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96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包括导流软袋,所述导流软袋首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与横结肠凹部相适应横结肠定位环,导流软袋上对应吻合口的部位外表面附着有可吸收支架,所述可吸收支架为呈环形网状结构。可以对吻合口起到防护作用,优化导流及固定结构,提高患者舒适性,同时降低安置和取出难度,便于医务人员操作等。操作等。操作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结直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病手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直接切出病变部位,但是因为切出位置特殊,接触细菌较多,很容易造成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即使在医疗技术发展成熟的当今,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率。而吻合口瘘的治疗难度又响度较大,通常做法是采用回肠造瘘术,将肠内秽物利用导管导出而不经过吻合口,该方法会增加患者创伤,同时在康复期间了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000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防止吻合口瘘的相关装置,如专利号为“202111115486.X”,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的装置”,该专利中的装置主要通过球囊结构的固定部3固定在回盲瓣处,再通过支撑保护件7对吻合口进行保护,以避免肠道内的秽物与吻合口直接接触,或者对吻合口造成挤压,申请人在后期研究过程中发现,该装置确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是因为固定部3要深入回盲瓣处,基于人体肠道结构,在安放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因为置入长度较深,特别是固定部靠近阑尾处,后期患者胃肠消化蠕动或者日常活动过程该装置会引起较大不适,即在患者舒适性方面仍然比较欠缺,因此难以在临床上难以为患者接受,普遍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以解决目前防止吻合口瘘类装置安放难度较大,舒适性欠缺等问题。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其关键在于:包括导流软袋,所述导流软袋首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与横结肠凹部相适应横结肠定位环,导流软袋上对应吻合口的部位外表面附着有可吸收支架,所述可吸收支架为呈环状镂空结构。
[0007]采用以上方案,安置时仅需将横结肠定位环对应横结肠凹部放置,即可充分确保导流软袋在肠道内的稳定性,而采用导流软袋作为秽物导出部件,与肠壁之间具有较好的贴合性,相对胶管而言可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且兼具更佳的形态适应性,便于肠道内秽物通过,同样利用可吸收支架可对吻合口处起到支撑防护作用,一方面避免秽物直接与吻合口接触挤压,另一方面采用可吸收材料制成,可降低后期取出操作工作量,也可将一些治疗药物直接粘附在支架上一同为吻合口处吸收,以加快吻合口的愈合。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流软袋首端具有与最前端横结肠定位环相连的首端喇叭头,该首端喇叭头与升结肠和横结肠衔接部位构造相适应。采用以上方案,利用首端喇叭头放置在升结肠和横结肠衔接部位,可使从升结肠流出的秽物更好的进入导流软袋中,最终经导流软袋尾端排出,即防止有秽物进入软袋与肠壁之间。
[0009]作为优选:所述首端喇叭头的喇叭口为硅胶制成的瓣状结构,并通过连接支架与
横结肠定位环相连。采用以上方案,更容易实现首端喇叭头的内收,便于装入和康复取出。
[0010]作为优选:所述横结肠定位环内部具有至少一段充气段。采用以上方案,充气段充气后结肠定位环整体环形相对稳定,可以更好的固定在横结肠的凹部,而在放出气体之后,环形构造被破坏,更容易从横结肠内取出,降低取出难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充气段有三段,并沿横结肠定位环的周向均匀分布。采用以上方案,充气后所形成环形构造结构稳定性较好,而在放气后所占体积更小,更容易取出。
[0012]作为优选:所述横结肠定位环有三个,且相邻两个横结肠定位环间距与两个横结肠凹部距离相适应。采用以上方案,可以更好的对横结肠肠壁进行密封,同时具有更高的抗拉扯能力。
[0013]作为优选:所述导流软袋对应可吸收支架的位置设有放置环槽,所述可吸收支架置于放置环槽内,放置环槽的外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连通孔。采用以上方案,可降低可吸收支架的安置难度,同时也不妨碍其被降解吸收。
[0014]作为优选:所述导流软袋尾端对应肛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气囊和尾端喇叭头,所述尾端喇叭头的底部设有定位气囊连通的注气口。采用以上方案,可对导流软袋的尾端起到固定作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可以对吻合口起到防护作用,优化导流及固定结构,提高患者舒适性,同时降低安置和取出难度,便于医务人员操作等。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肠道内的安置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横结肠定位环剖视图;
[0020]图4为横结肠定位环侧视图;
[0021]图5为首端喇叭头正视图;
[0022]图6为定位气囊和尾端喇叭头安装局部示意图;
[0023]图7为可吸收支架在导流软袋上的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参考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主要包括导流软袋1,导流软袋1通常为聚氨酯制成的高分子薄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亲肤性,导流软袋1首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与横结肠凹部相适应横结肠定位环2,设置有横结肠定位环2的部位结构就类似外科手术中的切口保护套,导流软袋1上对应吻合口的部位外表面附着有可吸收支架3,可吸收支架3为呈环形网状/孔状结构,具体实施时可吸收支架3采用材质与现有的SelfWrap支架材质类似,为记忆性聚合物支架,能够直接为人体吸收,可直接3D打印成型。
[0026]为充分防止肠道内秽物进入导流软袋1与肠壁之间,故在导流软袋1首端具有与最前端横结肠定位环2相连的首端喇叭头4,该首端喇叭头4与升结肠和横结肠衔接部位构造
相适应,如图所示,根据人体肠道构造,利用首端喇叭头4刚好卡在升结肠和横结肠衔接部位,这样从升结肠流向横结肠的秽物可以更好的全部进入导流软袋中,同时利用首端喇叭头4的卡合力,可进一步防止导流软袋缩卷或被排出。
[0027]而为了便于安置和取出,故首端喇叭头4的喇叭口为硅胶制成的瓣状结构,并通过连接支架40与结肠定位环2相连,具体如图所示,首端喇叭头4的盘口边缘呈瓣状,均采用硅胶制成,与肠壁之间具有较好的贴合吸附力,且具有较好的弹性,便于收缩,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40也采用与可吸收支架3相同的材质制成。
[0028]结合图3可知,本申请中横结肠定位环2内部具有至少一段充气段20,利用充气段20扩张或收缩,可以更好的实现结横肠定位环2在横结肠凹部的相对固定或移出,具体实施时,为充分保证充气后整体形态的稳定性,故充气段20有三段,并沿横结肠定位环2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成本允许下,横结肠定位环2其余部分也可采用可吸收材料打印制成,生产过程中可在其上一体成型用于连通充气段20的注气通道,而充气段20则采用聚氨酯热熔方式与之连成一体。首端喇叭头4通过连接支架40直接与最前端横结肠定位环2上较硬的部位连接。
[0029]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横结肠定位环2有三个,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软袋(1),所述导流软袋(1)首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与横结肠凹部相适应横结肠定位环(2),导流软袋(1)上对应吻合口的部位外表面附着有可吸收支架(3),所述可吸收支架(3)为呈环形网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软袋(1)首端具有与最前端横结肠定位环(2)相连的首端喇叭头(4),该首端喇叭头(4)与升结肠和横结肠衔接部位构造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喇叭头(4)的喇叭口为硅胶制成的瓣状结构,并通过连接支架(40)与横结肠定位环(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结肠定位环(2)内部具有至少一段充气段(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直肠术后防止吻合口瘘器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胡鑫王娟张伟梁瑞晨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