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该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包括底架本体和设置在底架本体上的内装地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枕梁的双层型腔的结构可以适用不同的工况,当转向架采用外置式轴箱时,过线管优先设置在枕梁的下层型腔中,以方便枕梁穿线操作和维护;当转向架采用内置式轴箱时,过线管优先设置在枕梁的上层型腔中,以保证下层型腔的完整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同时上层型腔可用于穿线,解决该部位线缆布置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枕梁结构能满足采用内置式轴箱的转向架安装,比传统外置式轴箱转向架能减重1吨以上,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底架是轨道车辆的关键承载部件,其垂向载荷一般由枕梁、底架地板和边梁构成的整体结构承载,其结构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受力性能。枕梁主要用来连接转向架,底架的垂向载荷依靠转向架传递给枕梁的支反力进行平衡,而两个枕梁之间的距离一般达10米以上,因此,在底架地板与枕梁连接部位往往需要进行加强,减少该部位的刚度突变,确保底架地板上巨大的垂向载荷不会在该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
[0003]目前地铁车体在该部位主要有三种结构:
[0004]第一种方案是在枕梁部位的底架地板下表面设置了面积较大的连接垫板,再用两片过渡结构把车体与枕梁连接起来,如公开号为CN201711120166的中国专利方案,这种方案结构复杂,焊缝多,容易引起较大的焊接变形,导致后续内装地板安装困难,平面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5]第二种方案是直接在枕梁后方增加纵梁过渡,如公开号为CN202021067187的中国专利方案,为起到较好的过渡作用,该纵梁高度通常设置较大,基本与枕梁等高,但该结构占用了上置式抗侧滚扭杆的安装空间,不适用于转向架采用上置式抗侧滚扭杆方式的时速达120km/h及以上的轨道车辆。
[0006]第三种方案是在枕梁与底架地板之间采用片状的连接板过渡,在片状板与底架地板之间再设置较窄的垫板进行连接,片状板与垫板呈T型,结构相对简单,如公开号为CN201420604491的中国专利方案,但为了保证焊缝不发生烧穿现象,该过渡筋板需对齐地板型材内部筋板节点设置,而转向架牵引座安装孔位置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发生安装孔离筋板过近会影响螺栓的安装及其紧固性能。
[0007]此外,目前枕梁结构由2
‑
3个型材拼焊而成,拼接的焊缝位于枕梁的上、下两个表面,但枕梁部位通常设有若干数量的宽度为100
‑
300mm的大容量穿线管,纵向贯穿了枕梁的横截面,枕梁内部筋板需铣切掉,导致该部位纵向传力路径从正常的上下两个表面构成的两条路径,变为以上层路径为主,而下层路径被穿线孔打断,传力路径变得更曲折、更长,效率变低,因此上层路径中的焊缝疲劳寿命显著降低。
[0008]同时,当转向架采用内置式轴箱结构时,空气簧需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内侧,空气簧位置需大幅度往中心移动至用于枕梁线缆通过的过线管下方。此时大孔径的穿线孔部位难以承受整车巨大的重量,需要取消该部位的大孔径孔洞,并需要在接触部位设置完整的型腔结构以提供足够的垂向刚度和强度。
[0009]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渡板结构通用性不够、焊接强度不够以及结构疲劳寿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渡板结构通用性不够、焊接强度不够以及结构疲劳寿命低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包括底架本体和设置在底架本体上的内装地板;
[0012]所述底架本体包括底架地板、过渡板结构以及枕梁;所述枕梁上设置有中翼板;底架地板设置在中翼板上;所述过渡板结构用于连接底架地板和枕梁;
[0013]所述枕梁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枕梁的内部设置有中横筋,所述中横筋将枕梁的内部分隔为上下的至少两层型腔;枕梁内部的下层型腔或上层型腔沿轨道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过线管。
[0014]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中横筋与枕梁的中翼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均与底架地板平行设置。
[0015]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过渡板结构包括平板和垂直设置在平板上的立板;所述平板与中翼板连接,且底架地板与平板连接;平板在轨道宽度方向的侧壁与底架地板上的筋板节点对齐;所述立板竖立在枕梁的下翼板和中翼板之间,用于下翼板和中翼板之间传递力矩。
[0016]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立板远离枕梁的一侧与平板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用于避免平板与底架地板焊接应力集中。
[0017]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下侧面为多段圆弧面。
[001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平板接近枕梁的一端设置对接接头,用于所述平板与中翼板的连接。
[0019]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立板远离枕梁的一侧与平板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平面部,并在平面部的中部设置凹槽;所述平面部和凹槽用于避免与底架地板焊接应力集中。
