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特别涉及一种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及水利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多种复杂情况的基坑支护,基坑支护传统的方法有钢板桩支护、钻孔灌注桩等,各支护方法有其自身适用的工况与优点,如钢板桩的支护中能够有更强的建筑承载力,并且钢板桩的水密性表现较好,整体重量水平较低,有较强的耐久性,但是最大开挖深度一般为6
‑
12m;钻孔灌注桩在我国工程建筑中广泛应用,其施工建设的震动较小,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噪音,同样也不会对建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钻孔灌注桩的强度和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在特殊的工况下,如施工场地受限,且支护位置离房屋较近等情况,会存在现场难以施工的情况,以至于不能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微型钢管桩与挡土墙支护进行基坑开挖施工,采用此方法可在结构上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同时可以克服现场难以施工的情况。 />[0004]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按现场环境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纸,放线确定钢管桩成孔坐标,并结合放线后的点位现场踏勘,明确桩位是否与现状管线有冲突;S2、人工成孔:采用混凝土钻孔取芯机进行成孔,成孔孔径为钢管桩桩径;S3、机械压桩:采用小型挖机压桩;S4、灌注水泥砂浆:压桩完成后,向钢管内灌浆;S5、基坑开挖、挂网喷锚;S6、新建挡土墙:以伸缩缝为界分段施工,施工工序为:绑扎主体钢筋
→
立墙身模板
→
浇筑墙身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成孔的工作作业面为2*2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成孔的孔深为破除孔位的混凝土面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压桩的压桩过程与人工成孔工艺保持连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水泥砂浆的注浆浆液水灰比为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墙一体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水泥砂浆采用非高压注浆,浆液通过钢花管两侧的漏孔渗透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豪,汪小东,秦长金,吴柏良,丁浩,刘长奇,钱超鸿,高顺,孔令宇,王洪明,胡继宗,彭先福,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