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智专利>正文

发光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330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电线,由线状芯导体1,环绕在线状芯导体1外的电绝缘层2,环绕在电绝缘层2外的荧光物质层3,环绕在荧光物质层3外的导电层4,透明导电层4上的外电极5和透明外绝缘保护层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电极5由至少3根与线状芯导体1平行的导线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优点,便于加工,便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电线,即一种电致发光线。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发光电线或称电致发光线由线状芯导体、环绕在线状芯导体外的电绝缘层、环绕在电绝缘层外的荧光物质层、环绕在荧光物质层外的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上的螺旋状导体构成的外电极组成,ZL 02228676.4专利公开的就是这样一种结构。但已有技术的这种电致发光线由于其外电极采用螺旋缠绕的线状导体构成,结构复杂、制造困难,这是其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电致发光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透明导电层的圆周上均匀布置至少3根与线状芯导体平行的导线作外电极,以取代螺旋状导体构成的外电极。该3根在导电层上与线状芯导体平行且在导电层形成的圆周上均布的导线在电性能上完全可以取代螺旋状导体构成的外电极,而其在制造上比螺旋缠绕的线状导体要简单得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便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状芯导体,2.电绝缘层,3.荧光物质层,4.导电层,5.外电极,6.透明外保护层。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技术由线状芯导体1,环绕在线状芯导体1外的电绝缘层2,环绕在电绝缘层2外的荧光物质层3,环绕在荧光物质层3外的导电层4,透明导电层4上的外电极5和透明外绝缘保护层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电极5由至少3根与线状芯导体1平行的导线组成。线状芯导体1由至少一股线状导体构成,导电层可采用一般透明导电胶(油)。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电线,由线状芯导体1,环绕在线状芯导体1外的电绝缘层2,环绕在电绝缘层2外的荧光物质层3,环绕在荧光物质层3外的导电层4,透明导电层4上的外电极5和透明外绝缘保护层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电极5由至少3根与线状芯导体1平行的导线组成。专利摘要一种发光电线,由线状芯导体1,环绕在线状芯导体1外的电绝缘层2,环绕在电绝缘层2外的荧光物质层3,环绕在荧光物质层3外的导电层4,透明导电层4上的外电极5和透明外绝缘保护层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电极5由至少3根与线状芯导体1平行的导线组成。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优点,便于加工,便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文档编号H05B33/12GK2615995SQ0322756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智 申请人:李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电线,由线状芯导体1,环绕在线状芯导体1外的电绝缘层2,环绕在电绝缘层2外的荧光物质层3,环绕在荧光物质层3外的导电层4,透明导电层4上的外电极5和透明外绝缘保护层6组成,其特征在于:外电极5由至少3根与线状芯导体1平行的导线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李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