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导电铜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63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一种给电炉输送电能的部件。它由上部铜瓦和下部铜瓦用连接螺杆连接而成,上部铜瓦中预埋有冷却管,下部铜瓦中有与冷却管连通的横孔。它具有耐高温、抗冲击、互换性能强、导电性能好、冷却效果佳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电炉输送电能的部件。现在市场上供应的导电铜瓦,是一种采用ZH96铜材制成的整体铜瓦,内部预埋有冷却管。这种铜瓦由于受原材料和结构的影响,存在结构疏松、弱韧性、冷却效果差的缺点,在交变热应力和电极摩擦力的综合作用下,铜瓦下部很容易超过强度极限而产生裂纹,造成铜瓦下部本体与预埋铜管开裂、分离、脱落、烧穿而报废。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的组合式导电铜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达到的将铜瓦制成由上部铜瓦和下部铜瓦用连接螺杆连接而成,上部铜瓦中预埋有冷却管,下部铜瓦中有与冷却管连接的横孔。由于本技术采用了由上部铜瓦和下部铜瓦连接的组合结构,将极易烧损的下部从整体上分离出来。采用QR铜材并经实心铸造、锻打成型、热处理强化和机械钻孔等加工工艺方法来生产,再使用耐热铜和TS高温密封剂进行整体组合,因而具有耐高温、抗冲击、互换性能强、导电性能好、冷却效果佳的技术特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八一铁合金总厂5000KVA电炉检验,从1997年7月1日起正式使用至今不间断运行36个月,本技术铜瓦完好无缺,比市场采购的铜瓦寿命长三倍以上。以下用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参照附图,本技术的上部铜瓦1以常规方法用ZH96铜材铸造,其中预埋有两根纵向的铜质冷却管2。下部铜瓦3用高导电、中强度的QR材料铸造出毛坯,铸造时严格控制成份,不许使用带有杂质的回炉铜;使用400kg空气锤进行三维自由锻打,锻造比大于2.5,锻打温度在750~950℃,达到图纸规格要求;用镗床镗出28mm的横孔4,在44mm准孔轴线上钻出10mm通气孔,用堵头堵牢28mm孔后,加热至900℃用160t摩擦压力机模压出R445mm和R365mm圆弧。连接螺杆5和导流管6分别用1Cr18Ni9Ti和紫铜管制造;导流管经固溶处理后,加工成与铜瓦锥度孔留有0.01~0.05mm过盈量。装配时在铜瓦上、下铜瓦锥型管壁和导流管的特定部位涂上TS高温密封剂,用压床把下部铜瓦3与上部铜瓦1压至紧密接触,用双螺母和耐热弹簧垫圈锁紧。由于组合式导电铜瓦的下部铜瓦采用的QR铜质材料(Cu>98%,Cr0.2~0.4%,Zr0.1~0.4%),比ZH96铜材的抗拉强度高1.5倍,达412N/mm2,软化温度比ZH96铜材高1.1倍,达500℃,导电性能比ZH96铜材高1.5倍,又由于冷却水直接与下部铜瓦接触,因而比现有的预埋铜管铜瓦的冷却能力提高三倍,上、下铜瓦两部分的配合锥度孔经精镗加工,定位准确,互换性强。组合式导电铜瓦的加工和制造具有铜铸设备、400kg空气锤和车床、镗床的机械厂都能制作。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导电铜瓦,其内部预埋有冷却管(2),其特征是它由上部铜瓦(1)和下部铜瓦(3)用连接螺杆(5)连接而成,冷却管(2)预埋在上部铜瓦(1)中,下部铜瓦(3)中有与冷却管(2)连通的横孔(4)。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一种给电炉输送电能的部件。它由上部铜瓦和下部铜瓦用连接螺杆连接而成,上部铜瓦中预埋有冷却管,下部铜瓦中有与冷却管连通的横孔。它具有耐高温、抗冲击、互换性能强、导电性能好、冷却效果佳的优点。文档编号H05B7/00GK2482308SQ00255578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曾世林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八一铁合金总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导电铜瓦,其内部预埋有冷却管(2),其特征是:它由上部铜瓦(1)和下部铜瓦(3)用连接螺杆(5)连接而成,冷却管(2)预埋在上部铜瓦(1)中,下部铜瓦(3)中有与冷却管(2)连通的横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八一铁合金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