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388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包含磁性材料且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线圈,设置于坯体,并沿着轴卷绕;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于坯体,并与线圈电连接,线圈具有:线圈布线,沿与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层的小于一匝的布线;第一引出布线,配置于与线圈布线不同的层,与线圈布线的第一端部连接,朝向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引出并与第一外部电极连接;以及第二引出布线,配置于与线圈布线不同的层,与线圈布线的第二端部连接,朝向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引出并与第二外部电极连接,第一引出布线仅具有沿与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层引出布线层、或者具有配置于相互不同的层且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并且沿与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出布线层,从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线圈布线的中心线的长度比任意一个引出布线层的中心线的长度长,并且,所有的引出布线层小于1匝,第一引出布线包含与线圈布线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第一外部电极连接的第二连接面,连结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第一直线相对于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倾斜。向倾斜。向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


[0001]本公开涉及电感器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感器部件,有日本特开2004-22147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电感器部件具备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以及卷绕数为1匝以下且呈U字形或
“コ”
字形的平板状的线圈,使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以将线圈收容在两者间的状态对接。线圈的两端构成成型为L字形的端子,并嵌入至第二磁芯的切口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1474号公报
[0004]然而,在如上述以往那样的电感器部件中,可知存在电感的获取效率变低的问题。对于该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查明了以下的原因。
[0005]在如以往那样的电感器部件中,线圈的两端相对于线圈的U字形或者
“コ”
字形的主体部正交。换句话说,线圈的两端相对于第二磁芯的第一主面正交,线圈的主体部偏向第一磁芯的第二主面侧配置。因此,在第一磁芯的第一主面侧,线圈的磁通密度较低而产生未有效地使用的区域,电感的获取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感的获取效率的电感器部件。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具备:
[0008]坯体,包含磁性材料且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
[0009]线圈,设置于上述坯体,并沿着轴卷绕;以及
[0010]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r/>[0011]上述线圈具有:
[0012]线圈布线,为沿与上述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层的小于一匝的布线;
[0013]第一引出布线,配置于与上述线圈布线不同的层,与上述线圈布线的第一端部连接,朝向上述第一主面或上述第二主面引出并与第一外部电极连接;以及
[0014]第二引出布线,配置于与上述线圈布线不同的层,与上述线圈布线的第二端部连接,朝向上述第一主面或上述第二主面引出并与第二外部电极连接,
[0015]上述第一引出布线仅具有沿与上述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层引出布线层、或者具有配置于相互不同的层且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并且沿与上述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出布线层,从与上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线圈布线的中心线的长度比任意一个上述引出布线层的中心线的长度长,并且,所有的上述引出布线层小于1匝,
[0016]上述第一引出布线包含与上述线圈布线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连接的第二连接面,连结上述第一连接面和上述第二连接面的第一直线相对于与上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倾斜。
[0017]在这里,所谓的层是指在与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在与第一主面正交的
方向上层叠。所谓的线圈布线的中心线是沿线圈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穿过线圈布线的横截面的中心的线。所谓的引出布线层的中心线是沿引出布线层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穿过引出布线层的横截面的中心的线。
[0018]所谓的小于1匝是指在与轴正交的剖面上,线圈的线圈布线、第一引出布线、第二引出布线不具有从轴向观察时在径向上相邻且在卷绕方向上并行的部分的状态。所谓的1匝以上是指在与轴正交的剖面上,线圈的上述布线具有从轴向观察时在径向上相邻且在卷绕方向上并行的部分的状态。此外,上述布线的并行的部分不仅包含在上述布线的卷绕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分,也包含与延伸部分的端部连接且具有比延伸部分的宽度大的宽度的焊盘部。
[0019]所谓的第一直线相对于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倾斜,具体而言,是指第一直线相对于与第一主面正交并穿过第二连接面的垂线倾斜。但是,该倾斜不包含制造偏差水平的倾斜。具体而言,不包含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不是严格来说的平行而产生的微小的角度之差、第一主面与线圈的轴不是严格来说的正交而产生的微小的角度之差程度的倾斜。
