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用于高频电流感应加热,包括两根与感应加热电源电缆(90)作可拆卸连接的导电管材(1、2),该两导电管材(1、2)各自靠近顶端的管段(11、21)相向弯曲形成能夹住被加热工件的夹圈(10),所述两导电管材(1、2)的顶端、也即两管段(11、21)的顶端相互接触处各设置金属触点(3),还包括冷却水路循环用的绝缘冷却水管(4);所述两导电管材(1、2)自各自的顶端向下、直至连接所述冷却水管(4)处,均为双通道管材,同一根导电管材的双通道之间于该导电管材的顶端、也即靠近金属触点(3)处是内部相通的,所述两导电管材(1、2)之间于双通道结构的末端用所述冷却水管(4)连通;所述夹圈(10)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定位两导电管材(1、2)的绝缘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保证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夹圈(10)能夹住被加热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电场、磁场、或电磁场加热的工艺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高频电流加热钎焊的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高频感应加热钎焊,更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现有技术用于管件钎焊加热的高频感应圈一般是封闭式的,仅适用于管件的对接,适应面不广,操作也不是很方便。为了满足管件的垂直、交叉焊接,现有技术也采用了开口式感应圈装置,这种感应圈包括于顶端是可以分开的两导电管材,使用时,先将感应圈两导电管材分开,使所述感应圈两导电管材夹住要加热的管件,再将该两导电管材的顶端连接固定好。为保证循环冷却水在两导电管材之间顺利流通,所述两导电管材在顶端一般采用螺旋套接方式接通水路、电路并予以连接固定,这样操作就非常不方便;而且,由于两导电管材接触处必须设置由另一金属材料做成的触点,而该触点处又要设计成满足冷却水的循环,这使感应圈的加工制作也不方便;再者,感应圈每次工作都须手工连接固定,一方面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操作者连接固定的质量好坏也影响到焊接质量的高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焊接加工效果好的开口式感应圈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使用一种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用于高频电流感应加热,包括两根与感应加热电源电缆作可拆卸连接的导电管材,该两导电管材各自靠近顶端的管段相向弯曲形成能夹住被加热工件的夹圈,所述两导电管材的顶端、也即所述两管段的顶端相互接触处各设置金属触点,还包括冷却水路循环用的绝缘冷却水管;所述两导电管材自各自的顶端向下、直至连接所述冷却水管处,均为双通道管材,同一根导电管材的双通道之间于该导电管材的顶端、也即靠近金属触点处是内部相通的,所述两导电管材之间于双通道结构的末端用所述冷却水管连通;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工作时,所述两导电管材内部冷却水的循环路线是冷却水从一电源电缆流进一导电管材其中一通道,经该导电管材顶端返回流入该导电管材的另一通道,接着经由所述冷却水管流入另一导电管材的其中一通道,再经管材的顶端返回流经该管材的另一通道,最后流进另一电源电缆;所述夹圈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定位两导电管材的绝缘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保证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夹圈能夹住被加热工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前、后两块绝缘连接板,所述两导电管材被夹在所述两块连接板之间,在两连接板的两端用轴芯和轴套将两连接板连接固定,处于两连接板中间的两导电管材之间保证绝缘。所述管段下方的管段也为两段相向弯曲的弧形管段,该四段弧形管段共同围成一个底部开口的类“8”字形状;所述“8”字形下边两管段之间放置有一弹性球体,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8”字形的中腰处。所述循环冷却水管于接近电源电缆处将两导电管材连通,也即所述两导电管材自顶端至接近电源电缆处均为双通道管材。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1.采用双通道导电管材和用于连通冷却水循环的绝缘冷却水管,使感应圈在能方便灵活张开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了冷却水循环的关键问题,焊接效率高;2.