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包括桩基和连接在桩基上方的混凝土台座,混凝土台座一侧面上连接有三条锚梁,锚梁上开有预留孔,混凝土台座内设置有多个锚梁固定预埋件,锚梁固定预埋件从留孔中穿出,其中两条锚梁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相互平行,两条平行锚梁下方的混凝土台座上连接有一条水平方向的锚梁,水平锚梁上连接有牵引转向轮、起重转向轮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桩基基础与混凝土台座形成整体桩锚式结构,结构稳定。同时锚固系统通过桩基主要受力,缆索吊系统通过锚梁集中布置,整体结构占用空间体积较小,施工工期短,施工成本低。地质不佳的地形条件下应用效果良好。下应用效果良好。下应用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缆索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缆索吊起重设备安装时两端绳索系统须进行锚固,常用的锚固形式有重力式锚固以及岩锚。重力式锚固一般通过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块,然后通过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预埋绳索锚固装置与缆索吊绳索系统进行连接。此方法所需要的场地面积大,混凝土方量大,施工成本较高,同时混凝土体积大,后期处理较为困难。岩锚通常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岩层,通过预应力锚索等形成锚座,将缆索吊绳索锚固。此方法对地质要求较高,如若遇到软弱岩层则无法施工或者预应力锚索长度过大,大大增加施工难度。
[0003]为了克服上述两种施工缆索吊锚固系统施工弊端,设计一种轻便型桩锚式锚固系统,以适用于受限空间、软弱地层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缆索吊锚固系统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以适用于受限空间、软弱地层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缆索吊锚固系统施工。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包括桩基和连接在桩基上方的混凝土台座,混凝土台座一侧面上连接有三条锚梁,锚梁上开有预留孔
‑
,混凝土台座内设置有多个锚梁固定预埋件,锚梁固定预埋件从留孔
‑
中穿出,其中两条锚梁相互平行,两条平行锚梁一侧缺口方向为与两条平行锚梁垂直的第三条锚梁,两条平行的锚梁之间连接有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第三条锚梁上连接有牵引转向轮、起重转向轮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
[0006]所述混凝土台座上还设置有若干环绕锚梁四周的预埋钢筋。
[0007]所述混凝土台座连接锚梁的一侧为朝向斜上方的斜面。
[0008]所述锚梁固定预埋件与斜面垂直,且部分锚梁固定预埋件末端插入桩基中。
[0009]所述锚梁固定预埋件包括受力构件,预埋端的受力构件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锚梁外的受力构件上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锚梁相连。
[0010]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受力构件连接有第一加劲板,第二固定板与受力构件连接有第一加劲板。
[0011]所述锚梁为双腹板型钢结构,型钢腹板上连接有若干锚梁加劲钢板,型钢上翼板和下翼板上均开有预留孔。
[0012]所述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包括钢棒,钢棒两端连接有端头封堵板,以钢棒为中心,钢棒两端对称连接有若干第三固定板,同侧的第三固定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加劲板。
[0013]所述同侧的若干第三固定板连接在锚梁上翼板上方。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桩基基础与混凝土台座形成整体桩锚式结构,结构
稳定。同时锚固系统通过桩基主要受力,缆索吊系统的承重索、牵引索、起重索、风缆等通过锚梁集中布置,整体结构占用空间体积较小,施工工期短,施工成本低。施工完成后方便处理,只需将桩基上部混凝土台座切除即可,在地质不佳的地形条件下应用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侧面布置图;
[0016]图2为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正面布置图;
[0017]图3为锚梁固定预埋件结构图;
[0018]图4为锚梁立面图;
[0019]图5为锚梁断面图;
[0020]图6为锚梁平面图;
[0021]图7为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平面图;
[0022]图8为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侧面图;
