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50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等大型设备的立方体型混凝土基础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步骤2:原材选用;步骤3:试配;步骤4:制备;步骤5:运输;步骤6:施工;步骤7:养护;步骤8:温度监测。本方法在高温施工环境中相比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更加优化、更加细致、具体,且具有指导性,在全流程的每个步骤中都给出了具体的裂缝控制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施工环境中因温差过高产生有害裂缝,进而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效的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等大型设备的立方体型混凝土基础制造
,具体是一种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冶金行业,随着建造水平的提升,对质量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而在这其中,对于加热炉等设备的基础制作质量要求,尤为体现。例如,某热轧工程加热炉设备基础底板采用C30P6和C30P8防水混凝土,底板长约129m,宽约80m厚,约1.2m~1.5m,整块底板约14500m
³
混凝土,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时室外最高气温高达38℃,极易因温差过高导致有害裂缝产生,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为了避免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因温差过高而产生有害裂缝,提高混凝土实体结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必须研究一套加热炉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混凝土裂缝施工控制方法,更加细致和具体的指导施工,从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制作过程中,全流程工艺改进的新的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制作方法及其过程中的裂缝控制方法。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1)必须是合法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2)应具有24h持续制备的能力,(3)产生地与浇筑地的实际运输距离必须满足浇筑时间的要求,(4)应具有满足现场实际浇筑所需的混凝土罐车和泵车,(5)至少选择梁家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一打一备”;步骤2:原材选用;(1)水泥选用:优先选用国内一线品牌的低水化热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2)骨料选用:石子选用可泵性较好、非碱活性、粒径和含泥量均满足要求的连续级配碎石,砂选用细度模数和含泥量均满足要求的机制中砂;(3)外加剂选用:选用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了拌和水用量,节省水泥,从而大大降低了水化热,同时具有较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4)掺合料选用:混凝土中掺入活性指数均满足要求的粉煤灰和矿粉,减少了水泥用量,从而减少了水化热,改善和易性,增强可泵性,改善混凝土后期强度,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和耐久性;步骤3:试配;
混凝土配合比委托两家及以上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配,较通常委托一家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配,出具的试配结果更准确,更容易择优选取配比,混凝土开始产生前必须至少提前60

90天进行试配,待试配的试块3d、7d、14d、28d、60d抗压强度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后,此混凝土配合比方能正式投入使用;步骤4:制备;因施工时室外温度高,故混凝土拌制前,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状原料需散装在罐体内静置3天以上以便散热,石子及砂等骨料需在大棚内贮存2天以上以防日晒温度升高;混凝土拌制时,采用红外测温枪进行温度监测并适时、适量加入冰块或冰水进行降温;步骤5:运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尽量选择短途运输,一方面应对突发状况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防止长途运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下降,若在施工过程中等待较长,混凝土浇筑前要在罐车内进行二次搅拌,防止混凝土离析;步骤6:施工;1)浇筑时间选定因施工时正午和夜间的温差大,正午最高、夜间最低,所以最终选择温度较低的傍晚开始浇筑,直至第二天上午完成浇筑作业,以此减少环境温度的影响;2)“跳仓法”施工;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和温差控制要求,将整块基础底板划分为多个仓室进行跳仓浇筑,相邻两仓之间浇筑的时间间隔至少7天以上,以此减少温差变化引起的收缩裂缝;3)采用“薄层浇筑,一次到顶”方法施工;3.1)混凝土泵车站位、混凝土拌合料验收合格;3.2)砂浆润泵管;3.3)浇筑第一层混凝土;3.4)振捣;3.5)作业面推进;3.6)返回浇筑第二层混凝土;3.7)振捣;3.8)作业面推进;3.9)返回浇筑第三层混凝土;3.10)振捣;3.11)二次振捣;3.12)混凝土表面一次压实、抹光;3.13)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实、抹光;3.14)覆膜保温保湿养护;3.15)测温监控;其中,浇筑带前后略有错位,形成阶段式分层退打的局面,以达到提高泵送工效,简化混凝土泌水处理,确保混凝土上下层的结合;浇筑时层高为300~500mm,且每次浇筑混凝土时成45度斜面,层与层之有意预留一定的时间间隔,但层与层之间的混凝土接合时间
