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依次层叠有阳极(1)、第1发光层(3)、电荷阻挡层(4)、第2发光层(5)和阴极(7),上述第1发光层(3)和第2发光层(5)分别含有基质材料和掺杂剂,上述第1发光层(3)的基质材料的能隙小于上述第2发光层(5)的基质材料的能隙,上述第1发光层(3)的基质材料是空穴输送性材料,第2发光层(5)的基质材料是电子输送性材料,上述电荷阻挡层(4)的亲和水平比上述第2发光层(5)的基质材料的亲和水平小0.2eV以上,上述电荷阻挡层(4)的电离势(Ie1)和上述第1发光层(3)的基质材料的电离势(Ih1)满足下述的关系(1)。Ie1<Ih1+0.1(eV)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应用该元件的彩色发光装置。技术背景近年来,对于白色系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的开发 非常活跃,因为该元件可用于作为单色显示装置的用途、背光灯等照 明用途以及使用滤色器的彩色显示装置等。特别是在将白色系有机 EL元件用于照明用途时,要求提供一种与例如荧光灯的发光效率相 比为同等水平以上的、发光效率高的白色系有机EL元件。迄今为止,很多由有机EL元件获得白色发光的方法已被公开。 这些方法中很少仅用一种发光材料获得白色,通常在一个有机EL元 件中使二种或者三种发光材料同时发光。当使用二种发光材料时,会 选择蓝色系和成为其补偿色的黄色一红色系的发光材料,但是黄色一 红色系的发光往往会增强,易变为带点红的白色。对于该问题,在专利文献l中,发现了如下事实,即在将发光层 分为两层的类型中,通过使发光层的发光区域易偏离的阳极侧的发光 层作成蓝色系发光层,可消除发光色易于偏向红色的倾向,并基于该 事实而提出了一种抑制了颜色变化的白色元件。但是,其发光效率未 能始终达到足够的水平。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发光层从阳极侧开始按照红色发 光层、蓝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的顺序进行层叠的有机EL元件。另 外,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用于红色发光层的红色掺杂剂也掺杂在蓝色发 光层中,从而抑制颜色随着驱动电流增大而变化的技术。但是,其发 光效率未能始终达到足够的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在良好的平衡状态下发白色光的技术,公开了几 种在多个发光层间设置电荷阻挡层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按照阳极、空穴输送性蓝色 发光层、电子输送性载体再结合区域控制层、电子输送性红色发光层、 阴极的顺序进行层叠且进行白色发光的有机EL元件。但是,由于上 述载体再结合区域控制层的亲和水平是相对于空穴输送性蓝色发光 层的亲和水平较大的值,所以驱动电压高。另外,随着驱动时间的流 逝,电子难以注入到空穴输送性蓝色发光层中,空穴输送性蓝色发光 层的发光强度下降,发光色易于偏向电子输送性发光层的红色发光。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将两个电子输送性发光层隔着电荷阻挡层进行配置的白色有机EL元件。但是,由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几乎消耗在最初的发光层中,通过电荷阻挡层向第二个电子输送性发 光层供给的空穴量较少,所以就存在白色发光的效率低的问题。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白色发光有机EL元件,其中依次 层叠有阳极、第1发光层、电荷阻挡层、第2发光层、阴极,使电荷 阻挡层的电离势比第1发光层的电离势大0.1eV以上,还使电荷阻挡 层的亲和水平比第二发光层的亲和水平小0.1eV以上。但是,由于电 荷阻挡层具有阻挡电子和阻挡空穴的两种功能,存在驱动电压变高的 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中也公开了一种白色元件,但 是发光效率都不够充分。专利文献l:特开2003—272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35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 — 78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5/099313号公开文本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5/112518号公开文本 专利文献6:特开2005 —100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7:美国公开第2006/0088729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适合于显示器或照明 用途的显色性、发光效率高且色度变化少的有机EL元件。为了解决该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下述元 件具有高的显色性、以及发光效率,而且色度变化小,从而完成了本 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面的有机EL元件以及彩色发光装置。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将阳极、第1发光层、电荷阻挡 层、第2发光层和阴极依次层叠而含有,所述第l发光层和第2发光层分别含有基质材料和掺杂剂,所述第1发光层的基质 材料的能隙小于所述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所述第1 发光层的基质材料是空穴输送性材料,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 是电子输送性材料,所述电荷阻挡层的亲和水平比所述第2发 光层的基质材料的亲和水平小0.2eV以上,所述电荷阻挡层的 电离势(Iel)和所述第1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电离势(Ihl) 满足下述的关系(1), IeKIhl + 0.1 (eV)…(1)。