[0023]图9为引转向轮、起重转向轮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平面图;
[0024]图10为引转向轮、起重转向轮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侧面图;
[0025]图中1、桩基;2、混凝土台座;3、锚梁固定预埋件;3
‑
1、受力构件;3
‑
2、第一固定板;3
‑
3、第一加劲板;3
‑
4、第二固定板;4、锚梁;4
‑
1、锚梁加劲钢板;4
‑
2、预留孔;5、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5
‑
1、钢棒;5
‑
2、端头封堵板;5
‑
3、第三固定板;5
‑
4、第二加劲板;6、牵引转向轮;7、起重转向轮;8、循环索锚固转向轮;9、风缆锚固;10、预埋钢筋。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包括桩基1和连接在桩基1上方的混凝土台座2,混凝土台座2一侧面上连接有三条锚梁4,锚梁4上开有预留孔4
‑
2,混凝土台座2内设置有多个锚梁固定预埋件3,锚梁固定预埋件3从留孔4
‑
2中穿出,其中两条锚梁4相互平行,两条平行锚梁4一侧缺口方向为与两条平行锚梁4垂直的第三条锚梁4,两条平行的锚梁4之间连接有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5,第三条锚梁4上连接有牵引转向轮6、起重转向轮7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8。
[0029]基桩1和混凝土台座2用于整个锚固系统的锚固,其中基桩1位主要的受力构件,基桩1预埋有钢筋,伸入混凝土台座2中,使基桩1和混凝土台座2形成整体。基桩1和混凝土台座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桩1根据地质情况可以采用钻孔桩或者挖孔桩。
[0030]混凝土台座2朝向要锚固设施的一面上设置有锚梁4,其中锚梁4共有三个,两个相互平行,第三条锚梁4位于另外两个下方。三条锚梁4布局近似缺一边的正方形,但三边不相连,优选的,缺口向上方,第三条锚梁4位于两个平行锚梁4下方的缺口处。
[0031]锚梁4上开有预留孔4
‑
2,预埋在混凝土台座2内的锚梁固定预埋件3从预留孔4
‑
2穿出,锚梁固定预埋件3将锚梁4固定在混凝土台座2上。
[0032]两条平行的锚梁4之间连接有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5,三者形呈H形。
[0033]如图9和图10所示,下方水平方向的锚梁4上则连接有牵引转向轮6、起重转向轮7
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8。
[0034]牵引转向轮6共有三个,分为两组,一组两个另一组一个,两组之间加油两个起重转向轮,锚梁4上还连接着循环索锚固转向轮8。
[0035]【实施例2】
[003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台座2上还设置有若干环绕锚梁4四周的预埋钢筋10。
[0037]通过四周的预埋钢筋10,对锚梁4进行定位,防止锚梁4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
[0038]所述混凝土台座2连接锚梁4的一侧为朝向斜上方的斜面。
[0039]所述锚梁固定预埋件3与斜面垂直,且部分锚梁固定预埋件3末端插入桩基1中。
[0040]混凝土台座2有锚梁4的一侧为斜向上的斜面,锚梁固定预埋件3与斜面垂直,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1)和连接在桩基(1)上方的混凝土台座(2),混凝土台座(2)一侧面上连接有三条锚梁(4),锚梁(4)上开有预留孔(4
‑
2),混凝土台座(2)内设置有多个锚梁固定预埋件(3),锚梁固定预埋件(3)从预留孔(4
‑
2)中穿出,其中两条锚梁(4)相互平行,两条平行锚梁(4)一侧缺口方向为与两条平行锚梁(4)垂直的第三条锚梁(4),两条平行的锚梁(4)之间连接有承重索及风缆锚固装置(5),第三条锚梁(4)上连接有牵引转向轮(6)、起重转向轮(7)和循环索锚固转向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台座(2)上还设置有若干环绕锚梁(4)四周的预埋钢筋(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台座(2)连接锚梁(4)的一侧为朝向斜上方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梁固定预埋件(3)与斜面垂直,且部分锚梁固定预埋件(3)末端插入桩基(1)中。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轻便型缆索吊起重设备桩锚式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梁固定预埋件(3)包括受力构件(3
‑
1),预埋端的受力构件(3
‑
1)上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
‑
2),锚梁(4)外的受力构件(3
‑
1)上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
‑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国清,纪小壮,徐翾玄,李昊然,李旭东,祁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