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基坑工程实施时,基坑支护的形式主要有土钉墙、地下连续墙、钢板桩、桩
‑
锚等支护形式。其中,桩
‑
锚支护中的悬臂桩支护和地面道路硬化一般都是独立进行施工的,悬臂桩用于基坑支护,道路硬化作为满足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二者并无发生直接关系。但这样的施工情况会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①
将悬臂桩作为基坑支护,一般是无法采用或不适合采用锚杆进行联合支护的,而需采用内支撑,但此支护方式不经济,在不采用撑或锚的情况下,为保证边坡的安全,悬臂桩桩径一般都较大,而且嵌入坑底下土体都较长,从而导致施工成本高;
②
硬化道路面积大,不能将其与支护结构统一考虑,从工程整体看是一种浪费;
③
单一悬臂桩支护,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本体(1)、设于基坑本体(1)周边的边坡本体(7)和一体化支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支护部包括两个以上顺延基坑本体(1)内侧面嵌入至基坑本体(1)底部的悬臂桩本体(2)、与基坑本体(1)顶端保持水平一致的硬化道路本体(3)、两个以上设置于边坡本体(7)内的锚桩;所述硬化道路本体(3)设置于边坡本体(7)的顶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桩本体(2)、硬化道路本体(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锚桩为抗拉短桩(4),抗拉短桩(4)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桩、型钢结构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道路本体(3)的底部为不规则齿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桩本体(2)和硬化道路本体(3)的连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将悬臂桩本体(2)顶端的钢筋与硬化道路本体(3)内的钢筋采用钢筋绑扎手段连为一体,并进行局部加强;A2:采用一体化混凝土浇筑法对悬臂桩本体(2)顶端和硬化道路本体(3)进行共同施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道路本体(3)和抗拉短桩(4)的连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1:将抗拉短桩(4)顶端的钢筋与硬化道路本体(3)内的钢筋采用钢筋绑扎手段连为一体,并进行局部加强;B2:采用一体化混凝土浇筑法对抗拉短桩(4)顶端和硬化道路本体(3)进行共同施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硬化道路的一体化悬臂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邻近基坑本体(1)的所述抗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福渊,季文君,秦海翔,涂晓锦,孙元民,丁树伟,李敏,高霞,吴奇飞,赵世伟,张桥,邱兆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