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分力器及其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64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分力器及其构造方法,涉及绳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立体分力器的内部设置有分力孔,是一种用于装备连接、对拉受力、承重的多板面立体分力结构体;结构体是由从中间发出的向不同空间方向延伸的多板面组成的立体结构,板面有两种实施方式,一是板面由从中间发出的多个发散立面板面构成,二是在发散立面板面的基础上,增加横切平面板面,由发散立面板面和横切平面板面共同构成;分力孔包括立面板面分力孔和平面板面分力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以多面、多向立体结构构造立体分力器,克服了平面型分力板只能在同一平面受力连接的瓶颈,同时实现了多向、多角度立体受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减少或避免所连接器材之间的拥挤和干扰。之间的拥挤和干扰。之间的拥挤和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分力器及其构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绳索
,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分力器及其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国内外常见绳索技术装备之分力装备,主要是分力板,是平面型的孔板结构,其主要特种为:一定形状的金属薄板,一定数量的开孔。这种平面型分力板已经沿用多年,其用法单一,只能主要用于分力板同一平面的牵拉受力,不能够同时用于立体方向的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以及同一方向的一定角度的变化受力;如果用于多向受力,容易使分力板受到扭力作用,影响使用安全,甚至损坏分力板,为此,急需提出一种立体分力器及其构造方法,用于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分力器及其构造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立体分力器,所述立体分力器的内部设置有分力孔,用于装备连接、对拉受力、承重的多板面立体分力结构体;所述结构体由从中间发出的向不同空间方向延伸的多板面组成的立体结构;所述分力孔包括立面板面分力孔和平面板面分力孔。
[0005]进一步地,所述板面由从中间发出的各发散立面板面组成。
[0006]进一步地,所述板面由多个发散立面板面和横交平面板面构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立体分力器通过独体式立体分力器或者组合旋转式立体分力器构成;所述独体式立体分力器是全部结构组成和分力功能均在一个独立的结构体上实现;所述组合旋转式立体分力器是由两个及多个独立的可分力结构体组合安装构成,实现组合分力功能,各组件在分力的同时可相对旋转,具有随扭转力自行转动,以平衡系统受力方向的功能。
[000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发散立面板面被平面板面分隔为不同纵向区域发散立面,平面板面被发散立面板面分隔成不同的横向区域平面板面,不同的区域发散立面板面、区域平面板面对应不同的空间分力方向;在区域发散立面板面、区域平面板面上,至少有一个分力孔;分力孔在开放、非受限情况下,其特定分力方向上的分力角度是一个可变角度范围,在对拉受力时能够自动调节至最佳受力角度,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板面的形状为薄的正方体形板面或长方体形板面或圆柱体形板面或半圆柱体形板面或棱柱体形板面或多棱柱形板或上述基本形状的变形板面;立体分力器多向立面板面、平面板面的外边沿及转角形状有多种实施方式:一是
方形转角,二是小幅度圆弧状转角,三是大幅度圆弧状转角,四是圆弧状外缘、转角,五是棱状外缘、转角,六是直边与圆弧转角,七是上述外缘、转角形状的变形外缘、转角。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力孔的形状为圆形洞孔或正方形洞孔或长方形洞孔或椭圆形洞孔或内多边棱状洞孔或三角形洞孔或三角圆弧形洞孔或孔形的变形洞孔。
