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94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性元件,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磁性元件包含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及两个绕组。第一磁芯由第一材质制成且包含两个相互平行的绕线柱和两个连接部,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导磁率,第二磁芯由第二材质制成且具有第二导磁率。第一导磁率小于第二导磁率。两个绕组分别各绕设于第一磁芯的两个绕线柱之一,在电流流经两个绕组时,于第一磁芯产生闭合磁路的磁通沿一方向依序流经其中一绕线柱、其中一连接部、另一绕线柱、另一连接部,并且于第二磁芯上所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第一材质包含合金材质,第二材质包含铁氧体材质。第二材质包含铁氧体材质。第二材质包含铁氧体材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元件


[0001]本案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的磁性元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对于功率的效率要求日渐严格,且于公元2023年将导入80PLUS钛金(titanium)的效率规范,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0003]目前电源供应器所使用的磁性元件,其绕线柱以及中柱为相同材质的合金,因此当电流流经两个绕线柱上的绕组时,对应于中柱上所产生的磁通相互叠加,造成磁性元件的损耗增加,导致转换效率下降。
[0004]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磁性元件,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案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其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的材质相异,且第二磁芯包含铁氧材质故其损耗较低。藉此,磁性元件的损耗降低,进而提升转换效率。
[0006]本案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其两个绕线柱于第一磁芯上所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且电流流经绕组时于第二磁芯上所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藉此,磁性元件的损耗降低,进而提升转换效率。
[0007]根据本案的构想,本案提供一种磁性元件,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磁性元件包含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及两个绕组。第一磁芯由第一材质制成且包含两个相互平行的绕线柱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两个绕线柱的两端,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导磁率。第二磁芯由第二材质制成,第二磁芯具有第二导磁率,第一导磁率小于第二导磁率。两个绕组分别各绕设于第一磁芯的两个绕线柱之一,在电流流经两个绕组时,于第一磁芯产生一闭合磁路,且于第一磁芯的两个绕线柱所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且于第二磁芯上所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第一材质包含合金材质,第二材质包含铁氧体材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的磁性元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图1的磁性元件的磁通方向示意图;
[0011]图4为图1的磁性元件应用于交错并联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图5的磁性元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7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8为图7的磁性元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9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1a、1b、1c、1d:磁性元件
[0020]11、11a、11b、11c、11d:第一磁芯
[0021]110c:I型磁芯
[0022]111c:U型磁芯
[0023]110d:U型磁芯
[0024]111:第一组件
[0025]111a:第一组件
[0026]111b:第一组件
[0027]1110:第一凸出部
[0028]1111:第二凸出部
[0029]112:第二组件
[0030]112a:第二组件
[0031]112b:第二组件
[0032]1120:第一凸出部
[0033]1121:第二凸出部
[0034]113a:、114a:第一侧边
[0035]113b、114b:第二侧边
[0036]113c:连接部
[0037]114c:连接部
[0038]1131:第一延伸柱
[0039]1132:第二延伸柱
[0040]1141:第一延伸柱
[0041]1142:第二延伸柱
[0042]12、12a、12b:第二磁芯
[0043]120:底侧
[0044]121:顶侧
[0045]121:第一区段
[0046]121a:顶边
[0047]121b:底边
[0048]122a:顶边
[0049]122b:底边
[0050]122:第二区段
[0051]123:第三区段
[0052]13:绕组
[0053]14、14b:绕线柱
[0054]110:第一表面
[0055]111:第二表面
[0056]P

i:输入功率
[0057]Po:输出功率
[0058]16:第一区段
[0059]17:第二区段
[0060]18:第三区段
[0061]19:第一外侧面
[0062]20:第二外侧面
[0063]L
B1
、L

B2
:电感
[0064]100:交错并联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0066]图1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磁性元件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磁性元件1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未图示),磁性元件1包含第一磁芯11、第二磁芯12及两个绕组13。第一磁芯11由第一材质制成且包含两个相互平行的绕线柱14和两个连接部113c、114c,两个连接部113c、114c分别连接于两个绕线柱14的两端,第一磁芯11具有第一导磁率,第二磁芯12由第二材质制成且具有第二导磁率。第一材质包含合金材质,第二材质包含铁氧体材质,且因第二磁芯12包含铁氧材质故其损耗较低,可提升转换效率。第一导磁率小于第二导磁率,故第一磁芯11的抗饱和能力较佳。两个绕组13分别各绕设于第一磁芯11的两个绕线柱14之一。于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绕组13的绕线方向可分别为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或分别为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于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绕组13可为串联连接。在电流流经两个绕组13时,会于第一磁芯11产生一闭合磁路,该闭合磁路所产生的磁通沿着一方向依序流经其中一绕线柱14、其中一连接部114c、另一绕线柱14、另一连接部113c,且于第一磁芯11的两个绕线柱14所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且于第二磁芯12上所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藉此,磁性元件1的损耗降低,进而提升转换效率。
[0067]第一磁芯11包含可相互组接的第一组件111及第二组件112,第一组件111具有自第一组件111的连接部113c延伸的第一延伸柱1131及第二延伸柱1132,第二组件112具有自第二组件112的连接部114c延伸的第一延伸柱1141及第二延伸柱1142,第一组件111的第一延伸柱1131及第二组件112的第一延伸柱1141形成一个绕线柱14,第一组件111的第二延伸柱1132及第二组件的第二延伸柱1142形成另一个绕线柱14。第二磁芯12为I型磁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元件,适用于交错并联电路,包含:第一磁芯,由第一材质制成,且包含两个相互平行的绕线柱和两个连接部,所述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绕线柱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导磁率;第二磁芯,由第二材质制成,其中,所述第二磁芯具有第二导磁率,所述第一导磁率小于所述第二导磁率;以及两个绕组,分别各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的所述两个绕线柱之一,其中在电流流经所述两个绕组时,于所述第一磁芯产生闭合磁路,所述闭合磁路所产生的磁通沿着方向依序流经其中所述绕线柱、其中所述连接部、另一所述绕线柱、另一所述连接部,且于所述第二磁芯上所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其中,所述第一材质包含合金材质,所述第二材质包含铁氧体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磁芯包含可相互组接的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磁芯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及所述第二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磁芯为I型磁芯。4.根据权利要求2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磁芯为U型磁芯。5.根据权利要求4的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二磁芯具有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及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之间,所述第二磁芯通过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磁芯组接。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岳成卢增艺彭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