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128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热压焊机、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放卷组件、剥膜组件、喷涂组件、干燥组件、纠偏组件以及检测组件;该技术方案确保CCM连续高效生产的同时,防止了CCM制作过程中的收缩褶皱的问题,同时采用先进的检查技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膜的质量,提高了CCM膜的质量。提高了CCM膜的质量。提高了CCM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指的是新能源所用设备的制作工艺和设备,特指燃料电池中 CCM膜的制作工艺和主要设备,特别适用于带双面保护膜的质子交换膜表面制备催化剂层。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它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代表着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燃料电池中的膜电极则是燃料电池的“芯片”,也是整个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作为燃料电池“芯片”的膜电极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碳布)等,而复合有阳极和阴极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 (CCM)的制作则是整个膜电极制作的关键。
[0003]由于CCM在整个膜电极的结构中处于中心和核心位置,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的电堆的效能和稳定性。目前燃料电池领域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以全氟磺酸膜为主,这种膜具有较好的离子传导能力,化学性能稳定,气体渗透性低,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为提高电堆的体积功率,质子交换交换膜的厚度趋向于往更薄方向发展,以期得到更佳的电化学性能,但厚度减薄带来的问题是机械强度进一步降低,这为CCM薄的制作带来新的难度。在对质子交换膜进行催化剂层涂布时,由于催化剂中的溶剂会使得质子交换膜发生溶胀变形,影响到CCM 的形状和均匀性,给后续压制气体扩散层、贴合气体密封层等电极的组装带来困难,大幅降低膜电极的效能和成材率。
[0004]为降低质子交换膜涂布催化剂时的变形,中国专利CN101463487A提出了将固体聚合物膜放置在真空加热板上,通过抽真空的办法使膜紧贴在板的表面,使得无法质子交换膜无法发生形变,在有效提高催化剂层与膜结合力的同时,减少了膜的变形。这一方法是当前单片 CCM制备的主流技术,但由于这一方法的制作周期长,制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工业化的应用。代表当今CCM膜制作主流技术是采用卷对卷的办法,即将成卷的质子交换膜开卷后在一面涂覆阳极催化剂,固化后在在另一面涂阴极催化剂,固化后成卷,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中国专利CN110265673A提出了一种卷对卷的制作工艺,在这个工艺中质子交换膜通过放卷机构放卷后,进行A面涂布第一催化层,涂覆完成后进入第一烘烤箱,A面完成后在进行B 面的涂覆,由于涂覆催化剂后的质子交换膜是连续移动的,采用固定方式的烘烤箱难以固定质子交换膜,很难保证质子交换膜在固化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在CCM膜的检测方面,专利 CN210347486U提出了一种膜电极缺陷在线检测设备,该设备采用图像采集装置和激光测距仪组合,激光测距仪用于对膜电极整个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测距,而膜表面的质量则通过图像视觉系统进行检测,由于膜和催化剂层的厚度很薄,影响到视觉系统的灵敏性,因此只能用于膜电极缺陷的在线检测,难以满足对CCM催化剂层缺陷的检测。
[0005]综上所述,在目前CCM膜的制作方面我国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续卷对卷方式的装备,制约膜电极的自动化制造水平。因此发展一种能连续卷对卷的CCM制造设备,最大限度减少涂覆过程中质子交换膜的变形,提高CCM膜的质量对整个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我国燃料电池CCM膜制作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种连续高效的CCM膜的制作方法,该技术的核心是确保CCM连续高效生产的同时,防止了CCM制作过程中的收缩褶皱的问题,同时采用先进的检查技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膜的质量,提高了CCM膜的质量。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热压焊机、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放卷组件、剥膜覆膜组件、喷涂组件、干燥组件、纠偏组件以及检测组件,
[0008]所述放卷组件包括热压焊机,入口夹送辊,入口夹送辊的转动速度决定生产速度。
[0009]剥膜组件和覆膜组件包括上下保护膜剥离辊和上下保护膜覆膜辊;喷涂组件包括上窄缝式喷嘴和下窄缝喷嘴,调整窄缝的宽度控制喷射量;
[0010]干燥组件包括上干燥辊、上热风喷嘴、上干燥箱、下干燥辊、下热风喷嘴、下干燥箱,干燥箱内部的真空防止膜的变形;
[0011]纠偏组件包括纠偏辊,纠偏辊由一根平辊和一根凸度辊组成,凸度辊可前后移动,纠偏装置与检测机构联锁;
[0012]检测组件包括上表面检测仪和下表面检测仪,用于检测膜上催化剂层厚度和膜的位置;质子交换交换膜卷进入到箱体后,依次经过入口夹送辊、上表面剥离辊、上窄缝式喷嘴、上干燥辊、热风喷嘴、上干燥箱、检测仪、下保护膜剥离辊、上保护膜、纠偏辊、下窄缝式喷嘴、下干燥辊、下热风喷嘴、下干燥箱、下表面检测仪、下保护膜以及出口夹送辊,完成CCM 膜制备。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下干燥辊包括四氟薄膜、硬四氟框架、干燥辊筒体、干燥辊微孔、电加热带、电刷、真空接口,干燥辊筒体的外表面开有干燥辊微孔,干燥辊筒体的内部电加热带,干燥辊筒体上未接触到CCM膜的位置设置硬四氟框架,所述硬四氟框架上设置四氟薄膜,硬四氟框架的端部设置有电刷、真空接口。
[0014]该方案中,放卷的速度由一对入口夹送辊控制放卷速度V(m/min),一对放卷辊中的一根固定,另一根可上下移动,固定辊带为主动辊,由变频电机驱动,辊子间的压力由一对辊子上的气缸调节,辊子的下压力为150

