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手指、机械手爪及其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82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0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机械手爪领域,涉及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包括: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平行四连杆机构和相邻两个附着物;相邻两个附着物以预设配置方式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关节本体;通过平行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关节本体,使得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可围绕行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O转动。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手指、机械手爪及机器人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灵活地调整转动轴心的位置,可以更好地同时满足关节运动和附着物配置两个方面的需求。方面的需求。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手指、机械手爪及其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机械手爪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手指、机械手爪及其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形、机械臂等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机械手爪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为此,人们在手指关节本体与物体的接触或者接近面设置各种附着物,以完成相应的辅助功能,以附着物为传感器(比如:触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例,通过传感器采集与物体接触或接近等的传感数据,并将该传感数据发送给后端控制器,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机械手爪完成目标动作。
[0004]然而,由于附着物往往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特定形状等,为了在各个手指关节设置附着物但又不影响手指关节运动,通常需要对现有的手指关节进行一定的结构改进,但往往这些手指关节的结构改进在适应设置附着物的同时,却对附着物自身的配置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如图8所示,图8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包括传感器的手指关节的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相邻两个关节本体111

、112

的转动轴心O

位于两个关节本体111

、112

的两个断面之间,在相邻两个关节本体111

、112

围绕转动轴心O

旋转时,两个关节本体111

、112

的两边会发生干涉,因而不得不在两个关节本体111

、112

之间留出一些空间进行避让,但这却导致,当在相邻两个关节本体111

、112

的端面分别设置传感器13

时,传感器13

在传感数据采集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漏采或者中断,从而无法满足传感器13

需要连续采集传感数据的配置需求,进而后续对后端控制器针对传感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最终使得机械手爪的控制精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手指、机械手爪及其机器人,可以更好地同时满足手指关节运动和附着物配置两个方面的需求。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包括: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平行四连杆机构和相邻两个附着物;
[0008]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以预设配置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
[0009]通过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可围绕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O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四个连杆,所述四个连杆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0011]所述四个连杆依序首尾铰接以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或,
[0012]所述四个连杆相互铰接以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结构,通过如下结构实现:
[0013]在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所述四个连杆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
[0014]将所述第三连杆向所述第一连杆的方向平行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
[0015]将所述第四连杆向所述第二连杆的方向平行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
[0016]进一步的,当所述四个连杆相互铰接以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结构,所述通过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关节本体,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可围绕行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O转动通过如下结构实现:
[0017]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关节铰接;
[0018]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关节铰接;
[0019]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关节铰接;
[0020]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关节铰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附着物包括固定面和与所述固定面相对的端面;
[0022]所述附着物通过所述固定面设置于所述关节本体的表面;
[0023]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附着物的端面之间;或,
[0024]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位于通过相邻两个所述附着物的端面之间的直线上的某一点。
[0025]进一步的,所述预设配置方式为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的工作面对接的配置方式;和/或
[0026]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以预设配置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通过如下结构实现:
[0027]在所述相邻两个所述关节本体转动至夹角成180度时,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的相对面对接并分别与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固定连接。
[002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指,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29]一种手指,包括:上面所述的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和驱动机构;
[0030]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关节本体铰接,驱动所述关节本体围绕所述转动轴心转动。
[003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多个相互铰接的连杆;
[0032]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中的一个连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传动组件中的其余连杆联动。
[0033]进一步的,所述关节本体包括: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连杆、第二传动连杆、第三传动连杆和第四传动连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关节本体铰接,驱动所述关节本体围绕所述转动轴心转动通过如下结构实现:
[0034]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0035]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0036]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0037]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关节铰接;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关节铰接;或
[0038]所述关节本体包括:第一关节、第二关节和第三关节本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五传动连杆、第六传动连杆、第七传动连杆、第八传动连杆、第九传动连杆和第十传动连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关节本体铰接,驱动所述关节本体围绕所述转动轴心转动通过如下结构实现:
[0039]所述第五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传动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0040]所述第六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传动连杆的中部铰接;
[0041]所述第七传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传动连杆的第一端铰接;
[0042]所述第八传动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传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平行四连杆机构和相邻两个附着物;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以预设配置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通过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可围绕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O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四个连杆,所述四个连杆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四个连杆依序首尾铰接以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或,所述四个连杆相互铰接以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结构,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在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所述四个连杆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将所述第三连杆向所述第一连杆的方向平行移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将所述第四连杆向所述第二连杆的方向平行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四个连杆相互铰接以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结构,所述通过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关节本体,使得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可围绕行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O转动通过如下结构实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关节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关节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关节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关节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物包括固定面和与所述固定面相对的端面;所述附着物通过所述固定面设置于所述关节本体的表面;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附着物的端面之间;或,所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转动轴心位于通过相邻两个所述附着物的端面之间的直线上的某一点。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包括附着物的手指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配置方式为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的工作面对接的配置方式;和/或所述相邻两个附着物以预设配置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相邻两个关节本体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在所述相邻两个所述关节本体转动至夹角成180度时,所述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晋诚
申请(专利权)人:帕西尼感知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