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涉及计算机图像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补光组件和内框体,所述支撑座内部两侧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靠近支撑座竖直中心线一侧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框体带动补光灯旋转,能使补光灯的打光位置进行灵活的调节,这能极大的提升补光灯的调位便利性,此外补光灯呈环状分布在外框体内部,这能提升补光灯补光过程中的光照效果,而补光灯内的全部灯珠可通过系统控制单独进行亮起和熄灭,这使得补光灯的补光效果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另外因外框体在内框体外端旋转时不会受到干涉,这亦可有效避免补光灯补光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免补光灯补光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免补光灯补光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像
,具体为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图像采集装置,是用于对物体进行图像样张拍摄的装置,如今对于产品的宣传海报、视频,均是采用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拍摄获取,现有的图像采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拍摄样张的美观性,通常需要对物体进行补光。
[0003]但现有的图像采集装置在补光过程中,补光装置极易与摄像设备之间造成干涉或错位,造成拍摄时补光装置容易打出其他物体的影子而影响拍摄,此外若拍摄样张的补光角度不够满意,则需要频繁挪动补光装置才能实现较为良好的补光效果,但补光装置调节灵活性较差,这导致样张拍摄时间通常较长。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支撑座、补光组件和内框体,所述支撑座内部两侧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靠近支撑座竖直中心线一侧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补光组件安置于固定座的外侧,所述补光组件包括外框体、补光灯、入气口、排气口和通气口,所述外框体的内侧中端安置有补光灯,且外框体的左部外侧开设有入气口,且外框体的右部外侧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补光灯的外部两侧开设有通气口,所述外框体的外圈两侧连接有第一转轴,且外框体的内圈两侧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内框体连接于第二转轴远离外框体一侧,所述内框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电机,且内框体的内侧底端设置有安置板,所述安置板的底部外侧安置有第二电机,且安置板的顶部外侧安置有转动盘,所述内框体内侧开设有位移槽,所述位移槽的内侧左端设置有齿条槽,所述位移槽的内侧安置有拍摄组件,所述外框体的外部两侧安置有密闭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与转动杆呈垂直状分布,且转动杆通过固定座与外框体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转动杆套接连接,且外框体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座转动连接,并且外框体通过第二转轴与内框体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灯在外框体内部呈环形分布,且外框体的圆心与内框体的圆心相互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入气口通过外框体与通气口相连通,且通气口通过外框体与排气口相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拍摄组件包括位移座、摄像头、第三电机、主动齿轮、贴合座和限位座,所述位移座的顶部外侧连接有摄像头,且位移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位移座的底部右侧设置有贴合座,所述贴合座的右部外侧连接有限位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机与主动齿轮转动连接,且主动齿轮与齿条槽相互啮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座与限位座为一体化,且限位座与位移槽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密闭组件包括密闭层、折叠骨架和对接座,所述密闭层的内侧连接有折叠骨架,且密闭层的外端连接有对接座。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座呈半圆弧型,且对接座与密闭层固定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外框体带动补光灯旋转,能使补光灯的打光位置进行灵活的调节,这能极大的提升补光灯的调位便利性,此外补光灯呈环状分布在外框体内部,这能提升补光灯补光过程中的光照效果,而补光灯内的全部灯珠可通过系统控制单独进行亮起和熄灭,这使得补光灯的补光效果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对接座在对接过程中,能带动折叠骨架和密闭层进行延伸,在外框体外部两端的密闭层均对接完成后,密闭层可通过沿展将外框体全部封住,密闭层采用黑色不透气的橡胶层制作,这使得密闭层延展后,能避免外部光照对打光造成影响,此外内框体和转动盘表面均喷涂有黑色哑光漆面,通过配合黑色橡胶层制作的密闭层对外部环境的隔绝,能使拍摄照片以外的部位全部为黑色阴影,这能方便后期修图,亦可有效避免补光过程中出现投射阴影的情况。