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86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7
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组成为C=0.18~0.22,Si=0.33~0.43,Mn=1.35~1.65,V=0.08~0.10,Nb=0.030~0.050,Al=0.015~0.050,Ti=0.002~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冶炼过程中,采用真空脱气和电磁搅拌工艺,均匀坯料成分;控制热扩时钢管加热温度,使其完全进入奥氏体区,将钢管加热到临界点(A3或Ac3)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吹风或喷雾冷却,获得合适的热扩管正火组织和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大口径薄壁X60N管线用管后续的热处理工序,节约能耗,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种大口径薄壁无缝钢管一般指D/S(外径/壁厚)较大的无缝钢管,难以采用常规的轧制方法直接轧出,其外径≥508mm,D/S≥35;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轧制出小口径热轧母管,然后采用热扩机扩大钢管外径,最后在进热处理炉热处理,经过精整和检验工序制成成品钢管。制成大口径薄壁X60N管线用管普遍采用热扩+热处理正火的生产工艺,这种热处理工艺缺点:大口径薄壁X60N管线管,在热处理炉内加热时,钢材进入奥氏体区,D/S较大,容易变形,造成钢管椭圆度大,无法满足管线管API 5L 46th标准要求的管端椭圆度,或其表面容易碰凹或者磕伤,造成质量缺陷,后续修复困难,导致成本高昂。
[0003]中国专利CN201210033609.X公开了“一种提高热扩管综合机械性能的热处理方法”。当热扩管通过热扩机组加热时,通过提高热扩管温度850~920℃,待热扩变径后出感应线圈后立即开启雾化冷却装置,集中冷却段的热扩管长度范围约为200mm,热扩速度为180~220mm/min,待热扩管经雾化水冷却降温到500~600℃,进行空冷,冷却速度控制在8~12℃/s。该专利未限定化学成分,但其感应加热温度过低,部分钢种未能完全进入奥氏体相,影响材料性能;此外,该专利将热扩管冷却至500~600℃,即开始空冷,较高的温度下,材料的塑性较好,随后热扩管移动过程中,容易磕伤碰凹,或钢管在重力作用下,其端头容易塌陷,造成钢管外径椭圆度较大。此外,该专利在热扩后的性能基本是较低的,在X46钢级以下。
[0004]中国专利CN 107326280 B,其集中在开发一种大口径薄壁X42钢级抗低温冲击热扩无缝钢管及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设计为:C=0.07~0.11,Mn=1.25~1.35、Al=0.020~0.050;热扩温度控制在735~755℃,钢管未进入完全奥氏体温度区间,随后降温,其组织转变未完成,组织会保留大量的原始组织,对提高机械性能不利。
[0005]以上两个专利均集中在开发较低钢级钢管,最高钢级在X42N,未涉及到高钢级特大口径薄壁钢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生产X60N钢级性能,屈强比≤0.85,晶粒度≥8.0级,

40℃全尺寸横向10
×
10
×
52mm冲击功≥80J钢管;钢管表面无凹坑、磕碰伤等,经过后续矫直,管端椭圆度在
±
1.6mm范围内,几何尺寸完全满足API 5L 46th标准。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组成为C=0.18~0.22,Si=0.33~0.43,Mn=1.35~1.65,V=0.08~0.10,Nb=0.030~0.050,Al=0.015~0.050,Ti=0.002~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
(1)按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组成进行炼钢,EAF+LF+VD吹氩15min,真空脱气+电磁搅拌+连铸制圆管坯;(2)铸坯经穿孔机穿孔和连轧机轧制得热轧荒管;(3)热轧荒管在线常化得到小口径热轧钢管;控制进步进炉前温度≤550℃,步进炉再加热温度880~950℃;(4)定径后强雾冷,冷却速度控制在5~15℃/s,至300~500℃后空冷,得到小口径热扩母管;(5)热扩正火加热温度880~930℃,目标温度允许偏差≤
±
10℃,芯棒推进或前进速度150~350mm/min;(6)热扩内推进锥形芯;(7)热扩后吹风快冷,冷却段长度控制在300mm~800mm长,冷速控制在5~15℃/S,冷却至300~400℃后空冷。
[0008]用以上方法获得X60N钢级性能,屈强比≤0.85,晶粒度≥8.0级,

