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46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衬底包括器件区和隔离区,隔离区内具有改性层;对衬底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基底、位于基底上的若干器件鳍部和若干改性鳍部;在基底上形成第一隔离材料层,第一隔离材料层覆盖器件鳍部且暴露出改性鳍部;去除改性鳍部。通过形成改性层,使得由改性层所形成的改性鳍部与隔离区之间具有较大刻蚀选择比,进而能够保证各个隔离区上的改性鳍部被去除完全且较小的损伤基底,降低晶体管之间发生短接的问题。另外,在形成第一隔离材料层时,改性鳍部还未被去除,器件鳍部和改性鳍部的分布较均匀,因此,形成的第一隔离材料层的应力分布也较均匀,能够有效减少因应力差所造成鳍部弯曲变形问题。曲变形问题。曲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器件的工艺节点正不断减小。然而,由于受到现有的光刻工艺精度的限制,以现有的光刻工艺形成的掩膜图形难以满足半导体器件特征尺寸持续减小的需求,遏制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0003]为了在现有的光刻工艺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缩小半导体器件的尺寸,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多重图形化工艺。其中,自对准四重图形化工艺(SAQP,Self

Aligned Quadruple Pattern)因其能够形成更小尺寸掩膜而具有应用前景。
[0004]然而,现有技术采用自对准四重图形化工艺所形成的半导体结构仍存在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最终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若干器件区和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包括若干器件区和若干隔离区;对所述隔离区进行改性处理,在所述隔离区内形成改性层;在形成所述改性层之后,对所述衬底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若干器件鳍部、以及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若干改性鳍部,所述器件鳍部通过图形化处理所述器件区形成,所述改性鳍部通过图形化处理所述改性层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形成第一隔离材料层,所述第一隔离材料层覆盖所述器件鳍部且暴露出所述改性鳍部;在形成所述第一隔离材料层之后,去除所述改性鳍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隔离区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包括:对所述隔离区进行改性离子的注入处理,形成所述改性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离子包括:硼离子或砷离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离子的注入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注入能量1KeV~600KeV;注入剂量1E12atoms/cm2~2E18atoms/cm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改性鳍部的高度;所述改性层的厚度为800埃~1350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衬底进行图形化处理之后,还形成位于所述基底内的保留层,所述保留层通过图形化处理所述改性层形成,所述保留层底部表面低于所述基底的顶部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去除所述改性鳍部之后,还包括:去除所述保留层,在所述基底内形成隔离开口。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改性鳍部和所述保留层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一刻蚀工艺去除部分所述改性鳍部,形成过渡改性鳍部,所述过渡改性鳍部的顶部表面低于所述器件鳍部的顶部表面;采用第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过渡改性鳍部和所述保留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阳苏博郑二虎谭程吴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