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电机工作,能使转动盘带动放置物体进行旋转,因主动齿轮与齿条槽啮合,通过位移座内部的第三电机工作,能使主动齿轮与齿条槽的啮合,使位移座在位移槽外端进行滑动,因位移座底端的贴合座能贴合在位移槽内部,且限位座安置在位移槽内部,这能有效保证位移座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位移座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带动摄像头随内框体的轮廓进行移动,通过使转动盘带动物体移动以及配合摄像头拍摄位置的自动调整位移,能使设备自动且广范围的物体样张拍摄,这能极大的提升设备的拍摄灵活度,此外因拍摄组件是沿内框体的内轮廓移动的,这能有效避免拍摄组件拍摄过程中出现死角和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外框体的内侧安置有补光灯,拍摄组件拍摄的过程,补光灯能自动亮起进行补光,同时通过外框体带动补光灯旋转,能使补光灯的打光位置进行灵活的调节,这能极大的提升补光灯的调位便利性,此外补光灯呈环状分布在外框体内部,这能提升补光灯补光过程中的光照效果,而补光灯内的全部灯珠可通过系统控制单独进行亮起和熄灭,这使得补光灯的补光效果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另外因外框体在内框体外端旋转时不会受到干涉,这亦可有效避免补光灯补光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拉动外框体外端的对接座,能使对接座通过与外框体衔接的转轴进行旋转,这使得外框体外部两端的对接座能通过旋转进行并拢,对接座内部埋设有磁铁,在两个对接座对接完成后,可通过磁铁的磁吸进行稳定衔接,而对接座在对接过程中,能带动折叠骨架和密闭层进行延伸,在外框体外部两端的密闭层均对接完成后,密闭层可通过沿展将外框体全部封住,密闭层采用黑色不透气的橡胶层制作,这使得密闭层延展后,能避免外部光照对打光造成影响,此外内框体和转动盘表面均喷涂有黑色哑光漆面,通过配合黑
色橡胶层制作的密闭层对外部环境的隔绝,能使拍摄照片以外的部位全部为黑色阴影,这能方便后期修图,亦可有效避免补光过程中出现投射阴影的情况,这能有效提升设备的成像质量。
[0020]4、本专利技术设备在使用前,通过延展密闭层并密封对接座之间的缝隙,能使设备内部处于一个密闭的状态,此时开启入气口并使用鼓风机向设备内部吹气,能使密闭层进行膨胀,在入气口入气完成后,关闭入气口并在通气口处衔接上抽风机,此时设备内充盈的空气便可通过气压差以及抽风机的抽吸快速从设备内部排出,而空气快速排除的过程中,能将粘附在设备内部的灰尘一同带离,这能避免灰尘对拍摄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这也使设备使用前的整体清洁流程能够便利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自动补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补光组件(5)和内框体(8),所述支撑座(1)内部两侧设置有固定盘(2),且固定盘(2)靠近支撑座(1)竖直中心线一侧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座(4),所述补光组件(5)安置于固定座(4)的外侧,所述补光组件(5)包括外框体(501)、补光灯(502)、入气口(503)、排气口(504)和通气口(505),所述外框体(501)的内侧中端安置有补光灯(502),且外框体(501)的左部外侧开设有入气口(503),且外框体(501)的右部外侧开设有排气口(504),所述补光灯(502)的外部两侧开设有通气口(505),所述外框体(501)的外圈两侧连接有第一转轴(6),且外框体(501)的内圈两侧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内框体(8)连接于第二转轴(7)远离外框体(501)一侧,所述内框体(8)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一电机(9),且内框体(8)的内侧底端设置有安置板(10),所述安置板(10)的底部外侧安置有第二电机(11),且安置板(10)的顶部外侧安置有转动盘(12),所述内框体(8)内侧开设有位移槽(13),所述位移槽(13)的内侧左端设置有齿条槽(14),所述位移槽(13)的内侧安置有拍摄组件(15),所述外框体(501)的外部两侧安置有密闭组件(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与转动杆(3)呈垂直状分布,且转动杆(3)通过固定座(4)与外框体(50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补光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与转动杆(3)套接连接,且外框体(501)通过第一转轴(6)与支撑座(1)转动连接,并且外框体(501)通过第二转轴(7)与内框体(8)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胜,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