2. —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将阳极、第1发光层、电荷阻挡层、 第2发光层、第3发光层和阴极依次层叠而含有,所述第1发光层、 第2发光层和第3发光层分别含有基质材料和惨杂剂,所述第1发光 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小于所述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所述第 1发光层的基质材料是空穴输送性材料,所述第2发光层和第3发光 层的基质材料是电子输送性材料,所述电荷阻挡层是空穴输送性材 料,所述电荷阻挡层的电离势(Iel)和所述第1发光层的基质材料 的电离势(Ihl)满足下述的关系(1),IeKIhl + 0.1 (eV)…(1)。3. 根据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电荷阻挡层的亲和水平 比上述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亲和水平小0.2eV以上。4. 根据l一3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发光 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比上述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小0.4eV以 上。5. 根据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发光层的掺杂剂是红色掺杂剂,上述第2发光层的掺杂剂是蓝色掺杂剂。6. 根据2或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发光层的掺杂 剂是红色掺杂剂,上述第2发光层的掺杂剂是蓝色掺杂剂,上述第3 发光层的掺杂剂是绿色掺杂剂。7. 根据1—6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电荷阻挡 层含有发光材料。8. 根据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电荷阻挡层的发光材料 是绿色掺杂剂。9. 根据1_8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在上述阳极和 上述第1发光层之间具有与第1发光层相邻的空穴输送层。10. 根据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形成上述空穴输送层的材 料和形成上述电荷阻挡层的材料是相同材料。11. 根据1一10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作为靠近阳 极的有机层的第1发光层或者第1有机层含有氧化剂,和/或作为靠 近阴极的有机层的第2发光层或者第2有机层含有还原剂。12. 根据1 — 11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上述第1发 光层的基质材料是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上述第1发光层的掺 杂剂是具有荧蒽骨架或者茈骨架的化合物,X— (Y) n (1) (式中,X是碳环为3个以上的稠合芳香族环基,Y是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芳基氨基、取 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垸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的基团,n是l-6的整数,当n为2以上时,Y可以相同或不同。)。13. 根据1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具有上述荧蒽骨架或者茈 骨架的化合物是下述式(2)或者式(3)表示的茚并茈衍生物,(式中,Ar1、 A一和A—分别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环基或者取 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基,^一X"分别是氢、卤素、垸基、垸氧 基、烷硫基、烯基、烯氧基、烯硫基、含有芳香环的烷基、含有芳香 环的烷氧基、含有芳香环的烷硫基、芳香环基、芳香族杂环基、芳香 环氧基、芳香环硫基、芳香环烯基、烯基芳香环基、氨基、咔唑基、 氰基、羟基、—C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中将阳极、第1发光层、电荷阻挡层、第2发光层和阴极依次层叠而含有,所述第1发光层和第2发光层分别含有基质材料和掺杂剂,所述第1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小于所述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能隙,所述第1发光层的基质材料是空穴输送性材料,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是电子输送性材料,所述电荷阻挡层的亲和水平比所述第2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亲和水平小0.2eV以上,所述电荷阻挡层的电离势(Ie1)和所述第1发光层的基质材料的电离势(Ih1)满足下述的关系(1), Ie1<Ih1+0.1(eV)…(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甚出行俊,熊均,池田洁,伊藤光则,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