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4)“三棒振捣”施工;根据泵送混凝土会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插入式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450mm;因此在每个浇筑带的前、中、后布置三道振捣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混凝土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混凝土的密实度;第三道设置在坡角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钢筋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5)泌水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容易产生泌水现象,泌水现象严重时,将影响相应部分混凝土强度指标,根据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顺着混凝土浇筑坡面下流到坑底的情况,顺着混凝土浇筑流向自然形成的水坑,用水泵及时抽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局部少量泌水采用海绵吸除,以此消除和排除泌水,从而保证混凝土实体质量;6)垂直施工缝收口;在底板间留置的垂直施工缝处设置通长钢板止水带,同时采用1000目以上铁丝网收口,防止骨料外流、减少水分流失,以此保证保证混凝土实体质量;步骤7:养护;根据加热炉设备基础混凝土底板基础面积大、体积厚的特点,采用全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根据热工计算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两层土工布覆盖;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立即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步骤8:温度监测;采用“四测”温度监控法,即采用红外测温枪监测混凝土拌制时的入机温度、出罐车时的温度、浇筑时入模温度,以及采用红外遥感测温技术监测浇筑后的混凝土里、表温差和表、环温差变化,通过全过程的温度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此控制温差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
[0005]本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裂缝控制方法,在高温施工环境中,相比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更加优化,具体体现在:流程更加齐全,展现了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原材选用、试配、制备、运输、施工、养护、温度监测等全流程中各个环节参与到裂缝控制的具体方法;本控制方法更加细致、具体,且具有指导性,在全流程的每个步骤中都给出了具体的裂缝控制方法,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这套裂缝控制方法,更加有效的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施工环境中因温差过高产生有害裂缝,进而更加有效的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本专利适用于所有类似的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裂缝控制。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施工方法中所涉及浇筑步骤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08]一种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炉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的制作及裂缝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1)必须是合法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2)应具有24h持续制备的能力,(3)产生地与浇筑地的实际运输距离必须满足浇筑时间的要求,(4)应具有满足现场实际浇筑所需的混凝土罐车和泵车,(5)至少选择梁家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一打一备”;步骤2:原材选用;(1)水泥选用:优先选用国内一线品牌的低水化热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2)骨料选用:石子选用可泵性较好、非碱活性、粒径和含泥量均满足要求的连续级配碎石,砂选用细度模数和含泥量均满足要求的机制中砂;(3)外加剂选用:选用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减少了拌和水用量,节省水泥,从而大大降低了水化热,同时具有较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4)掺合料选用:混凝土中掺入活性指数均满足要求的粉煤灰和矿粉,减少了水泥用量,从而减少了水化热,改善和易性,增强可泵性,改善混凝土后期强度,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和耐久性;步骤3: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委托两家及以上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配,较通常委托一家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配,出具的试配结果更准确,更容易择优选取配比,混凝土开始产生前必须至少提前60

90天进行试配,待试配的试块3d、7d、14d、28d、60d抗压强度值均满足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后,此混凝土配合比方能正式投入使用;步骤4:制备;因施工时室外温度高,故混凝土拌制前,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状原料需散装在罐体内静置3天以上以便散热,石子及砂等骨料需在大棚内贮存2天以上以防日晒温度升高;混凝土拌制时,采用红外测温枪进行温度监测并适时、适量加入冰块或冰水进行降温;步骤5:运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尽量选择短途运输,一方面应对突发状况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防止长途运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下降,若在施工过程中等待较长,混凝土浇筑前要在罐车内进行二次搅拌,防止混凝土离析;步骤6:施工;1)浇筑时间选定因施工时正午和夜间的温差大,正午最高、夜间最低,所以最终选择温度较低的傍晚开始浇筑,直至第二天上午完成浇筑作业,以此减少环境温度的影响;2)“跳仓法”施工;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和温差控制要求,将整块基础底板划分为多个仓室进行跳仓浇筑,相邻两仓之间浇筑的时间间隔至少7天以上,以此减少温差变化引起的收缩裂缝;3)采用“薄层浇筑,一次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王黔李泳键沈汉兵杨国强吴爱成宋茂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