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燃油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54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橡胶技术领域,提供了耐燃油橡胶,按重量份数计,组分组成如下:丁腈橡胶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燃油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
,尤其涉及耐燃油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在汽车工业中含铅汽油正在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含甲醇、乙醇或芳烃化合物等添加剂的燃料油。由此,对在燃料油系统中使用的橡胶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耐燃油性能,才能减少燃料油的渗出或泄露,从而才能减少燃料油的挥发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0003]公开号为CN10262779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耐燃油橡胶:所述的橡胶包括(按质量份):橡胶合金:100份、活性剂:4

8份、化学防护剂:2

3份、物理防护剂1.5

3份、硫化剂:0.3

1份、硫化促进剂2.5

3.5份、炭黑:30

70份、填充剂:15

40份、增塑剂:18

25份、润滑剂并用:1.5

5份、抑霜胶:1

2份、防焦剂:0.1

0.5份。上述专利获得的橡胶,因为是采用橡胶合金作为本体材料,所以材料成本较氟橡胶更低。同时,在没有橡塑并用专用加工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专用助剂的合理配置获得具有耐燃油性、耐臭氧、物理机械性能高、弹性好、加工工艺性能好等功能的橡胶材料,适合汽车、摩托车燃油用O形橡胶密封材料及相关零件使用。
[0004]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5]1、上述专利制得的橡胶虽然改善了胶料的工艺性,以及通过使用环保型配合剂来减少其毒副作用,但是其制造出的橡胶,其耐老化性能较低,影响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0006]2、上述专利通过以丁腈橡胶为主要基材,加入部分聚氯乙烯进行有效改性的材料,从而赋予橡塑合金一系列优越的特性,但是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共混时,其会因高温而产生有毒气体,这些气体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会污染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燃油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制造出的橡胶,其耐老化性能较低,影响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以及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共混时,其会因高温而产生有毒气体,这些气体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会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耐燃油橡胶,按重量份数计,组分组成如下:丁腈橡胶20

30份、聚氯乙烯10

15份、木质素3

8份、填充剂8

12份、活性氧化锌4

9份、防老剂1

3份、促进剂3

4份、增塑剂8

10份、古马隆9

15份、硫化剂1

2份。
[0009]耐燃油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和硫化剂加入高压釜中,加热至75

80℃,混炼4

5min,然后加入活性氧化锌和增塑剂,继续炼制1min得到混合物A;S2,升温100℃,向混合物A中加入木质素和古马隆,混合炼制15min得到混合物B;S3,降温至85

90℃,向混合物B中加入填充剂、防老剂和促进剂,继续混炼5min,形成混合物C,最后再将混合物C放置在室温中进行冷却。
[0010]优选的,所述高压釜包括釜体和用于对所述釜体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所述釜体位
于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所述釜体的顶部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竖直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釜体相连通,所述釜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进料管的一侧设置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和所述釜体相连通,所述釜体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装置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和所述釜体相连通;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组件;此方案中通过设置排气管,使釜体中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避免釜体中的压力过大。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无纺布过滤层和干燥层,所述无纺布过滤层和所述干燥层均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此方案中通过设置活性炭过滤层,该活性炭过滤层的设置可以吸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而无纺布过滤层的设置,则能过滤有毒气体,本装置能够对有毒气体进行两次处理,避免排出的气体污染外部环境;干燥层的设置则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子,避免有毒气体中的水分子较多,占用了活性炭过滤层的吸附空间。
[0013]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一,所述搅拌轴一位于所述釜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一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搅拌轴二和搅拌轴三;所述搅拌轴一、搅拌轴二和搅拌轴三均与所述釜体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一、搅拌轴二和搅拌轴三的侧壁上均安装有搅拌叶,每一个所述搅拌叶的侧壁上均具有通孔;此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轴一、搅拌轴二和搅拌轴三,该搅拌轴一、搅拌轴二和搅拌轴三的设置,能够对物料进行横向搅拌和竖向搅拌,使釜体内的物料能够混合充分。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顶壁上,所述电机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搅拌轴一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一上并与所述搅拌轴一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和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的一端安装有锥齿轮二,所述转轴一的另一端和所述搅拌轴二传动连接,所述锥齿轮一和所述锥齿轮二相互垂直且啮合连接;此方案中通过设置锥齿轮一、锥齿轮二、主动轮和从动轮,当电机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搅拌轴一转动,此时锥齿轮一啮合锥齿轮二,以使转轴一转动,而转轴一则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以带动搅拌轴二转动,本装置只需一个电机就能带动两个搅拌轴转动,相对于使用两个电机来说,一个电机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后期进行维护。
[001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一上并与所述转轴一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下方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二上并与所述搅拌轴二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设置木质素和古马隆,该木质素和古马隆的配合添加,可改善橡胶的性能,该木质素和古马隆可作为补强剂,提高橡胶的机械物理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填充剂的使用,能够达到较好的填充效果,使得合成橡胶的硬度增加和弹性增加,防止合成橡胶在使用过
程中受力变形,影响合成橡胶的使用;而活性氧化锌的添加,相对于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燃油橡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组分组成如下:丁腈橡胶20

30份、聚氯乙烯10

15份、木质素3

8份、填充剂8

12份、活性氧化锌4

9份、防老剂1

3份、促进剂3

4份、增塑剂8

10份、古马隆9

15份、硫化剂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燃油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和硫化剂加入高压釜中,加热至75

80℃,混炼4

5min,然后加入活性氧化锌和增塑剂,继续炼制1min得到混合物A;S2,升温100℃,向混合物A中加入木质素和古马隆,混合炼制15min得到混合物B;S3,降温至85

90℃,向混合物B中加入填充剂、防老剂和促进剂,继续混炼5min,形成混合物C,最后再将混合物C放置在室温中进行冷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燃油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釜包括釜体(1)和用于对所述釜体(1)进行支撑的支撑架(2),所述釜体(1)位于所述支撑架(2)的侧壁上;所述釜体(1)的顶部安装有外壳(3),所述外壳(3)的内部竖直设置有进料管(4),所述进料管(4)和所述釜体(1)相连通,所述釜体(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5),所述出料管(5)的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阀(6);所述进料管(4)的一侧设置有排气装置(7),所述排气装置(7)和所述釜体(1)相连通,所述釜体(1)的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8),所述外壳(3)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装置(8)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燃油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7)包括排气管(71),所述排气管(71)位于所述外壳(3)的内部,所述排气管(71)的一端和所述釜体(1)相连通;所述外壳(3)的侧壁上安装有壳体(72),所述壳体(72)与所述排气管(7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黄弛张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旗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