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的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62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的开关,包括绝缘外壳、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和接线端子,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绝缘手柄,所述操作机构或/和所述绝缘手柄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至少一条与所述触头系统相通的电弧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弧通道设置于开关顶部的绝缘手柄左或/和右侧,通过加长内部电弧通道长度,实现更有利于电弧吸收消散,极大提高了开关在分断故障电流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不额外增加灭弧罩的前提下,实现了零飞弧,有效避免了现有开关中电弧造成外部导体击穿的故障。外部导体击穿的故障。外部导体击穿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的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的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开关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用于在电路出现诸如短路或过载等的故障时及时中断电路中的电流,由此防止发生意外。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目前需要用到的塑壳开关额定工作电压已经上升到AC1000V(交流)、DC1500V(直流),同时要求飞弧距离尽量短,甚至是零飞弧,以确保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不会对箱体、柜体造成二次飞弧故障,现有的开关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开关喷弧口设置于开关进线端上部,开关内部的电弧通道较短,开关分断故障电流时,动触头和静触头间产生电弧,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高温高压的可导电的游离气体,在进入灭弧室内冷却切割后的残留气体通过喷弧口喷出开关的外部,现有的开关因静触头的一端与进线端的接线螺钉电连接,接线螺钉正对于喷弧口位置。当线路发生故障分断故障电流的过程中,电弧会沿着灭弧室的引弧片引向进线端的接线螺钉,导致接线螺钉与动触头之间直接短路,从而造成分断失效。
[0004]2、因电压高,电弧气体直接喷出开关外,飞弧距离会很长,会造成电弧对底板、对相间铜排之间造成击穿、短路;从而造成箱体、柜体内部的二次电弧故障,最终造成开关、箱体、柜体烧毁的严重质量事故。
[0005]3、现有的开关一般通过在外侧增加灭弧罩来实现零飞弧,这样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开关的长度和接线难度,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0006]4、由于常规开关的灭弧罩与本体装配时,拼接处容易有间隙,电弧会沿着间隙喷出,容易造成与外界导体短路。
[0007]5、现有开关的电弧从进线端一侧喷出,经过灭弧系统时,灭弧系统上部栅片一般无法充分利用,灭弧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上述背景,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的开关,重新对电弧通道和电弧通道的喷弧口进行布局,通过加长电弧通道的长度和合理设置喷弧口的位置,克服上述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电的开关,包括绝缘外壳、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接线端子,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绝缘手柄,所述操作机构或/和所述绝缘手柄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至少一条与所述灭弧系统相通的电弧通道。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绝缘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灭弧系统相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形成所述电弧通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的开关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电弧通道由
所述进线端向出线端延伸或者所述电弧通道由所述进线端向所述出线端延伸一段距离后由另一空腔返回至进线端。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弧通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进线端或/和所述出线端侧的端部或/和侧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外壳上设有用于电弧通过的电弧通道进口,所述电弧通道进口设置在所述灭弧系统的上方。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的开关每一相设置一条或多条所述电弧通道,每相之间的所述电弧通道相互绝缘、密封。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弧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或/和金属丝网。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的开关为单极、两极、三极或四极开关。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相的灭弧系统对应至少一条所述电弧通道。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对电的开关内部的电弧通道及电弧通道的出气口进行重新布局,加长了内部电弧通道的长度,让电弧在电的开关内部进一步吸收消散,从而实现零飞弧,极大地提高了电的开关在分断故障电流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0021]2、利用电的开关内部空间来实现零飞弧,不用另外增加灭弧罩,节省了电的开关安装空间,同时接线更为便利,提高电的开关的可适用性及安全性。
[0022]3、本专利技术的电弧通道设在电的开关顶部的操作机构两侧,远离外接导体及开关周围金属支架、底板等,进一步加大与外部导体的电气间隙,可以有效杜绝因电气间隙小而造成外部导体电弧击穿的故障。
[0023]4、本专利技术的电弧通道设置于灭弧系统上方,采用气吹原理,可充分利用灭弧系统上部栅片进行吸收消除电弧,进一步提升灭弧效果。
[0024]5、本专利技术的电弧通道设置消游离装置,防止高温金属粒子和气体喷出,有效避免危及操作者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电的开关内电弧通道的路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电的开关顶部的截面图;
[0028]图3为图1中电的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电的开关的内部结构图;
[0030]图5为图1中电的开关的中盖结构图;
[0031]图6为图1中电的开关的上盖结构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的开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
[0034]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
[0035]如图1~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的开关,包括绝缘外壳10、触头系统20、灭弧系统30、操作机构40、热磁系统50和接线端子,电的开关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外壳10内的电弧通道100,电弧通道100与灭弧系统30连通,以使得电弧在电的开关内部吸收消散,从而实现零飞弧。
[0036]绝缘外壳10包括盖和底座13,盖扣合在底座13的顶部,并与底座13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收容触头系统20和灭弧系统30的收容腔。进一步的,盖内形成有空腔,空腔通过长短不同的壁分隔或连通,以形成电弧通道100。
[0037]盖包括上盖11和中盖12,上盖11包括上盖上壁111、上盖中壁112和上盖端壁113,中盖12包括位于下部的中盖下壁121、位于两侧的中盖侧壁122和位于两端部的中盖端壁123。具体的,电的开关具有相对设置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接线端子包括靠近进线端设置的进线端子501和靠近出线端设置的出线端子502,上盖上壁111、上盖侧壁112、上盖端壁123、中盖下壁121、中盖侧壁122和中盖端壁123卡接形成空腔,且中盖端壁123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的开关,包括绝缘外壳、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接线端子,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绝缘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或/和所述绝缘手柄的左侧或/和右侧设置有至少一条与所述灭弧系统相通的电弧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灭弧系统相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形成所述电弧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的开关具有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电弧通道由所述进线端向出线端延伸或者所述电弧通道由所述进线端向所述出线端延伸一段距离后由另一空腔返回至进线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通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里戴明军南寅韦丹南添邹海洋穆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首瑞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