[0020]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平板用于与底架地板焊接的焊接位置厚度为H1,平板上凹槽位置的厚度为H2,H1大于H2。
[0021]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枕梁上的牵引梁,在轨道的长度方向,两个过渡板结构和牵引梁的两个分支梁对齐设置,所述两个过渡板结构之间的间隙可用于放置千斤顶,用于控制焊接变形。
[0022]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内装地板包括复合地板以及橡胶块;所述复合地板覆盖于底架地板和枕梁的上方,且复合地板和底架地板之间通过橡胶块支撑。
[0023]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底架地板的上方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橡胶块设置于安装槽内;
[0024]所述橡胶块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的两组支撑臂和两组支撑腿;两组支撑腿呈八字形设置于本体的下方;所述支撑臂水平设置于本体的两侧,且支撑腿、支撑臂以及本体之间形成了内凹槽;
[0025]在轨道宽度方向,一组支撑腿与安装槽内底面的接触宽度为d1,内凹槽的深度为d2,d1≤d2。
[0026]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橡胶块的整体形状为大字形;所述橡胶块的两组支撑腿以及两组支撑臂均顶撑于安装槽的内侧壁。
[0027]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与安装槽的
顶部配合以实现对复合地板的垂向止挡。
[002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止挡部与安装槽的顶部在垂向设置有间隙。
[002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包括底架本体和设置在底架本体上的内装地板;本专利技术枕梁的双层型腔的结构可以适用不同的工况,当转向架采用外置式轴箱时,过线管优先设置在枕梁的下层型腔中,以方便枕梁穿线操作和维护;当转向架采用内置式轴箱时,过线管优先设置在枕梁的上层型腔中,以保证下层型腔的完整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同时上层型腔可用于穿线,解决该部位线缆布置问题。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的枕梁结构能满足采用内置式轴箱的转向架安装,比传统外置式轴箱转向架能减重1吨以上,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渡板结构以减少底架地板与枕梁连接部位的刚度突变,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过渡板结构采用平板和立板的形式,无需立板对齐筋板节点,能够避免由于牵引座安装孔位置不确定而导致可能引发的安装孔离立板过近(过近会影响螺栓的安装及其紧固性能),进一步来说就是在具体制造时,只需保证平板侧壁与底架地板上的筋板节点对齐即可,而可根据节点对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本体和设置在底架本体上的内装地板(6);所述底架本体包括底架地板(1)、过渡板结构(3)以及枕梁(4);所述枕梁(4)上设置有中翼板(4b);底架地板(1)设置在中翼板(4b)上;所述过渡板结构(3)用于连接底架地板(1)和枕梁(4);所述枕梁(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枕梁(4)的内部设置有中横筋(4d),所述中横筋(4d)将枕梁(4)的内部分隔为上下的至少两层型腔;枕梁(4)内部的下层型腔或上层型腔沿轨道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过线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筋(4d)与枕梁(4)的中翼板(4b)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均与底架地板(1)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结构(3)包括平板(31)和垂直设置在平板上的立板(32);所述平板(31)与中翼板(4b)连接,且底架地板(1)与平板(31)连接;平板(31)在轨道宽度方向的侧壁与底架地板(1)上的筋板节点(1a)对齐;所述立板(32)竖立在枕梁(4)的下翼板(4a)和中翼板(4b)之间,用于下翼板(4a)和中翼板(4b)之间传递力矩。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2)远离枕梁(4)的一侧与平板(3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平面部(31c),所述平面部(31c)用于避免平板(31)与底架地板(1)焊接应力集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2)的下侧面为多段圆弧面(32a)。6.根据权利要求3
‑
5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31)接近枕梁(4)的一端设置对接接头(31b),用于所述平板(31)与中翼板(4b)的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
‑
5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2)远离枕梁(4)的一侧与平板(3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平面部(31c),并在平面部(31c)的中部设置凹槽(3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苏柯,陈积翠,焦锐,苏永章,刘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