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D-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51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检测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抗体
,具体涉及一种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细胞程序性死亡

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

L1)是一种大小为40kDa的一型跨膜蛋白。PD

L1主要表达于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研究表明PD

L1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PD

L1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

1)的主要配体之一。PD

1主要在T细胞中表达,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PD

L1与PD

1结合后,能抑制局部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可逃逸NK细胞或T细胞的免疫监视。PD

L1信号传导的抑制已经证实为增强T细胞免疫以用于治疗癌症的手段(例如,肿瘤免疫)。已经开发出使用抗PD

1或抗PD

L1抗体的疗法并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在此项技术中需要检测生物样本中的PD

L1。研究表明,血清中PD

L1浓度与肿瘤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评价和疾病转归等方面有重要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及预测疾病治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应用价值。
[0003]近年来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各领域。用于检测血清学指标的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这些方法既可以作为初筛试验也可以作为确认试验,其中化学发光法具有检测线性范围宽、检测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0004]现有技术中针对PD

L1检测用的PD

L1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的提升可能。因此一株高灵敏度、强特异性的PD

L1抗体,对识别和检测样本中PD

L1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0006]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与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相关的生物材料。
[0007]本申请第三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偶联物。
[0008]本申请第四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第二方面的生物材料和/或第三方面的偶联物在制备产品中的应用。
[0009]本申请第五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和/或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偶联物的产品,所述产品例如可以为试剂盒或药物。
[0010]本申请第六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制备方法。
[0011]本申请第七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
[0012]本申请第八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与PD

L1相关的疾病的方
法。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4]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A1或A2,且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0015]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
[0016]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
[0017]a11)SGYWN(如SEQ ID NO:25所示);或
[0018]a12)将SEQ ID NO:25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25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
[0019]a13)与SEQ ID NO:25具有99%、98%、97%、96%、95%、94%或93%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25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20]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
[0021]a21)FINFSGSTYYNPSLKS(如SEQ ID NO:26所示);或
[0022]a22)将SEQ ID NO:26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26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
[0023]a23)与SEQ ID NO:26具有99%、98%、97%、96%、95%、94%或93%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26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24]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
[0025]a31)YNYFDSTSNYFDY(如SEQ ID NO:27所示);或
[0026]a32)将SEQ ID NO:27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27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27]a33)与SEQ ID NO:27具有99%、98%、97%、96%、95%、94%或93%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27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28]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
[0029]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
[0030]a41)RASKSIGKYLA(如SEQ ID NO:28所示);或
[0031]a42)将SEQ ID NO:28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28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
[0032]a43)与SEQ ID NO:28具有99%、98%、97%、96%、95%、94%或93%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28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33]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
[0034]a51)SGSILQS(如SEQ ID NO:29所示);或
[0035]a52)将SEQ ID NO:29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29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
[0036]a53)与SEQ ID NO:29具有99%、98%、97%、96%、95%、94%或93%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29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37]所述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PD

L1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为A1或A2,且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6所示;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7所示;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8所示;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9所示;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0所示;所述A2的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A2的重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1所示;所述A2的重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2所示所述A2的重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3所示;所述A2的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A2的轻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4所示;所述A2的轻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5所示;所述A2的轻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6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A1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包含:a131)如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a132)将SEQ ID NO:6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6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a133)与SEQ ID NO:6具有80%、85%或90%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6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所述A1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包含:a141)如SEQ ID NO: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a142)将SEQ ID NO:12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12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a143)与SEQ ID NO:12具有80%、85%或90%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12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所述A2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包含:a151)如SEQ ID NO:1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a152)将SEQ ID NO:18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18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a153)与SEQ ID NO:18具有80%、85%或90%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18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所述A2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包含:a161)如SEQ ID NO:2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
a162)将SEQ ID NO:24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SEQ ID NO:24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或a163)与SEQ ID NO:24具有80%、85%或90%以上的同源性,且与SEQ ID NO:24所示的蛋白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选自全长抗体、Fab、Fab

、F(ab

)2、Fv、scFv、双特异性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中的至少一种。4.一种与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相关的生物材料,所述生物材料包含b1)

b8)中至少一种:b1)编码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分子;b2)包含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b3)包含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载体;b4)包含b2)所述表达盒的载体;b5)包含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细胞系;b6)包含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细胞系;b7)包含b3)所述载体的转基因细胞系;b8)包含b4)所述载体的转基因细胞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分子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鸣周若愚陈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家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