,并将降低人机交互的体验,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触控显示面板,在使用触控笔等装置对其进行触控时,其触控效果较差,降低人机交互体验,不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以有效的改善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进行触控操作时,其触控效果不理想,人机交互体验较差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0007]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
[0008]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以及,
[0009]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
[0010]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上。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绝缘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的栅极、绝缘设置在所述栅极上的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与所述有源层电性连接;
[0012]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源/漏金属层的一侧,且与所述源/漏金属层同层设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厚度小于所述源/漏金属层的厚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覆盖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一感应电极。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上。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
平坦化层上;
[0017]其中,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钝化层上,且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厚度。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金属层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宽度相同。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包括多匝第一线圈,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包括多匝第二线圈。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第一感应电极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其中,阵列基板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该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均对应设置在薄膜晶体管的一侧,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上。当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对触控笔的触控信号进行接收,并将接收到的触控信号进行传输,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层不同的感应电极,不同的感应电极形成不同的感应线圈,进而对触控信号进行识别与传输。且不同的感应电极均设置在对应的膜层之中,从而在不增加膜层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话设计,并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的感应电极的排布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下文的公开提供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下文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30]随着显示设备及装置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的性能以及显示效果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31]对于触控显示面板而言,其触控性能的好坏以及触控灵敏度,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现有技术中的触控装置在进行触控操作时,通常存在着触控效果不理想,人机交互较差等问题。
[003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以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以及人机交互体验,并提高触控装置的综合性能。
[0033]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第一感应电极201、第二感应电极202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的各膜层。
[0034]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阵列基板10设置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在该阵列基板10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30。其中,在阵列基板10内可设置多个薄膜晶体管30,薄膜晶体管30包括有源层132、栅极133以及源/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以及,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绝缘设置在所述有源层上的栅极、绝缘设置在所述栅极上的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与所述有源层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源/漏金属层的一侧,且与所述源/漏金属层同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厚度小于所述源/漏金属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覆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步欢欢帅川何瑞宋继越杨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