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12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注塑用模具,包括下封板、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的内侧壁开设有弯曲设置的冷却液通道,且冷却液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液管,且下封板的上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循环的循环机构,所述下模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下模以及上模内部杂质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该种注塑用模具,能够利用冷却液对下模进行冷却,从而提高注塑的效率,同时,能够在上模进行移动时,对冷却液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从而使得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效率更高,并且,能够在合模前,利用上模的移动,对下模和上模内的杂质进行自动清扫和吹气处理,保证注塑的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用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注塑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然而,现有的注塑用模具在使用时,在注塑完成后,靠自然冷却固化的时间较长,影响注塑的效率,并且,在注塑前,上模和下模进行合模前,上模和下模内容易掉入或残留有杂质,从而会影响注塑的质量。
[0004]因此亟需注塑用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注塑用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注塑用模具在使用时,在注塑完成后,靠自然冷却固化的时间较长,影响注塑的效率,并且,在注塑前,上模和下模进行合模前,上模和下模内容易掉入或残留有杂质,从而会影响注塑的质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注塑用模具,包括下封板、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用模具,包括下封板(1)、下模(10)和上模(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的内侧壁开设有弯曲设置的冷却液通道(12),且冷却液通道(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3),所述冷却液通道(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液管(14),且下封板(1)的上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循环的循环机构,所述下模(10)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下模(10)以及上模(11)内部杂质进行清理的清理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下封板(1)上侧壁的冷却箱(201),且回液管(14)的另一端固定插设在冷却箱(201)内,所述冷却箱(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形设置的供液管(202),且供液管(20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203),所述供液管(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204),且第一固定管(204)的上端与进液管(13)的下端固定,所述进液管(1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205),且第一固定管(2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206),所述第二固定管(206)内滑动连接有活塞(207),且活塞(207)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组件进行推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207)一端的推动杆(301),且推动杆(3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302),所述移动块(3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303),且下模(10)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4),所述支撑板(304)的侧壁通过转轴(305)转动连接有圆盘(306),且圆盘(306)的周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条(307),所述转轴(305)的转动通过驱动组件进行驱动,且移动块(302)通过第一复位组件与第一固定管(204)的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转轴(305)侧壁的齿轮(503),且上模(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形设置的第一连接板(501),所述第一连接板(50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条(502),且齿条(502)与齿轮(503)啮合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组件包括插设在移动块(302)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招英罗华袁先祥肖文杰冯迎凤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一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