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46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和与驱动基板电连接的发光芯片。其中,驱动基板包括多条信号线,信号线面向显示面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反射层。抗反射层的反射率较小,因此环境光入射到显示装置中时会先入射到抗反射层,不会造成较强的光反射,从而避免了眩光的问题,优化显示效果。优化显示效果。优化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ED显示技术是指利用LED发光器件直接作为显示单元的显示技术。其中,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 LED)和Micro 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 LED)是常用的发光器件,Mini LED的尺寸大于Micro LED的尺寸,根据应用场景可选择适合尺寸的发光芯片进行图像显示。
[0003]Mini LED和Micro LED继承了传统发光二极管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并且具自发光无需背光源的特性,更具节能、机构简易、体积小、薄型等优势。由于Mini LED和Micro LED的尺寸很小,因此非常适合做透明显示装置。但是在进行图像显示时,环境光可以直接照射的显示装置的金属线上,金属线的反射率较高,会造成眩光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尤其对于透明显示装置,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和与驱动基板电连接的发光芯片。其中,驱动基板包括多条信号线,信号线面向显示面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反射层。抗反射层的反射率较小,因此环境光入射到显示装置中时会先入射到抗反射层,不会造成较强的光反射,从而避免了眩光的问题,优化显示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采用叠层结构,叠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两个金属层用于信号传导,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金属氧化物层反射率较低,将其设置在靠近显示面的一侧,可以有降改善环境光入射造成的眩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采用金属钼,第二金属层采用铜,金属氧化物层采用氧化钼。
[0007]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在各发光芯片的表面覆盖整层的透明封装层。由于在信号线的表面均设置抗反射层,避免了金属线产生的强反射而造成的眩光问题,因此可以采用透明封装层对发光芯片进行封装,透明封装层的透过率较高,不会对发光芯片的出射率造成影响。
[0008]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栅极金属层、栅极绝缘层、有源层、源漏金属层、钝化层和焊盘。发光芯片包括两个电极,分别为第两个电极通过焊盘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电源信号线电连接。至少将距离显示面较近的源漏金属层设置为叠层结构,在靠近显示面的一侧设置一层金属氧化物层作为抗反射层,从而避免产生眩光的问题。为了增强防眩光的效果,也可以将栅极金属层和源漏金属层均设置为叠层结构。
[0009]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驱动基板背离发光芯片一侧的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整层形成在驱动基板的背面,在不同的显示模式下可以切换状态,在透明显示模式下,电致变色层切换为透明状态,使得每个子像素单元中有大部分面积可以透
射环境光,提高环境光的透过率。在常规显示模式下,电致变色器件切换纯黑色,可以极大提高显示的对比度,进而改善显示画质。
[0010]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包括:位于驱动基板背离发光芯片一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背离驱动基板一侧的变色层,位于变色层背离第一透明导电层一侧的离子导电层,位于离子导电层背离变色层一侧的离子储存层和位于离子储存层背离离子导电层一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其中,第一透明电极层、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均整层制作,不需要进行构图,简化制作工艺。
[0011]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发光芯片为Mini LED或Micro LED。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0020]其中,11

驱动基板,12

发光芯片,13

透明封装层,14

电致变色层,111

衬底基板,112

栅极金属层,113

栅极绝缘层,114

有源层,115

源漏金属层,116

钝化层,141

第一透明电极层,142

变色层,143

离子导电层,144

离子存储层,145

第二透明电极层,g

扫描信号线,d

数据信号线,x

电源信号线,t

薄膜晶体管,G

栅极,S

源极,D

漏极,a

沟道区,p

焊盘,e1

第一电极,e2

第二电极,A

显示区,B

透光区,m1

第一金属层,m2

第二金属层,o

金属氧化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002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透明显示装置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例如透明橱窗、透明交通指示牌、透明手表、透明车载显示等,应用前景广阔。
[0023]目前的透明显示装置一般采用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
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基板,用于提供驱动信号;发光芯片,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之上,与所述驱动基板电连接;其中,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多条信号线,所述信号线面向显示面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抗反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采用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位于靠近显示面一侧,作为所述抗反射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金属氧化物层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采用钼,所述第二金属层采用铜,所述金属氧化物层采用氧化钼。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驱动基板背离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层在所述显示装置切换至透明显示模式时呈现透明状态,在所述显示装置切换为常规显示模式时呈现黑色不透光状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驱动基板背离所述发光芯片的一侧;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离子导电层,位于所述变色层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离子储存层,位于所述离子导电层背离所述变色层的一侧;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离子储存层背离所述离子导电层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封装层,覆盖于所述发光芯片的表面,用于对所述发光芯片封装保护。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为Mini LED芯片或Micro LED芯片。8.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所述扫描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伟张廷斌刘永锋孙明晓林昌廷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