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70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板块划分浇筑、定位放线、钢筋绑扎及加固、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这五个步骤予以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浇筑顺序,合理的施工安排,也加快了施工进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裂缝控制采用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技术,取消后浇带的处理工作,简化施工程序,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混凝土间隔浇筑法可最快地形成整体结构,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能够尽快回填基坑周边,有效的传递围护结构传来的水平力,减小支护结构位移。减小支护结构位移。减小支护结构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浇筑
,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结构物最小断面尺寸达到1米以上,或由于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混凝士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超过20℃时的混凝土,均称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超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或箱型基础、人防及地下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设计配合比、温差控制、浇筑方法、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处理不当,会造成温差应力、收缩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影响构筑物使用功能和安全。
[0003]经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06171A,公开日2012年07月25日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前采矿工作面巷内浇筑间隔式混凝土墙沿空留巷的方法,该专利申请在回风顺槽内采用单体或锚杆吊挂多个间隔布置的柔性模板,通过混凝土泵向柔性模板内注入混凝土,形成一道间隔式混凝土墙体,并与顶板密贴,然后滞后工作面在间隔式混凝土墙体的间隔空间内挂设柔性模板并泵注入混凝土形成封闭混凝土连续墙。虽然该专利技术满足通风、回采及施工要求,支护安全可靠,不影响回采,但是其支护结构位移较大,无法尽快回填基坑周边,施工程序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护结构位移小,能够尽快回填基坑周边,施工程序简单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大面积混凝土板块划分为长和宽≤40m的小板块,将钢筋进行有序绑扎,混凝土浇灌跳仓进行,先浇灌4次(2n

1),4次2m,后浇灌4次2a,4次(2b

1),按间隔顺序浇筑,相邻两板块间隔浇筑时间不小于7天;
[0008]2)定位放线:在现场定位出施工缝位置,并用红漆标明;
[0009]3)钢筋绑扎及加固:施工缝两边设成品马镫钢筋支垫起板,并设定止水钢板,且止水钢板的凹口朝向迎水面,钢板设置在混凝土板或墙中间位置;
[0010]4)模板支设:在板施工缝处沿止水钢板中间上部绑扎通长方木,将其绑扎牢固,方木高度要>混凝土面,下部以止水钢板支架上设置钢板网作为立挡;
[0011]5)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坡推移分层浇筑、利用平板振捣器分层振捣,同时在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并及时洒水或覆盖。
[0012]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1)中n、m、a、b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n≤4,5≤m≤8,1≤a≤4,5≤b≤8。
[0013]根据以上特征,所述步骤2)中施工缝的位置避开集水井、电梯坑结构变化较大部位,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部位。
[001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3)中止水钢板需布置在构件中间位置处。
[0015]根据以上特征,所述步骤4)中剪力墙施工缝根据剪力墙水平钢筋间距设置横向模板作为封堵,横向模板外侧根据剪力墙截面尺寸采用竖向方木龙骨,方木龙骨及止水钢板通过剪力墙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挤紧。
[0016]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5)中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斜面坡度为1:6。
[001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步骤1)中浇灌数目在之前的基础上以16为基数进行增加。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浇筑顺序,合理的施工安排,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0020]2)本专利技术采用间隔浇筑混凝土施工工法可避免一部分施工初期的温差及干缩作用,大量消减施工期间的温度伸缩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各板块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有利于提高板块的整体性、抗渗性,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保证工程质量。
[0021]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裂缝控制采用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技术,取消后浇带的处理工作,简化施工程序,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0022]4)本专利技术采用混凝土间隔浇筑法可最快地形成整体结构,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能够尽快回填基坑周边,有效的传递围护结构传来的水平力,减小支护结构位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间隔浇筑混凝土板块分格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施工缝构造做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从下述描述得到替代技术方案。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1)将大面积混凝土板块划分为长和宽30m的小板块,将钢筋进行有序绑扎,混凝土浇灌跳仓进行,先浇灌1、3、5、7、10、12、14、16,后浇灌2、4、6、8、9、11、13、15,按间隔顺序浇筑,相邻两板块间隔浇筑时间8天。
[0029]2)定位放线:在现场定位出施工缝位置,并用红漆标明;施工缝的位置避开集水井、电梯坑结构变化较大部位,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部位。底板施工缝应留在所在板跨的1/4

1/3处,竖向施工縫留在所在跨的1/4

1/3处;梁、楼板施工缝留在所在跨的1/4

1/3处。
[0030]3)钢筋绑扎及加固:施工缝两边设成品马镫钢筋支垫起板,并设定止水钢板,且止水钢板的凹口朝向迎水面,钢板设置在混凝土板或墙中间位置;止水钢板需布置在构件中
间位置处。用钢板网做立挡,采用直径12钢筋焊制钢筋支架,钢板网和钢筋支架绑扎在一起,钢筋支架与上下层板筋满扣绑扎;剪力墙处的止水钢板通过剪力墙端部模板固定于墙体中间。
[0031]4)模板支设:在板施工缝处沿止水钢板中间上部绑扎通长方木,将其绑扎牢固,方木高度要>混凝土面,下部以止水钢板支架上设置钢板网作为立挡;剪力墙施工缝根据剪力墙水平钢筋间距设置横向模板作为封堵,横向模板外侧根据剪力墙截面尺寸采用竖向方木龙骨,方木龙骨及止水钢板通过剪力墙对拉螺栓进行加固挤紧。
[0032]剪力墙施工缝根据剪力墙水平钢筋间距设置横向模板作为封堵,横向模板外侧根据剪力墙截面尺寸采用竖向方木龙骨,方木龙骨及止水钢板通过剪力墙对拉螺栓加固挤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拆除。
[0033]5)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坡推移分层浇筑、利用平板振捣器分层振捣,同时在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并及时洒水或覆盖,分层厚度400mm,斜面坡度为1:6。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板块划分浇筑:将大面积混凝土板块划分为长和宽≤40m的小板块,将钢筋进行有序绑扎,混凝土浇灌跳仓进行,先浇灌4次(2n

1),4次2m,后浇灌4次2a,4次(2b

1),按间隔顺序浇筑,相邻两板块间隔浇筑时间不小于7天;2)定位放线:在现场定位出施工缝位置,并用红漆标明;3)钢筋绑扎及加固:施工缝两边设成品马镫钢筋支垫起板,并设定止水钢板,且止水钢板的凹口朝向迎水面,钢板设置在混凝土板或墙中间位置;4)模板支设:在板施工缝处沿止水钢板中间上部绑扎通长方木,将其绑扎牢固,方木高度要>混凝土面,下部以止水钢板支架上设置钢板网作为立挡;5)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坡推移分层浇筑、利用平板振捣器分层振捣,同时在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并及时洒水或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防水混凝土间隔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n、m、a、b的取值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伟巩鑫张强杜有秀尹鹏牛超张海波陈仁山葛正栋司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