[0020]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第一直线相对于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倾斜,所以能够在整个坯体中使线圈的磁通密度接近均衡,能够减少线圈的磁通密度较低而未有效地使用的区域(以下,也称为低磁通密度区域),提高电感的获取效率。
[0021]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匝数比任意一个上述引出布线层的匝数大。
[0022]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最长的线圈布线中,使匝数也最大,能够提高电感的获取效率。
[0023]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直线在上述第一引出布线的内部穿过。
[0024]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第一引出布线由多个引出布线层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相邻的引出布线层的接触面积增大,相邻的引出布线层的连接性变得良好。此外,准确地说,能够根据连结第一连接面的哪个点与第二连接面的哪个点来引出多条第一直线,但只要这些多条第一直线中的至少一条第一直线遍及其整体穿过第一引出布线的内部即可。
[0025]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与上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的上述第一直线的倾斜角度为10
°
以上且45
°
以下。
[0026]在这里,第一直线的倾斜角度是将第一直线平行于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时作为0
°
时的角度。此外,在这里,也准确地说,能够根据连结第一连接面的哪个点与第二连接面的哪个点来引出多条第一直线,但这些多条第一直线中的至少一条第一直线的倾斜角度为10
°
以上且45
°
以下即可。
[002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减少坯体的低磁通密度区域,并且,相邻的引出布线层的连接性变得良好。
[0028]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坯体包含FeSi系合金的金属磁性粉,上述金属磁性粉的粒径的D50为10μm以下,上述金属磁性粉的粒径的D90为15μm以下。
[002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金属磁性粉的填充性。另外,由于金属磁性粉包含Fe元素,直流重叠特性优异,由于金属磁性粉的粒径较小,所以高频特性优异。
[0030]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直线的长度为上述线圈布线
的厚度的5倍以上。
[003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引出布线的布线长度延长,能够进一步减少坯体的低磁通密度区域。
[0032]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空隙率小于上述坯体的空隙率。
[003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线圈布线的空隙率较小,所以能够减少线圈布线的直流电阻。另外,由于坯体的空隙率大于线圈布线的空隙率,所以能够在坯体侧吸收由坯体与线圈布线的线膨胀差引起的残留应力。此时,由于坯体的体积比线圈布线的体积大,所以能够减小由热应力引起的电感器部件的变形。
[0034]优选地,在电感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空隙率大于上述坯体的空隙率。
[003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坯体的空隙率较小,所以能够增强坯体的强度,并能够提高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包含磁性材料且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线圈,设置于上述坯体,并沿着轴卷绕;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线圈具有:线圈布线,沿与上述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层的小于一匝的布线;第一引出布线,配置于与上述线圈布线不同的层,与上述线圈布线的第一端部连接,朝向上述第一主面或上述第二主面引出并与第一外部电极连接;以及第二引出布线,配置于与上述线圈布线不同的层,与上述线圈布线的第二端部连接,朝向上述第一主面或上述第二主面引出并与第二外部电极连接,上述第一引出布线仅具有沿与上述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一层引出布线层、或者上述第一引出布线具有配置于相互不同的层且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并且沿与上述第一主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出布线层,从与上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线圈布线的中心线的长度比任何一个上述引出布线层的中心线的长度长,并且所有的上述引出布线层小于1匝,上述第一引出布线包含与上述线圈布线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连接的第二连接面,连结上述第一连接面和上述第二连接面的第一直线相对于与上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线圈布线的匝数比任何一个上述引出布线层的匝数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第一直线在上述第一引出布线的内部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相对于与上述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的上述第一直线的倾斜角度为10
°
以上且45
°
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坯体包含FeSi系合金的金属磁性粉,上述金属磁性粉的粒径的D50为10μm以下,上述金属磁性粉的粒径的D90为15μ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第一直线的长度为上述线圈布线的厚度的5倍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线圈布线的空隙率小于上述坯体的空隙率。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线圈布线的空隙率大于上述坯体的空隙率。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冈由雅野口裕米村茉莉荒木建一山内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