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井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63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作井围护结构,设于朝向地下延伸的工作井内,其中,工作井围护结构包括多幅地连墙、冠梁、多道环框梁和多道砼支撑;多幅地连墙沿工作井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依次相互连接围合形成围护框架,围护框架的外壁面与工作井的内壁面抵接;冠梁设于围护结构的上端部,且沿围护结构的外缘延伸设置;多道环框梁设于围护框架内,且位于冠梁下方,环框梁沿围护框架的内缘延伸设置,多道环框梁沿工作井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每道环框梁内设有多道相互间隔分布的砼支撑,冠梁内设有多道相互间隔分布的砼支撑;其中,地连墙、冠梁、环框梁和砼支撑均为混凝土浇筑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增加围护结构对于岩层的固定性能。增加围护结构对于岩层的固定性能。增加围护结构对于岩层的固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井围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工作井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基坑围护不仅要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而且要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基坑围护包括有重力式搅拌桩挡墙、地下连续墙、桩列式挡墙等,其中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主要是在地下设有围护结构来实现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的作用。但是当处于物理力学性能较差的岩层进行挖工作井施工时,地面岩层具有流变和触变性质,且目前的围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低,所以对于岩层的固定性能较差,导致工作井的容易出现较大的形变,工作井以及周围的地面可能发生塌陷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井围护结构,旨在增加围护结构对于岩层的固定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工作井围护结构,设置于朝向地下延伸的工作井内,包括:
[0005]多幅地连墙,多幅所述地连墙沿所述工作井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多幅所述地连墙依次相互连接围合形成围护框架,所述围护框架的外壁面与所述工作井的内壁面抵接;
[0006]冠梁,所述冠梁设于所述围护结构的上端部,且沿所述围护结构的外缘延伸设置;
[0007]多道环框梁,设于所述围护框架内,且位于所述冠梁下方,所述环框梁沿所述围护框架的内缘延伸设置,多道所述环框梁沿所述工作井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以及
[0008]多道砼支撑,每道所述环框梁内设有多道相互间隔分布的所述砼支撑,所述冠梁内设有多道相互间隔分布的所述砼支撑;
[0009]其中,所述地连墙、所述冠梁、所述环框梁和所述砼支撑均为混凝土浇筑制成。
[0010]可选地,在工作井的深度方向上,靠下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大于靠上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
[0011]可选地,多道所述环框梁沿所述工作井的深度方向分为多个环框梁组,同一所述环框梁组内的不同的所述环框梁的截面面积相同,靠下的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大于靠上的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
[0012]可选地,所有环框梁的高度相同,同一所述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宽度相同,靠下的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宽度大于靠上的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宽度。
[0013]可选地,所述环框梁的截面面积均大于所述冠梁的截面面积。
[0014]可选地,设于所述冠梁内的砼支撑的截面面积小于设于多道所述环框梁内的砼支撑的截面面积。
[0015]可选地,所述冠梁内设有两相并行设置的所述砼支撑,两所述砼支撑沿所述工作井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两所述砼支撑的两端均与所述冠梁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砼支撑的与所述冠梁连接的端部作加粗设置。
[0017]可选地,所述环框梁内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砼支撑,两所述砼支撑沿所述工作井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两所述砼支撑的两端均与所述环框梁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工作井围护结构还包括多个插接于岩层的锚管,多个所述锚管设置于所述围护框架的外缘,且一所述地连墙与多个所述锚管连接,多个所述锚管用于固定多幅所述地连墙。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工作井的内壁面设有多幅地连墙,以通过地连墙来稳固岩层,防止岩层上产生流失,还能够防止水透过岩层进入工作井内,在多幅地连墙围合形成的围护框架上端设有一环框梁将地连墙的上端压紧,在工作井的深度方向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环框梁,环框梁固定在地连墙的内壁上,环框梁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环框梁能够给予地连墙一定的压力,砼支撑将环框梁中间空出来的部分进行支撑,以使环框梁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保证地连墙更好的压紧于工作井的内壁面,多道环框梁之间通过钢筋进行连接,以将环框梁支撑在工作井内。这样设置,以提升环框梁和冠梁的支撑对地连墙,从而增加围护结构对于岩层的固定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井围护结构的冠梁和砼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作井围护结构的环框梁和砼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冠梁20环框梁30砼支撑40工作井
[0025]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作井围护结构。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工作井40围护结构包括:多幅地连墙、冠梁10、多道环框梁20和多道砼支撑30;多幅地连墙沿工作井40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多幅地连墙依次相互连接围合形成围护框架,围护框架的外壁面与工作井40的内壁面抵接;冠梁10设于围护结构的上端部,且沿围护结构的外缘延伸设置;多道环框梁20设于围护框架内,且位于冠梁10下方,环框梁20沿围护框架的内缘延伸设置,多道环框梁20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井围护结构,设置于朝向地下延伸的工作井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幅地连墙,多幅所述地连墙沿所述工作井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多幅所述地连墙依次相互连接围合形成围护框架,所述围护框架的外壁面与所述工作井的内壁面抵接;冠梁,所述冠梁设于所述围护结构的上端部,且沿所述围护结构的外缘延伸设置;多道环框梁,设于所述围护框架内,且位于所述冠梁下方,所述环框梁沿所述围护框架的内缘延伸设置,多道所述环框梁沿所述工作井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以及多道砼支撑,每道所述环框梁内设有多道相互间隔分布的所述砼支撑,所述冠梁内设有多道相互间隔分布的所述砼支撑;其中,所述地连墙、所述冠梁、所述环框梁和所述砼支撑均为混凝土浇筑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工作井的深度方向上,靠下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大于靠上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道所述环框梁沿所述工作井的深度方向分为多个环框梁组,同一所述环框梁组内的不同的所述环框梁的截面面积相同,靠下的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大于靠上的环框梁组的环框梁的截面面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井围护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诚王永锋宋鹏杰张勇张正旭吕永军王波斐朱德权姜斌陈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