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852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该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包括底架本体和设置在底架本体上的内装地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枕梁的双层型腔的结构可以适用不同的工况,当转向架采用外置式轴箱时,过线管优先设置在枕梁的下层型腔中,以方便枕梁穿线操作和维护;当转向架采用内置式轴箱时,过线管优先设置在枕梁的上层型腔中,以保证下层型腔的完整性,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同时上层型腔可用于穿线,解决该部位线缆布置问题。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枕梁结构能满足采用内置式轴箱的转向架安装,比传统外置式轴箱转向架能减重1吨以上,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使车辆具有优越的轻量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底架是轨道车辆的关键承载部件,其垂向载荷一般由枕梁、底架地板和边梁构成的整体结构承载,其结构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受力性能。枕梁主要用来连接转向架,底架的垂向载荷依靠转向架传递给枕梁的支反力进行平衡,而两个枕梁之间的距离一般达10米以上,因此,在底架地板与枕梁连接部位往往需要进行加强,减少该部位的刚度突变,确保底架地板上巨大的垂向载荷不会在该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
[0003]目前地铁车体在该部位主要有三种结构:
[0004]第一种方案是在枕梁部位的底架地板下表面设置了面积较大的连接垫板,再用两片过渡结构把车体与枕梁连接起来,如公开号为CN201711120166的中国专利方案,这种方案结构复杂,焊缝多,容易引起较大的焊接变形,导致后续内装地板安装困难,平面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5]第二种方案是直接在枕梁后方增加纵梁过渡,如公开号为CN202021067187的中国专利方案,为起到较好的过渡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本体和设置在底架本体上的内装地板(6);所述底架本体包括底架地板(1)、过渡板结构(3)以及枕梁(4);所述枕梁(4)上设置有中翼板(4b);底架地板(1)设置在中翼板(4b)上;所述过渡板结构(3)用于连接底架地板(1)和枕梁(4);所述枕梁(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枕梁(4)的内部设置有中横筋(4d),所述中横筋(4d)将枕梁(4)的内部分隔为上下的至少两层型腔;枕梁(4)内部的下层型腔或上层型腔沿轨道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过线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筋(4d)与枕梁(4)的中翼板(4b)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均与底架地板(1)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结构(3)包括平板(31)和垂直设置在平板上的立板(32);所述平板(31)与中翼板(4b)连接,且底架地板(1)与平板(31)连接;平板(31)在轨道宽度方向的侧壁与底架地板(1)上的筋板节点(1a)对齐;所述立板(32)竖立在枕梁(4)的下翼板(4a)和中翼板(4b)之间,用于下翼板(4a)和中翼板(4b)之间传递力矩。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2)远离枕梁(4)的一侧与平板(3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平面部(31c),所述平面部(31c)用于避免平板(31)与底架地板(1)焊接应力集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2)的下侧面为多段圆弧面(32a)。6.根据权利要求3

5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31)接近枕梁(4)的一端设置对接接头(31b),用于所述平板(31)与中翼板(4b)的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

5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2)远离枕梁(4)的一侧与平板(3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平面部(31c),并在平面部(31c)的中部设置凹槽(3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苏柯陈积翠焦锐苏永章刘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