[0011]一种立体分力器的构造方法,用于如上任意一项,包括以下:(1)确定立体分力器发散立面板面的数量:具有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以及超过六个方向数量发散立面板面的立体分力器,从发散立面板面方向数量方面来说,有三向立体分力器、四向立体分力器、五向立体分力器、六向立体分力器以及超过六向的多向立体分力器;(2)确定立体分力器各板面分力孔的数量;每一个被分隔的区域立面板面、区域平面板面上至少要有一个分力孔,在一个发散立面板面、平面板面上至少均要有两个分力孔,以形成对拉受力;立面板面、平面板面分力孔的排列有意向几种实施方式:纵向成列排列分力孔、横向成排排列分力孔,对称排列分力孔,规律分布式排列分力孔等;(3)确定立体分力器发散立面板面、平面板面的结构形状、板面大小、外缘和转角形状;确定分力孔的洞孔形状、大小;(4)确定一种组合旋转式立体分力器的分力结构组件,有三种实施方式:一是独体式立体分力器本体即为一种分力结构组件,称其为分力结构体;二是纵向各发散立面只有一个分力孔,横向相对分力,自身不能纵向分力,只能组合以后进行纵向分力的一种分力结构组件,称其为类分力结构体;三是安装型旋转提环。
[0012]一种独体式立体分力器的构造方法,用于如上任意一项,包括基本型立体分力器、标准型立体分力器、拓展型立体分力器、平面增强型立体分力器、多层横向型立体分力器等五种实施方式:(1)基本型立体分力器:板面全部由纯发散立面构成的立体分力器,没有平面板面结构,其结构组成为发散立面板面和立面板面分力孔;多个发散立面均为薄的立方体板面结构,外边沿转角处圆弧过渡,多个发散立面板面等角度分布;同一分散立面至少要有两个分力孔,以形成纵向对拉分力;同一分散立面板面三个分力孔及以上,同时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拉分力,其功能不少于下述四种独体式立体分力器;各分散立面板面纵向、横向延伸扩大,分力孔沿纵向、横向随之增加排列,数量增多;基本型立体分力器从最少三个发散立面板面开始构建,其结构实施方式有:三向两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四向两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五向两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三向三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四向三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五向三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以此类推,包括更多的“多向多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其构建模型为“M向N孔基本型立体分力器”,其中M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2)标准型立体分力器:板面由一组发散立面板面和一个横交平面板面共同构成的立体分力器,各发散立面板面被横交平面板面从中部平分,上下两部分立面板面对称,以此构造一种结构紧凑,简洁灵活的立体分力器;任一发散立面板面被平面板面横交分隔后形成的局部发散立面板面称为区域发散立面板面,各区域发散立面板面各有一个分力孔,以形成纵向对拉分力;平面板面被各分散立面板面分隔后形成的局部平面板面称为区域平面板面,任一区域平面板面各有一个分力孔,平面板面各分力孔能够以一对一、一对多、多
对多的方式互相对拉分力,作为一般分力板使用;各发散立面板面构型实施方式主要有薄的长方体形板面、正方体形板面、半圆柱体形板面及上述形状的变形板面等,平面的整体构型实施方式主要有薄的长方体形板面、正方体形板面、三棱柱体形板面、圆柱体形板面、多棱柱体形板面及上述形状的变形板面等;分力孔的构型实施方式主要有圆洞孔、方洞孔、长方洞孔、三角圆弧洞孔、三角洞孔、椭圆洞孔以及上述洞孔的变形;当平面为薄的圆柱体形板面,各发散立面为薄的半圆柱体形板面时,可以构建一种球形立体分力器,当两者半径相等时,为规则的球形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当后者半径小于前者时,为扁球形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当后者半径大于前者时,为椭球形标准型立体分力器;标准型立体分力器从最少三个发散立面板面开始构建,其结构实施方式有:三向两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四向两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五向两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六向两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以此类推,包括更多的“多向两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其构建模型为“M向两孔标准型立体分力器”,其中M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3)拓展型立体分力器:在基本型立体分力器、标准型立体分力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变化的立体分力器,具体表现为发散立面板面纵向向上、下延伸,横向向外延伸,平面板面向外围延伸、增大、