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96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包括有壳体导筒组件,壳体导筒组件中装入有线圈组件和蝶形弹簧,壳体导筒组件尾部固定连接有后盖,壳体导筒组件内部灌注有填料对线圈组件进行固定,壳体导筒组件后端还固定连接有圆形电连接器,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有线圈架,线圈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环将其隔开为多个隔断。该传感器具有高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没有人为读数误差、安装方便及使用可靠等优点,解决了国内大行程线位移传感器普片存在绕线空间需求较大、传感器输出电压存在阶跃、线圈电阻值不对称,绝缘性不良、焊接高温灼伤导线、输出精度偏大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属于线位移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权限数控系统(FADEC)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其各方面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机械液压式控制系统。全权限数控系统中核心部件包括线位移传感器,线位移传感器作为主要的信号转换元件之一,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愈发重要,其具有高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没有人为读数误差、安装方便及使用可靠等优点。目前在航空、舰船以及一些特殊电子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目前国内大行程线位移传感器普片存在绕线空间需求较大、传感器输出电压存在阶跃、线圈电阻值不对称,输出精度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没有人为读数误差、安装方便及使用可靠等优点,解决了国内大行程线位移传感器普片存在绕线空间需求较大、传感器输出电压存在阶跃、线圈电阻值不对称,绝缘性不良、焊接高温灼伤导线、输出精度偏大等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包括有壳体导筒组件,壳体导筒组件中装入有线圈组件和蝶形弹簧,壳体导筒组件尾部固定连接有后盖,壳体导筒组件内部灌注有填料对线圈组件进行固定,壳体导筒组件后端还固定连接有圆形电连接器,所述线圈组件包括有线圈架,线圈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环将其隔开为多个隔断。
[0005]前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中,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有漆包圆铜线,漆包圆铜线通过分段阶梯绕线法绕制在线圈架上,每个隔断对应一个线圈,形成交错设置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结构,绕制时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开分段绕制。
[0006]前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中,所述次级线圈包括有相互叠合在一起的次级线圈I和次级线圈II,次级线圈I和次级线圈II的绕制总层数为n时, 次级线圈I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绕制层数由n

