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298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涉及雷达系统封装技术领域,其包括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其包括封装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封装模块包括内壳体、内盖板、外壳体和外盖板,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内盖板,并且内壳体和内盖板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固定连接外盖板,外盖板上设置有填充孔,外壳体和外盖板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一弹簧在活动管缩回固定管中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缓冲效果,固定管和活动管的伸缩会进一步起到缓冲冲击力的作用,提高缓冲效果,避免第一容纳腔内部的毫米波芯片或天线受到强烈冲击,避免由于强烈冲击造成电子元件受撞击而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影响其使用寿命。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系统封装
,特别是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在工作的环境中可能会有多种雷达协同开机探测,如提前预警、识别、定位、通信等,而车载雷达用于对固定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探测,随后将探测的结果通过传导线输送至中控系统中,在其他车辆或人员靠近我方车辆,或我方车辆靠近障碍物时,雷达将物体位置进行判断,在距离靠近至一定距离后发出声响从而提醒驾驶员。现有的毫米波雷达的工作波长已经达到了毫米级别,为毫米波芯片和天线的集成提供了可能。封装天线技术通过封装技术将天线集成在芯片的封装结构内部,可以很好地兼容天线的尺寸、体积和成本,进而为雷达系统封装提供了很好的集成方案,天线集成方案现在的雷达封装往往采用单芯片封装,且芯片的收发通道均连接一个偶极子天线,进行收发毫米波。
[0003]目前,在车辆经过陡峭或颠簸的路面时,轮胎与其接触产生震动传导至车辆中,而安装在车辆中的雷达系统同时受到震动传导,对封装结构内部的毫米波芯片或天线发生进行强烈冲击,从而造成内部的电子元件受撞击而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车辆经过陡峭或颠簸的路面时,轮胎与其接触产生震动传导至车辆中,而安装在车辆中的雷达系统同时受到震动传导,对封装结构内部的毫米波芯片或天线发生进行强烈冲击,从而造成内部的电子元件受撞击而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不利于长期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其包括封装模块和缓冲模块,所述封装模块包括内壳体、内盖板、外壳体和外盖板,所述内壳体固定连接内盖板,并且内壳体和内盖板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固定连接外盖板,外盖板上设置有填充孔,外壳体和外盖板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内壳体和内盖板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部,并且内壳体和内盖板外壁与外壳体和外盖板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缓冲模块包括固定管、活动管和冷却液,所述固定管设置有两组以上,活动管对应固定管设置,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内壳体或内盖板外壁,固定管另一端滑动连接活动管一端内壁,并且活动管上开设有流通孔,活动管另一端滑动连接外壳体或外盖板内壁,所述第二容纳腔内部填充有冷却液。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模块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固定管内部,并且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内壳体或内盖板外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
包括密封模块,所述密封模块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一软管、固定筒、密封盖和保护盖,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内壳体,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一软管一端,第一软管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筒,固定筒内壁滑动连接密封盖,固定筒外壁固定连接外壳体,固定筒螺纹连接保护盖内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并且第一密封环滑动连接固定筒内壁。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模块还包括内管和内杆,所述内管外壁固定连接固定筒,内管内壁滑动连接内杆,内杆固定连接密封盖。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管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内壁滑动连接内杆。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模块还包括触发单元,所述触发单元包括第二弹簧和支撑杆,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固定筒,支撑杆固定连接密封盖,并且支撑杆对应第二弹簧位置设置,所述支撑杆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弹簧的内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模块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发光二级管和电池,所述第一接触片固定连接密封盖,第二接触片固定连接保护盖,并且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发光二级管和电池之间串联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封闭模块,所述封闭模块包括控制管、第三弹簧、活塞头和气针,所述控制管外壁固定连接密封盖和内杆,控制管内部中空,控制管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控制管内壁滑动连接活塞头,并且活塞头固定连接第三弹簧一端,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控制管内壁,所述气针滑动连接第二通孔,并且第二通孔内壁设置有第三密封环,气针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活外壳体和外盖板受到冲击后,冲击力从外壳体和外盖板需要经过冷却液然后才能传导到内壳体和内盖板上,其传导路径是从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冷却液分隔开了内壳体和内盖板与外壳体和外盖板,能够提供缓冲和减震作用,当冲击力从外壳体和外盖板外部的方向作用于外壳体和外盖板上时,外壳体和外盖板顺着力的方向移动,而内壳体和内盖板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的位置,就会压缩内壳体左侧的固定管和活动管,活动管缩回固定管中,而固定管和活动管内部的冷却液通过流通孔流出到第二容纳腔内部,流通孔的径向尺寸会限制冷却液的流速,也就是活动管缩回固定管中的过程中,以及第一弹簧在活动管缩回固定管中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缓冲效果,固定管和活动管的伸缩会进一步起到缓冲冲击力的作用,提高缓冲效果,避免第一容纳腔内部的毫米波芯片或天线受到强烈冲击,避免由于强烈冲击造成电子元件受撞击而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0015]2、冷却液可以对第一容纳腔内部元器件提供冷却作用,防止第一容纳腔内部元器件工作时温度过高导致损坏。
[0016]3、通过报警单元能够起到预警作用,提醒使用人员需要进行检查修理或更换,以
保证对第一容纳腔内部元器件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装模块和缓冲模块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缓冲模块剖视图。
[0020]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密封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报警单元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密封模块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闭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闭模块抽取气体时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封装模块100、内壳体101、第一容纳腔101a,内盖板102、外壳体103、第二容纳腔103a,外盖板104,填充孔104a,缓冲模块200、固定管201、活动管202、流通孔202a,冷却液203,第一弹簧204,密封模块300,第一固定环301、第一软管302、固定筒303、密封盖304、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模块(100),所述封装模块(100)包括内壳体(101)、内盖板(102)、外壳体(103)和外盖板(104),所述内壳体(101)固定连接内盖板(102),并且内壳体(101)和内盖板(102)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101a),外壳体(103)固定连接外盖板(104),外盖板(104)上设置有填充孔(104a),外壳体(103)和外盖板(104)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103a),内壳体(101)和内盖板(102)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03a)内部,并且内壳体(101)和内盖板(102)外壁与外壳体(103)和外盖板(104)内壁之间留有空隙;缓冲模块(200),所述缓冲模块(200)包括固定管(201)、活动管(202)和冷却液(203),所述固定管(201)设置有两组以上,活动管(202)对应固定管(201)设置,固定管(201)一端固定连接内壳体(101)或内盖板(102)外壁,固定管(201)另一端滑动连接活动管(202)一端内壁,并且活动管(202)上开设有流通孔(202a),活动管(202)另一端滑动连接外壳体(103)或外盖板(104)内壁,所述第二容纳腔(103a)内部填充有冷却液(2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块(200)还包括第一弹簧(204),所述第一弹簧(204)设置于固定管(201)内部,并且固定管(201)一端固定连接内壳体(101)或内盖板(102)外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模块(300),所述密封模块(300)包括第一固定环(301)、第一软管(302)、固定筒(303)、密封盖(304)和保护盖(305),所述第一固定环(301)固定连接内壳体(101),第一固定环(301)固定连接第一软管(302)一端,第一软管(302)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筒(303),固定筒(303)内壁滑动连接密封盖(304),固定筒(303)外壁固定连接外壳体(103),固定筒(303)螺纹连接保护盖(305)内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目标侦测雷达系统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04)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环(304a),并且第一密封环(304a)滑动连接固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超蒋国平吴永涛王智邓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誉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