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444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生态水处理装置包括能将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垃圾处理组件,所述垃圾处理组件能够将厨余垃圾中的液体导入菌种培育箱内侧,所述菌种培育箱的内侧分层培养有菌种,所述菌种培育箱通过分层培养的菌种能够将污水净化处理,所述菌种培育箱内侧净化处理后的水能够通过分流组件排入至鱼缸内侧,通过设置的生态水处理装置,可以将厨余垃圾进行干湿分离,干燥的厨余垃圾没有水的帮助,异味会大幅度的降低,而泔水可以通过生态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成干净的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压力。可以缓解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压力。可以缓解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一般都是有机垃圾,但是厨余有机垃圾与其他的有机垃圾不同,厨余垃圾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及多种废弃食材的混合物,处理起来比较繁琐,且异味较大,对于家庭中的泔水处理,目前的主流做法是直接将其排入下水道,这样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压力,另外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一般都是直接丢入垃圾桶,这样会造成垃圾桶的腐臭味很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具有将厨余垃圾进行干湿分离,泔水可以通过生态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成干净的水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生态水处理装置包括能将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垃圾处理组件,所述垃圾处理组件能够将厨余垃圾中的液体导入菌种培育箱内侧,所述菌种培育箱的内侧分层培养有菌种,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态水处理装置(1)包括能将厨余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垃圾处理组件(2),所述垃圾处理组件(2)能够将厨余垃圾中的液体导入菌种培育箱(3)内侧,所述菌种培育箱(3)的内侧分层培养有菌种,所述菌种培育箱(3)通过分层培养的菌种能够将污水净化处理,所述菌种培育箱(3)内侧净化处理后的水能够通过分流组件(5)排入至鱼缸(4)内侧;所述菌种培育箱(3)的顶端还可拆卸的连接有培育箱盖(6),所述培育箱盖(6)的内侧安装有能够检测菌种活性的菌种检测组件(7),所述培育箱盖(6)的内侧还安装有投放新菌种的菌种投放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组件(2)包括有垃圾处理壳体(21)、粉碎壳体(22)、导料壳体(23)、多孔漏板(24)、多板电机支架(25)、高速电机(26)、切割刀片(27)、抽拉壳体(29)、第一限位圈(291)、过滤漏网(292)、抽拉把手(293)、液体漏斗(294)和液体管(295),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粉碎壳体(22),所述粉碎壳体(22)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导料壳体(23),所述粉碎壳体(22)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多孔漏板(24),所述粉碎壳体(22)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多板电机支架(25),所述多板电机支架(25)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高速电机(26),所述高速电机(26)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切割刀片(27),所述切割刀片(27)的顶端刀口处贴近所述多孔漏板(24)的底端面,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一端内侧活动连接有所述抽拉壳体(29),所述抽拉壳体(29)的底端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圈(291),所述第一限位圈(291)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一端内壁面内侧,所述抽拉壳体(29)的一端内壁面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所述过滤漏网(292),所述抽拉壳体(29)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抽拉把手(293),所述抽拉壳体(29)的下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内侧的所述液体漏斗(294),所述液体漏斗(294)的底端外侧固定连通有延伸至所述菌种培育箱(3)内侧的所述液体管(29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组件(2)还包括有驱动电机(28)、挤压杆(281)、挤压蛟龙叶片(282)、外层圆柱(283)、进料口(284)、细通槽(285)、第一导料板(286)和第二导料板(287),所述驱动电机(28)固定连接在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一端内侧,所述驱动电机(28)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挤压杆(281),所述挤压杆(281)的末端伸出至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外侧,所述挤压杆(281)从末端至所述驱动电机(28)方向上直径依次减小,所述挤压杆(281)的外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挤压蛟龙叶片(282),在所述驱动电机(28)至所述挤压杆(281)末端方向上所述挤压蛟龙叶片(282)之间的螺距逐渐减小,所述挤压蛟龙叶片(282)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外层圆柱(283),所述外层圆柱(28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一端内侧,且所述外层圆柱(283)的末端伸出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外侧,靠近所述驱动电机(28)位置处的所述外层圆柱(283)上侧开设有所述进料口(284),所述进料口(284)位置与所述导料壳体(23)的底端位置相对应,靠近所述外层圆柱(283)末端位置处下侧开设有所述细通槽(285),所述细通槽(285)正下侧方向上设置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内壁上的所述第一导料板(286),所述垃圾处理壳体(21)的外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导料板(287),所述第二导料板(287)设置在所述外层圆柱(283)末端的正下方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
培育箱(3)的底端内侧设置有厌氧菌,所述菌种培育箱(3)的中层内侧设置有兼氧菌,所述菌种培育箱(3)的上层内侧设置有好氧菌,所述菌种培育箱(3)的内侧还设置有EM菌和草履虫菌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5)包括有斜向流水管(51)、收缩排水口(52)、纵向封堵贯穿口(53)、导向杆(54)、封堵件(55)、漂浮块(56)和L形分流管(57),所述斜向流水管(51)较高的一端固定连通在所述菌种培育箱(3)的一端内侧,所述斜向流水管(51)较低的一端固定连通在所述鱼缸(4)的一端内侧,所述斜向流水管(51)较低的末端内侧设置有所述收缩排水口(52),所述收缩排水口(52)位置处纵向设置有所述纵向封堵贯穿口(53),所述纵向封堵贯穿口(53)的内侧不接触的套设有所述导向杆(54),所述导向杆(54)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鱼缸(4)的内壁面上,所述导向杆(54)的一端外侧滑动连接有能与所述纵向封堵贯穿口(53)配合的所述封堵件(55),所述封堵件(55)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漂浮块(56),所述斜向流水管(51)的一端内侧固定连通有所述L形分流管(5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有机垃圾处理的水体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检测组件(7)包括有检测管(71)、条形进水通槽(72)、活塞(73)、第一拉伸弹簧(74)、限制杆(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雄王晟施和永张慧莉蔡林洁杨凯王婷婷姜涛王静邢晓瑛张佳怡陆张懿卜鸣凯宋昌涛朱健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