分力孔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分力器的内部设置有分力孔,用于装备连接、对拉受力、承重的多板面立体分力结构体;所述结构体由从中间发出的向不同空间方向延伸的多板面组成的立体结构;所述分力孔包括立面板面分力孔(122)和平面板面分力孔(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由从中间发出的各发散立面板面(121)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由多个发散立面板面(121)和横交平面板面(123)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分力器通过独体式立体分力器或者组合旋转式立体分力器构成;所述独体式立体分力器是全部结构组成和分力功能均在一个独立的结构体上实现;所述组合旋转式立体分力器是由两个及多个独立的可分力结构体组合安装构成,实现组合分力功能,各组件在分力的同时可相对旋转,具有随扭转力自行转动,以平衡系统受力方向的功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散立面板面(121)被平面板面(123)分隔为不同纵向区域发散立面,平面板面(123)被发散立面板面(121)分隔成不同的横向区域平面板面(123),不同的区域发散立面板面(121)、区域平面板面(123)对应不同的空间分力方向;在区域发散立面板面(121)、区域平面板面(123)上,至少有一个分力孔;分力孔在开放、非受限情况下,其特定分力方向上的分力角度是一个可变角度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的形状为薄的正方体形板面或长方体形板面或圆柱体形板面或半圆柱体形板面或棱柱形板面或多棱柱形板或上述基本形状的变形板面;立体分力器多向立面板面、平面板面的外边沿及转角形状有多种实施方式:一是方形转角,二是小幅度圆弧状转角,三是大幅度圆弧状转角,四是圆弧状外缘、转角,五是棱状外缘、转角,六是直边与圆弧转角,七是上述外缘、转角形状的变形外缘、转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孔的形状为圆形洞孔或正方形洞孔或长方形洞孔或椭圆形洞孔或内多边棱状洞孔或三角形洞孔或三角圆弧形洞孔或孔形的变形洞孔。8.一种立体分力器的构造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立体分力器,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立体分力器发散立面板面的数量:具有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以及超过六个方向数量发散立面板面的立体分力器,从发散立面板面方向数量方面来说,有三向立体分力器(1)、四向立体分力器(2)、五向立体分力器(3)、六向立体分力器(4)以及超过六向的多向立体分力器;(2)确定立体分力器各板面分力孔的数量;每一个被分隔的区域立面板面、区域平面板面上至少有一个分力孔,在一个发散立面板面、平面板面上至少均有两个分力孔,以形成对拉受力;立面板面、平面板面分力孔的排列有以下几种实施方式:纵向成列排列分力孔、横向成排排列分力孔,对称排列分力孔,规律分布式排列分力孔;
(3)确定立体分力器发散立面板面、平面板面的结构形状、板面大小、外缘和转角形状;确定分力孔的洞孔形状、大小;(4)确定一种组合旋转式立体分力器的分力结构组件,有三种实施方式:一是独体式立体分力器本体即为一种分力结构组件,称其为分力结构体(127);二是纵向各发散立面只有一个分力孔,横向相对分力,自身不能纵向分力,只能组合以后进行纵向分力的一种分力结构组件,称其为类分力结构体(128);三是安装型旋转提环(125)。9.一种独体式立体分力器的构造方法,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立体分力器,包括基本型立体分力器、标准型立体分力器、拓展型立体分力器、平面增强型立体分力器、多层横向型立体分力器五种实施方式:(1)基本型立体分力器:板面全部由纯发散立面构成的立体分力器,同一发散立面至少要有两个分力孔,以形成纵向对拉分力;同一发散立面板面三个分力孔及以上,同时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拉分力;各分散立面板面纵向、横向延伸扩大,分力孔沿纵向、横向随之增加排列、数量增多;基本型立体分力器从最少三个发散立面板面开始构建;(2)标准型立体分力器:板面由一组发散立面板面和一个横交平面板面共同构成的立体分力器,各发散立面板面被横交平面板面从中部平分,上下两部分立面板面对称;任一发散立面板面被平面板面横交分隔后形成的上、下两部分对应的各发散立面板面各有一个分力孔,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奇李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正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