连接装置和弹性球体的共同作用使感应圈能很好的夹住被加热管件,焊接效率更高,焊接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图1A、图1B、图1C、图1D和图1E,其中图1A是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1B是所述感应圈的左视示意图,图1C是图1A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1D是图1A中的B-B剖视示意图,图1E是图1A中的C-C剖视示意图;图2是所述感应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一种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高频电流感应加热,包括两根与感应加热电源电缆90作可拆卸连接的铜质导电管材1、2,该两导电管材1、2各自靠近顶端的管段11、21相向弯曲形成能夹住被加热工件的夹圈10,所述两导电管材1、2的顶端、也即两管段11、21的顶端相互接触处各设置有金属触点3;还包括冷却水路循环用的绝缘冷却水管4;所述两导电管材1、2自各自的顶端向下、直至连接所述冷却水管4处,均为双通道管材,同一根导电管材的双通道之间于该导电管材的顶端、也即靠近金属触点3处是内部相通的,所述两导电管材1、2之间于双通道结构的末端用绝缘冷却水管4连通;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工作时,所述导电管材内部冷却水的循环路线是冷却水从一电源电缆90流进一导电管材其中一通道,经该导电管材顶端返回流入该导电管材的另一通道,接着经由所述冷却水管4流入另一导电管材的其中一通道,再经管材的顶端返回流经该管材的另一通道,最后流进另一电源电缆90;所述夹圈10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定位两导电管材1、2的绝缘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保证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夹圈10能夹住被加热工件。所述连接装置5如图1所示,包括前、后两块绝缘连接板51,所述两导电管材1、2被夹在所述两块连接板51之间,在两连接板51的两端用轴芯52和轴套53将两连接板连接固定,处于两连接板51中间的两导电管材1、2之间保证绝缘;所述连接板51、轴芯52和轴套53均由环氧树脂做成。要加热的工件多数为圆管,所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夹圈10一般是圆形的,也即所述管段11、21为两段弧形管段。当然,夹圈10也可根据被加热管件的截面形状而设计成相应的形状,例如方形、椭圆形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所述管段11、21下方的管段12、22也为两段相向弯曲的弧形管段,该四段弧形管段11、21、12、22共同围成一个底部开口的类“8”字形状;所述两管段12、22之间放置有一弹性球体6,所述连接装置5设置于所述“8”字形的中腰处。所述弹性球体6是一个充满气体的橡胶球袋,橡胶球袋与管段12、22的接触处设有球体定位槽61。如图1所示,所述两管段12、22与电源电缆90之间的管段为手持部位13、23,该手持部位13、23上套有绝缘胶套7。所述循环冷却水管4于接近电源电缆90处将两导电管材1、2连通,也即所述两导电管材1、2自顶端至接近电源电缆90处均为双通道管材。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所述感应圈装置能很好地夹住被加热管件,所述两管段11、21的内侧分别镶有高温陶瓷衬套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两导电管材1、2是紫铜管,所述金属触点3采用金-银合金制成。图2是本专利技术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91是所述感应圈与电源电缆90连接的活动接头、92是高频电源、93是冷却水箱、100是被加热管件。使用时,用手握住手持部位13、23,用力使两导电管材1、2下端相对靠拢,两导电管材1、2均以弹性橡胶球体6为转动中心,相对弹性橡胶球体6转动,使两导电管材1、2顶端两管段11、21相对张开而使管件100被夹于夹圈10内,这时,在弹性橡胶球体6的撑张和连接装置的定位限制的共同作用下,所述感应圈能“自动”夹住管件100进行高频加热完成钎焊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冷却水管4为软质柔性绝缘水管,其将所述两导电管材1、2之间的水路循环连通。所述冷却水管4与两导电管材1、2的连接处可以自接近电源电缆90处往上移动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冷却水管4与两导电管材1、2的连接处可以是所述导电管材与电源电缆连接处与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式感应圈装置,用于高频电流感应加热,包括两根与感应加热电源电缆(90)作可拆卸连接的导电管材(1、2),该两导电管材(1、2)各自靠近顶端的管段(11、21)相向弯曲形成能夹住被加热工件的夹圈(10),所述两导电管材(1、2)的顶端、也即两管段(11、21)的顶端相互接触处各设置金属触点(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路循环用的绝缘冷却水管(4);所述两导电管材(1、2)自各自的顶端向下、直至连接所述冷却水管(4)处,均为双通道管材,同一根导电管材的双通道之间 于该导电管材的顶端、也即靠近金属触点(3)处是内部相通的,所述两导电管材(1、2)之间于双通道结构的末端用所述冷却水管(4)连通;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工作时,所述两导电管材(1、2)内部冷却水的循环路线是:冷却水从一电源电缆(90)流进一导电管材其中一通道,经该导电管材顶端返回流入该导电管材的另一通道,接着经由所述冷却水管(4)流入另一导电管材的其中一通道,再经管材的顶端返回流经该管材的另一通道,最后流进另一电源电缆(90);所述夹圈(10)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定位两导 电管材(1、2)的绝缘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保证所述开口式感应圈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夹圈(10)能夹住被加热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汉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安联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