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92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线路中各站点在目标统计时间内目标日期的初始进出站量和路网既有站点的历史进出站量,其中,既有站点的开通时间在目标线路的开通时间之前,进出站量根据站点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刷卡数确定;若目标日期为第一日期,利用历史进出站量和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线路开通前各站点间的第一阻抗参数确定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参数,并利用初始进出站量和影响参数确定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若目标日期为第二日期,从历史进出站量中确定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并利用预设权重对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进行加权,以得到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其中,相似日与目标日期的日期类型相同,第二日期在第一日期之后。二日期在第一日期之后。二日期在第一日期之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城市的发展,当有新线接入时,会改变原有城市轨道交通的拓扑结构,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出行者的出行径路选择,另一方面,部分客流在轨道交通路网上的时空分布也将发生较大改变。因此需要对新线接入后全网各车站间的OD(交通出行量)进行精细化预测,为保障新线开通后科学高效的调度指挥和客运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0003]相关技术中,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客流预测方面尝试了多种方法,例如一种方式为结合不同新线的功能定位、接入位置等因素,归纳提出新线接入类型,并结合不同类型新线接入的客流变化特征,构建新线接入条件下的进出站量预测模型、OD分布预测模型和网络客流分布计算模型;另一种方式为构建目的地选择模型,可适应拓扑变化后的场景,模型中OD可达性指标由路径选择效用计算得到。还有一种方式是在既有客流规律基础上的趋势推演法,通过标定车站客流与土地利用、到离站交通距离与地铁车站选择、合理轨道乘距等数学模型,从客运量与断面客流量两方面完成其开通初期的客流预测。其他,例如: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基于土地利用性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了聚类,并基于聚类结果进行新线车站进出站量预测,然后建立OD相关函数,对OD客流进行预测,并构建随机用户均衡条件下的动态客流分配模型;采用站点聚类预测新线开通后进出站客流,并分析新线开通对既有站的影响,据此对OD客流进行预测。但上述方法中由于均为考虑开通后车站的客流变化,导致客流预测并不准确。
[0004]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交通出行量预测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线路中各站点在目标统计时间内目标日期的初始进出站量和路网既有站点的历史进出站量,其中,既有站点的开通时间在目标线路的开通时间之前,进出站量根据站点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刷卡数确定;在目标日期为第一日期的情况下,利用历史进出站量和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线路开通前各站点间的第一阻抗参数确定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参数,并利用初始进出站量和影响参数确定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在目标日期为第二日期的情况下,从历史进出站量中确定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并利用预设权重对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进行加权,以得到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其中,相似日与目标日期的日期类型相同,第二日期为在第一日期之后的日期。
[0007]可选地,利用历史进出站量确定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参数,包括:从所述历史进出站量中确定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基于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和所述第一阻抗参数对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进行迭代,在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收敛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其中,所述影响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二阻抗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线路开通后所述第一日期的交通出行量。
[0008]可选地,基于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和第一阻抗参数对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进行迭代,包括:根据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第二参数的初始值、第一阻抗参数和第三参数确定第一参数的初始值;根据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第一参数的初始值、第一阻抗参数和第三参数确定第二参数的目标值;直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的值满足收敛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迭代。
[0009]可选地,在确定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之后,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和进站点到出站点之间的交通出行量确定历史交通出行量中各站点间的目标阻抗参数;在目标阻抗参数与第一阻抗参数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三参数通过验证。
[0010]可选地,利用初始进出站量和影响参数确定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包括:在第三参数通过验证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二阻抗参数和目标线路中每个站点的进站量和出站量确定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
[0011]可选地,在确定所述目标日期内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类别,其中,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包括三类,第一类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的第一站点到所述路网既有站点的交通出行量,第二类表示所述路网既有站点到所述第一站点的交通出行量,第三类表示所述第一站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0012]在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类别属于所述第一类和所述第二类的情况下,将所有交通出行量对应的多条间隔时长均分为多个时长范围,并根据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对应的路网既有站点的进出站时刻分布规律,确定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站点进出站时刻分布规律;在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类别属于所述第三类的情况下,根据路网整体进出站时刻分布规律,确定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对应的所述第一站点进出站时刻分布规律。
[0013]可选地,在确定目标交通出行量的分布规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间隔时长、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对应的进站时刻或出站时刻和第二阻抗参数,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出行量对应的出行记录。
[0014]可选地,从历史进出站量中确定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并利用预设权重对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进行加权,以得到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包括:将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均分为多个时段的交通出行量;利用预设权重对每个时段的交通出行量进行加权,得到多个第一交通出行量;将第一交通出行量与预设比例的积确定为每分钟的第二交通出行量,以确定目标日期内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其中,预设比例为每分钟加权平均交通出行量与每个时段交通出行量的比例。
[0015]可选地,在确定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类别之后,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既有站点的交通出行量中选择第二站点与其他既有站点的的交通出行量,并将所述第二站点与其他既有站点的的交通出行量与预设修正系数的积确定为修正后的交通出行量,其中,所述第二站点表示与所述目标线路中的站点间距小于预设距离的既有站点。
[0016]可选地,在目标线路开通后,上述方法还包括:至少利用第一阻抗参数和第二阻抗参数的比值对既有站点间的交通出行量进行修正。
[00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线路中各站点在目标统计时间内目标日期的初始进出站量和路网既有站点的历史进出站量,其中,既有站点的开通时间在目标线路的开通时间之前,进出站量根据站点的上下车人数确定;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目标日期为第一日期的情况下,利用历史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目标线路交通出行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线路中各站点在目标统计时间内目标日期的初始进出站量和路网既有站点的历史进出站量,其中,所述既有站点的开通时间在所述目标线路的开通时间之前,所述进出站量根据站点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刷卡数确定;在所述目标日期为第一日期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历史进出站量和预先确定的所述目标线路开通前各站点间的第一阻抗参数确定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参数,并利用所述初始进出站量和所述影响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日期内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在所述目标日期为第二日期的情况下,从所述历史进出站量中确定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并利用预设权重对所述相似日的交通出行量进行加权,以得到所述目标日期内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其中,所述相似日与所述目标日期的日期类型相同,所述第二日期为在所述第一日期之后的日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历史进出站量确定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参数,包括:从所述历史进出站量中确定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基于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和所述第一阻抗参数对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进行迭代,在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满足收敛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其中,所述影响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第二阻抗参数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线路开通后所述第一日期的交通出行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和所述第一阻抗参数对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进行迭代,包括:根据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所述第二参数的初始值、所述第一阻抗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初始值;根据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所述第一参数的初始值、所述第一阻抗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参数的目标值;直到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的值满足收敛条件的情况下,停止迭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日期内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三参数、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进站量、所述每个既有站点的出站量和进站点到出站点之间的交通出行量确定历史交通出行量中各站点间的目标阻抗参数;在所述目标阻抗参数与所述第一阻抗参数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三参数通过验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初始进出站量和所述影响参数确定所述目标日期内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包括:在所述第三参数通过验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三参数、所述第二阻抗参数和所述目标线路中每个站点的进站量和出站量确定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日期内所述目标线路的交通出行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类别,其中,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包括三类,第一类表示所述目标线路中的第一站点到所述路网既有站点的交通出行量,第二类表示所述路网既有站点到所述第一站点的交通出行量,第三类表示所述第一站点间的交通出行量;在所述目标线路中交通出行量的类别属于所述第一类和所述第二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增孙方高彦宇孙琦田昌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