500N,辊子工作段的直径为Φ50mm,表面材质为硬度80

85A的聚氨酯。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质子交换膜上表面的保护膜由上保护膜剥离辊4实现,上保护膜剥离辊由一对钢辊衬聚氨酯的辊组成,缠绕保护膜的辊子为主动辊,该辊子转动采用定距模式,通过变频电机保证其转动线速度与膜的移动速度一致。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上窄缝式喷嘴为一扁平式喷嘴,喷嘴内部的压力保持在 0.1

0.3Mpa,喷嘴的缝隙宽度为0.05

0.1mm,喷嘴带开闭装置,喷射量根据CCM膜表面催化剂量和生产速度的需要通过压力予以调节。所述上窄缝式喷嘴5和下窄缝喷嘴14结构相同。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干燥辊为一圆筒形辊子,辊子的直径ΦD=600

1000mm,辊子内部为中空型,内部采用电磁加热或电热带进行加热,辊子表面的温度保持在70

120℃,辊子的表面开有直径为10

20μm的通孔,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mm,上干燥辊为主动辊,通过变频电机控制转速,转动过程中的线速度与膜的移动速度V一致,辊子接真
空系统,辊子内部的绝对压力保持在2000

5000Pa的范围。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干燥辊未与质子交换膜接触的部分采用四氟薄膜封闭,其中硬四氟框架,气囊外部即四氟薄膜由硬质PTFE制作,与辊子接触部位即硬四氟框架采用软质 PTFE,辊子上微孔传递真空系统吸附力将软质PTFE吸附到辊子表面,与外界保持密封。密封结构的总高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热压焊机(2)、箱体(23),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放卷组件、剥膜组件、喷涂组件、干燥组件、纠偏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放卷组件包括入口夹送辊(3),剥膜组件包括上保护膜剥离辊(4)和下保护膜剥离辊(10);喷涂组件包括上窄缝式喷嘴(5)和下窄缝喷嘴(14);干燥组件包括上干燥辊(6)、上热风喷嘴(7)、上干燥箱(8)、下干燥辊(15)、下热风喷嘴(16)、下干燥箱(17);纠偏组件包括纠偏辊(12),检测组件包括上表面检测仪(9)和下表面检测仪(18);质子交换交换膜卷(1)进入到箱体(23)后,依次经过入口夹送辊(3)、上表面剥离辊(4)、上窄缝式喷嘴(5)、上干燥辊(6)、热风喷嘴(7)、上干燥箱(8)、检测仪(9)、下保护膜剥离辊(10)、上保护膜(11)、纠偏辊(12)、下窄缝式喷嘴(14)、下干燥辊(15)、下热风喷嘴(16)、下干燥箱(17)、下表面检测仪(18)、下保护膜19以及出口夹送辊(20),完成CCM膜制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干燥辊包括四氟薄膜(2

1)、硬四氟框架(2

2)、干燥辊筒体(2

3)、干燥辊微孔(2

4)、电加热带(2

5)、电刷(2

6)以及真空接口(2

7),干燥辊筒体(2

3)的外表面开有干燥辊微孔(2

4),干燥辊筒体(2

3)的内部电加热带(2

5),干燥辊筒体(2

3)上未接触到CCM膜的位置设置硬四氟框架(2

2),所述硬四氟框架(2

2)上设置四氟薄膜(2

1),硬四氟框架(2

2)的端部设置有电刷(2

6)、真空接口(2

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质子交换膜上表面的保护膜由上保护膜剥离辊(4)实现,上保护膜剥离辊由一对钢辊衬聚氨酯的辊组成,缠绕保护膜的辊子为主动辊,该辊子转动采用定距模式,通过变频电机保证其转动线速度与膜的移动速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上窄缝式喷嘴为一扁平式喷嘴,喷嘴内部的压力保持在0.1

0.3Mpa,喷嘴的缝隙宽度为0.05

0.1mm,喷嘴带开闭装置,喷射量根据CCM膜表面催化剂量和生产速度的需要通过压力予以调节,所述上窄缝式喷嘴(5)和下窄缝喷嘴(14)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干燥辊为一圆筒形辊子,辊子的直径ΦD=600

1000mm,辊子内部为中空型,内部采用电磁加热或电热带进行加热,辊子表面的温度保持在70

120℃,辊子的表面开有直径为10

20μm的通孔,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mm,上干燥辊为主动辊,通过变频电机控制转速,转动过程中的线速度与膜的移动速度V一致,辊子接真空系统,辊子内部的绝对压力保持在2000

5000Pa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CCM膜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干燥辊未与质子交换膜接触的部分采用四氟薄膜(2

10封闭,其中硬四氟框架(2

2),气囊外部即四氟薄膜(2

1)由硬质PTFE制作,与辊子接触部位即硬四氟框架(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红良屈军杰阮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务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