1逐渐减小为一层,次级线圈II绕制层数刚好与次级线圈I相反,次级线圈I与次级线圈II阶梯绕制过程中,以中间的初级线圈为对称点,先绕制一侧的次级线圈II,然后从另一侧端部开始绕制次级线圈I,次级线圈I绕制完成后再绕制另一侧的次级线圈II。
[0007]前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中,所述线圈架选用特种工程塑料PEEK制成。
[0008]前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中,所述壳体导筒组件包括有前盖板、壳体出线筒组件以及装入其内部的导筒组件,壳体出线筒组件包括有壳体和出线筒,导筒组件包括有导筒,导筒中固定转入有导筒堵头,线圈架套接在导筒组件外部,线圈组件还包括有连接杆组件,连接杆组件穿入至导筒中,装配时,先将导筒组件装配到壳体导筒组件中固
定,然后再将线圈组件装到壳体导筒组件中的导筒上。
[0009]前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中,每层漆包圆铜线之间用聚酰亚胺薄膜有机硅压敏胶带隔离,然后用有机硅绝缘漆对每层漆包圆铜线进行固定,再将聚四氟乙烯绝缘轻型电缆通过焊料与漆包圆铜线焊接后引出,引出部分聚四氟乙烯绝缘轻型电缆用铁氟龙热缩管进行保护,焊接部分用聚四氟乙烯管进行绝缘保护,并用无碱玻璃纤维绳将焊接部分漆包圆铜线紧固,再用耐高温环氧胶进行固定;然后将导磁筒套入至线圈架外部,并在线圈架两端连接有导磁环。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 如附图6所示,传感器线圈架从一体式结构改为分段式结构(在线圈架中间部分增加相应隔环),在相同的绕线方式下,分段式线圈架结构将各段线圈隔离开来,避免了绕线塌边及轴向窜动问题极大地提高线圈组件绕线精度,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输出精度。
[0011]2.如附图7所示,相对于传统一体式线圈架结构,将线圈架与导筒分离,装配时先将导筒组件装配到壳体导筒组中焊接固定,然后再将线圈组件装到壳体导筒组件中的导筒上,避免了一体式线圈架结构装配时焊接高温对线圈组件绕线绝缘层的破坏,导致产品功能失效,保证了线圈组件的绝缘性的同时,提高了传感器的输出精度,降低了产品报废率。
[0012]3.如附图7所示,线圈架选用特种工程塑料PEEK,与传统的金属线圈架相比,绕线时减少对线圈架表面绝缘处理,在保证结构强度及耐温性的情况下,也避免绕线时金属线圈架对漆包圆铜线的刮伤,保证线圈组件的绝缘性。
[0013]4.如附图8所示,线圈组件的绕线方式采用新的分段阶梯组合式绕线结构,绕线时相对于传统的初级与次级叠放式线圈结构,将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分开分段绕制,次级线圈1与次级线圈2阶梯绕制,解决了传感器空间电压阶跃、磁场分布不均、绕线空间偏大的问题,在保证了传感器精细化结构的同时提高了传感器的输出精度。
[0014]5.如附图8所示,线圈组件绕线时,先绕制次级线圈2前半部分,然后绕制次级线圈1绕制完成后再绕制次级线圈2的后半部分,该绕线方法保证了次级线圈1与次级线圈2完全对称,从而保证了次级线圈1与次级线圈2电阻的对称性。
[0015]综合而言,该传感器具有高控制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没有人为读数误差、安装方便及使用可靠等优点,解决了国内大行程线位移传感器普片存在绕线空间需求较大、传感器输出电压存在阶跃、线圈电阻值不对称,绝缘性不良、焊接高温灼伤导线、输出精度偏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壳体导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壳体出线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分段式线圈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导筒和线圈架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分段阶梯式绕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次级线圈具体的绕线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壳体导筒组件;2、线圈组件;3、后盖;4、蝶形弹簧;5、圆形电连接器;6、头部带保险孔的圆柱头螺钉;7、填料;8、前盖板;9、壳体出线筒组件;10、导筒组件;11、壳体;12、出线筒;13、导筒;14、导筒堵头;15、导磁环;16、线圈架;17、导磁筒;18、连接杆组件;19、漆包圆铜线;20、耐高温环氧胶;21、聚四氟乙烯绝缘轻型电缆;22、聚酰亚胺薄膜有机硅压敏胶带;23、焊料;24、聚四氟乙烯管;25、无碱玻璃纤维绳;26、铁氟龙热缩管;27

隔环,28

初级线圈,29

次级线圈,30

次级线圈I,31

次级线圈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实施例: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主要由壳体导筒组件1、线圈组件2、壳体出线筒组件9、导筒组件10、、连接杆组件18等组成。
[0020]如附图1所示,组装时将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导筒组件(1),壳体导筒组件(1)中装入有线圈组件(2)和蝶形弹簧(4),壳体导筒组件(1)尾部固定连接有后盖(3),壳体导筒组件(1)内部灌注有填料(7)对线圈组件(2)进行固定,壳体导筒组件(1)后端还固定连接有圆形电连接器(5),所述线圈组件(2)包括有线圈架(16),线圈架(1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环(27)将其隔开为多个隔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有漆包圆铜线(19),漆包圆铜线(19)通过分段阶梯绕线法绕制在线圈架(16)上,每个隔断对应一个线圈,形成交错设置的初级线圈(28)和次级线圈(29)结构,绕制时初级线圈(28)和次级线圈(29)分开分段绕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阶梯变压器式线位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29)包括有相互叠合在一起的次级线圈I(30)和次级线圈II(31),次级线圈I(30)和次级线圈II(31)的绕制总层数为n时, 次级线圈I(30)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绕制层数由n

1逐渐减小为一层,次级线圈II(31)绕制层数刚好与次级线圈I(30)相反,次级线圈I(30)与次级线圈II(31)阶梯绕制过程中,以中间的初级线圈(28)为对称点,先绕制一侧的次级线圈II(31),然后从另一侧端部开始绕制次级线圈I(30),次级线圈I(30)绕制完成后再绕制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王梓懿邓小雄邹金海李雲志顾玉熊合坤敖成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