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轨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57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轨台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防侧翻机构、第二防侧翻机构、承载板、台车底架、立柱管组及斜向轨道;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行走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相对称,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上;所述斜向轨道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立柱管组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上;本申请具有能够将渣土车从台车的中间变轨到台车的一侧,并防止在变轨过程中台车侧翻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轨台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机运输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轨台车。

技术介绍

[0002]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在盾构机的组成中需要使用多个台车进行排列,台车是盾构机的配套设施,台车一般分5

7节,台车的排列数量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和所需的盾构机配置进行确定,台车上安装了盾构机液压驱动泵站,和高压电力控制箱,渣土传输装置,盾构机冷却系统,注浆系统,泡沫系统,其中在微型盾构机运行中,微型盾构机所挖掘的洞较小,故在台车上仅有一侧用于存放以及供工人行走,另一半用于运输待运输材料。
[0003]现有的台车一般需要安装轨枕并铺设轨道,台车在轨道上运行;但在台车上放置的设备偏重且重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台车在转弯时容易从轨道上脱离并发生侧翻,如申请号为CN201410522423.X的专利技术专利,这种结构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输及人员操作,且由于微型盾构机所挖掘的孔洞较小,故在运输土渣时,渣土车在承接渣土后需从台车的中间变轨到台车的一侧,才可将土渣运出,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防侧翻功能的变轨台车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轨台车,具有能够将渣土车从台车的中间变轨到台车的一侧,并防止在变轨过程中台车侧翻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变轨台车,包括:第一防侧翻机构、第二防侧翻机构、承载板、台车底架、立柱管组及斜向轨道;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行走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相对称,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上;所述斜向轨道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立柱管组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上。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防侧翻机构包括:第一行走轮架、若干第一行走轮组件和若干第一侧向轮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轮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一端;若干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的下端;若干所述第一侧向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的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的外侧。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包括:第一承重轮、第一承重轮轴套和第一承重轮轴;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上;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套与所述第一承重轮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承重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套上。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套上开设有第一导油槽;在所述第一承重轮轴上开设有第一导油孔;在所述第一承重轮轴上设置有第一注油杯;所述第一注油杯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油槽连通。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承重轮轴上设置有第一承重轮压板;在所述第一承重轮压板上
开设有第一螺孔;在所述第一承重轮压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后与所述第一行走轮架螺纹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向轮组件包括:第一侧向轮轴、第一侧向轮轴套和第一侧向轮;所述第一侧向轮轴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上;所述第一侧向轮轴套与所述第一侧向轮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向轮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向轮轴套上。
[0011]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侧向轮轴套上开设有第二导油槽;在第一侧向轮轴上开设有第二导油孔;在所述第一侧向轮轴上设置有第二注油杯;所述第二注油杯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油槽连通。
[0012]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侧向轮轴上设置有第一侧向轮压板;在所述第一侧向轮压板上开设有第二螺孔;在所述第一侧向轮压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孔后与所述第一行走轮架螺纹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斜向轨道包括:第一直轨道、第二直轨道和倾斜轨道;所述第一直轨道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且位于承载板的中部;所述第二直轨道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另一端且位于承载板的一侧;所述倾斜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轨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轨道连接。
[0014]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直轨道上开设有外倒角;在所述第二直轨道上开设有内倒角。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承载板上的斜向轨道,能够改变在其上运输的渣土车的位置,使渣土车从承载板的中部转移至承载板的一侧,或从承载板的一侧转移至承载板的中部,以实现渣土车的变轨,且通过第一防侧翻机构和第二防侧翻机构的对称设置,能够避免发生渣土车在承载板上变轨时由于承载板上的重量分布不均导致侧翻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在轨道上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凸显第一侧向轮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凸显第一行走轮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防侧翻机构;11、第一行走轮架;12、第一行走轮组件;121、第一承重轮;122、第一承重轮轴套;123、第一承重轮轴;124、第一导油槽;125、第一导油孔;126、第一注油杯;127、第一承重轮压板;128、第一固定螺栓;13、第一侧向轮组件;131、第一侧向轮轴;132、第一侧向轮轴套;133、第一侧向轮;134、第二导油槽;135、第二导油孔;136、第二注油杯;137、第一侧向轮压板;138、第二固定螺栓;2、第二防侧翻机构;3、承载板;4、台车底架;5、立柱管组;6、斜向轨道;61、第一直轨道;62、第二直轨道;63、倾斜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轨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侧翻机构、第二防侧翻机构、承载板、台车底架、立柱管组及斜向轨道;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行走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相对称,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上;所述斜向轨道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立柱管组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侧翻机构包括:第一行走轮架、若干第一行走轮组件和若干第一侧向轮组件;所述第一行走轮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架的一端;若干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的下端;若干所述第一侧向轮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的下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轮组件包括:第一承重轮、第一承重轮轴套和第一承重轮轴;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固定在所述第一行走轮架上;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套与所述第一承重轮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承重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轮轴套上开设有第一导油槽;在所述第一承重轮轴上开设有第一导油孔;在所述第一承重轮轴上设置有第一注油杯;所述第一注油杯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油槽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轮轴上设置有第一承重轮压板;在所述第一承重轮压板上开设有第一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群森曹骏杰马强王汶文袁治平
申请(专利权)人:盾科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