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元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35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元器件,包括绝缘框架主体、导电线圈和接线端子,所述导电线圈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的内部,所述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线圈连接;所述导电线圈的外轮廓边缘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保留有用于消除寄生电容的第一留边宽度,同时,通过配置所述导电线圈的线宽、线厚或相邻层线圈之间的间距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所述电感元器件的电感量为预定值。在匹配原有变压器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变压器的耐压和电感性能大幅提升,其他性能未劣化,使得芯片设计可以在低频下工作,减小了因为高频所带来的器件损耗,较大的提升了能量的转换效率。转换效率。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感元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元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的应用,6G的研发,通信行业不断朝着更高的频率进行发展,其应用电路势必对电子元器件提出高频率下高性能的要求。在电感元器件中,产品内部电极的形状、尺寸的设计对电感元器件的主要性能如电感量、Q值、自谐振频率等有直接的影响。
[0003]电感元器件的组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起绝缘作用的框架主体,起电感作用的线圈,以及与外部连接的端子,产品的端子需要承当与外部物理连接,并与线路形成回路导通。目前的电感元器件对导电线圈和框架主体的结构设计和布局不甚合理,虽然能够获得更高的电感量,但会导致产品其它性能劣化,比如自谐振频率低等,因此急需做出改善,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元器件,包括绝缘框架主体、导电线圈和接线端子,所述导电线圈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的内部,所述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线圈连接;
[0005]所述导电线圈的外轮廓边缘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的外侧保留有留边宽度,所述留边宽度用于消除寄生电容,同时,通过配置所述导电线圈的线宽、线厚或相邻层线圈之间的间距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所述电感元器件的电感量为预定值。
[0006]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如下可选/优选方案:
[0007]所述留边宽度包括第一留边宽度和/或第二留边宽度;位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留边宽度为所述第一留边宽度,位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留边宽度为所述第二留边宽度。
[0008]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顶壁和周壁,所述周壁的长度值h与所述第一留边宽度的宽度值a之比Г为80%≦Г≦120%。
[0009]所述电感元器件的尺寸为L
×
W
×
T=0.4mm
×
0.2mm
×
0.2mm,或L
×
W
×
T=0.6mm
×
0.3mm
×
0.3mm.
[0010]所述第一留边宽度的宽度值a与所述第二留边宽度的宽度值b的比为2≤a/b≤3。
[0011]所述第二留边宽度的宽度值b为所述电感元器件的宽度的5~15%。
[0012]所述导电线圈的外轮廓的左侧和右侧与所述电感元器件的相对应侧面的最小距离相等。
[0013]所述导电线圈是具有窄线宽、小线厚、小线圈间距和多层数的线圈。
[001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感元器件,在匹配原有结构尺寸和保持原有电感量不变的前提
下,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自谐振频率,从而满足具有更高频率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感元器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1B为图1所示电感元器件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电感元器件的导电线圈制备的原理示意图;
[0019]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电感元器件的分解图;
[0020]图4是一个实施例的电感元器件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保证电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拥有足够的端头附着力,端子通常具有一个最小长度,即端子从电感产品的左端面或右端面向中间部位延伸的长度需不能低于下限值。同时,为使同一尺寸的电感产品拥有更宽的型号分布(即可以做对应不同电感量的型号的产品),产品的留边量也不能设置得过大,以免过度占用内部空间。基于以上原因,电感元器件对于导电线圈的各留边距离通常会设计为尽可能的小,以便达到尽可能大的圈内面积,从而获得更高的电感量,但这样一来,也会跟着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内部的导电线圈和外部的端子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寄生电容,从而影响到电感的自谐振频率,导致产品的综合性能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尤其是产品外部端子为C型端子时,在竖直方向端子会与产品内部导电线圈存在投影重叠部分,此时内部线圈会与端子存在寄生电容,寄生电容的大小又于其正对面积的大小成正比,所以理论上增大留边量a,就会减小内部电极与端子的正对面积和增大内部电极与端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减小寄生电容,就会提升SFR(SelfResonant Frequency,自谐振频率)。
[0022]此外,对于小电感量产品,其所需电极层数(即线圈匝数)少,意味着其拥有更多的磁体空间可用于增加电极层(增加匝数),但对于电感量大的产品,则无法通过简单的增加电极层数的方法来增加电感量,而将电感内部线圈的留边量a增大后,必然导致电感量减小,为解决这一矛盾,使产品的电感保持不变,本申请的实施例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通过调整电极线宽、调整电极线厚、调整电极间膜厚和调整电极层数中的至少一者,从而实现产品的电感保持不变的效果。
[0023]本申请的实施例协同考虑了电感元器件的电感量、自谐振频率和产品的尺寸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一种优化的电感元器件结构设计。
[0024]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

4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背景部分可以包含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或环境的背景信息,而不一定是描述现有技术。因此,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包含的内容并不是申请人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0025]一种电感元器件,如图1A、1B、图3所示,包括绝缘框架主体1、导电线圈2和接线端子3,所述绝缘框架主体1包括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所述导电线圈2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1的内部,所述接线端子3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1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线圈2连接。此外,图3
中显示的所述顶部基板和所述底部基板均为多层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所述顶部基板和所述底部基板也可是单层,二者的层数也可不相同,均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的实现。
[0026]所述导电线圈2的外轮廓边缘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保留有用于消除寄生电容的第一留边宽度,其宽度值a为设定值,同时,通过配置所述导电线圈2的线宽、线厚或相邻层线圈之间的间距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所述电感元器件的电感量为预定值。由此电感元器件的自谐振频率(SRF)将提高10%~30%,电感元器件的高频Q值将提高10%~40%。
[0027]此外,优选的,所述绝缘主体框架1的下侧面101(即所述底部基板)和上侧面102(即所述顶部基板)的厚度之和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尽可能的大。所述导电线圈2的外轮廓边缘分别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1的前侧面105和后侧面106均保留有第二留边宽度,其宽度值b为设定值。
[0028]所述接线端子3包括顶壁和周壁,整体呈盖状,扣合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1上后,所述顶壁覆盖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1端部的端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框架主体、导电线圈和接线端子,所述导电线圈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的内部,所述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框架主体外侧并与所述导电线圈连接;所述导电线圈的外轮廓边缘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外侧保留有留边宽度,所述留边宽度用于消除寄生电容,同时,通过配置所述导电线圈的线宽、线厚或相邻层线圈之间的间距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所述电感元器件的电感量为预定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留边宽度包括第一留边宽度和/或第二留边宽度;位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留边宽度为所述第一留边宽度,位于所述绝缘主体框架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留边宽度为所述第二留边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顶壁和周壁,所述周壁的长度值h与所述第一留边宽度的宽度值a之比Г为80%≦Г≦1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器件的尺寸为L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辉明覃杰勇陈先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