40℃全尺寸横向10
×
10
×
52mm冲击功≥80J钢管。钢管表面无凹坑、磕碰伤等,经过后续矫直,管端椭圆度在
±
1.6mm范围内,几何尺寸完全满足API 5L 46th标准。
[0009]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原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钢的化学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Mn是经济型增加强韧性元素,适当添加锰提高强度。添加微量的细化晶粒元素Nb、V或Al元素,在常化再结晶过程中,弥散分布,增加形核数量,细化晶粒。
[0010]采用铁水和一定比例废钢,在电弧炉EAF配合钢包炉炼钢,二次精炼采用LF+VD吹氩工艺,其中VD即真空脱气,降低其中的氢和氮,减少钢种游离的氢和氮带来的影响。冶炼的钢水在连铸结晶器中通过电磁搅拌,均匀化钢水成分,也保证随后冷却过程中,氧化铝、NbC、VN和VC等第二相粒子均匀分布,起到弥散强化和钉扎奥氏体晶界作用,而后制成圆形连铸坯料,经过锥形穿孔机轧制成毛管,然后经连轧机轧成合适规格小口径荒管。
[0011]热轧出小口径荒管,进行在线常化,控制其进步进炉再加热前温度≤550℃,在步进炉中加热温度≥Ar3,一般控制在880~950℃。从步进炉加热后的荒管,经定径机定或减径后,钢管内外表喷雾快速冷却,以3~15℃/s的冷却速度,冷至300~500℃以下,减少材料因高温环境下晶粒长大倾向。在常规的再结晶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定径后快冷工艺,可进一步细化晶粒,获得小口径热轧钢管,用作热扩母管。
[0012]在热扩机上,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将钢管加热到奥氏体区,低碳钢正火加热温度是Ac3+100~150℃,采用880~930℃,并辅之以一定的冷却速度,风冷或雾冷,冷却速度控制在3~15℃/s,冷却至300~500℃后空冷,得到大口径薄壁钢管的正火组织,热扩过程见图1。其中,控制热扩时加热温度,目标温度波动范围是
±
10℃,若温度偏差较大,易造成钢管正火后机械性能波动范围较大,因此,须严格控制热扩温度波动范围。
[0013]热扩管冷却段长度范围约为300~800mm长,采用喷雾或风冷,冷却速度控制在5~15℃/s,冷却至300~400℃,防止高温下热扩管变形或磕碰伤,影响钢管管端外径。然后在空冷至室温,实现了材料从高温状态的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少量贝氏体的组织,性能达到X60钢级,其在

40℃下横向冲击满足全尺寸平均值≥80J,硬度≤230HV10。钢管的几何尺寸满足API SPEC 5L 46
th
版的要求,表面无磕伤或者碰凹,满足API Spec 5L 46
th
版对钢管表
面要求:即钢管不得有深度≥6.4mm的摔坑,摔坑在任何方向上的长度不得≥D/2。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钢材成分,添加微量的细化晶粒元素Nb、V、或Al元素,钉轧位错,在常化过程中,Nb、V和Al第二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口径薄壁X60N钢级管线用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组成为C=0.18~0.22,Si=0.33~0.43,Mn=1.35~1.65,V=0.08~0.10,Nb=0.030~0.050,Al=0.015~0.050,Ti=0.002~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1)按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组成进行炼钢,EAF+LF+VD吹氩15min,真空脱气+电磁搅拌+连铸制圆管坯;(2)铸坯经穿孔机穿孔和连轧机轧制得热轧荒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赵映辉卓钊李端正邹喜洋周正平郭胜周旋张锤贵程向龙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