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的试剂及其所用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2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的试剂及其所用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为eA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的试剂及其所用多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的试剂及其所用多肽。

技术介绍

[0002]结节性皮肤病(LSD)首次于1929年在赞比亚首次发生,之后主要在撒哈拉和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和地区呈地方流行,并于1989年和2006年在以色列发生,之后不断蔓延至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2015年先后在希腊和俄罗斯爆发,并在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叙利亚和以色列等中亚和欧洲国家传播,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十年里,中东、欧洲以及西亚地区报道了LSD的发生(OIE,2017)。结节性皮肤病爆发趋于零星发生,取决于动物的活动、免疫状况以及影响媒介昆虫种群数量的风和降雨变化等因素。主要传播方式为节肢动物媒介的机械性传播。2019年8月12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这是我国首次确诊大规模发生该病。
[0003]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与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PV)、绵羊痘病毒(Sheeppox virus,SPV)同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CaPV)。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砖块状或短管状,由1个核、2个侧体和2层脂质外膜组成,大小约为290nm
×
270nm,属于较小的痘病毒病毒粒子。该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代表毒株为南非Neethling株。该病毒可在羔羊、犊牛肾或辜丸细胞、绵羊胚胎肾和肺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原代细胞,以及牛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感染的细胞培养物用苏木素与伊红或苏木素与玫瑰红染色,可见胞浆内包涵体。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繁殖,并引起痘斑,但鸡胚不死亡。该病毒具有细胞结合特性,采用超声波破坏细胞,可使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粒子可于pH=6.6~8.6环境中长期存活。在4℃甘油盐水和组织培养液内存活4~6个月。干燥病变中的病毒存活1个月以上,在干燥圈舍内可存活几个月。病毒耐冻融,置

20℃以下保存可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在

80℃可保存10年。对热敏感,55℃2h或65℃30min可灭活。对直射阳光、酸、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酒精、升汞、碘酊、来苏尔、福尔马林、石炭酸等)均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也敏感。
[0004]LSDV的自然宿主主要是牛,各品种牛均易感,无明显的品种特异性。家兔、绵羊、山羊、长颈鹿和黑羚羊等也可能被感染,但没有证据表明LSDV能感染人。LSDV能感染所有的牛类,发病率5%~85%,死亡率可达20%,其中泌乳牛发病最严重,导致泌乳牛产奶量显著下降。由于睾丸炎和睾丸萎缩,可致公牛永久性或暂时性不育,并通过精液长期排毒。
[0005]临床和亚临床病牛是主要的传播来源,其中活牛移动是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如放牧或上市交易等。LSDV广泛存在于皮肤、真皮损伤部位、结痴、唾液、鼻汁、牛乳、精液、肌肉、脾脏、淋巴结等处。眼、鼻、口、直肠、乳腺和生殖器等形成溃疡时,其结节迅速溃烂,其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粒子,如暴露到发病动物产生的气溶胶,即可被感染。
[0006]该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5周,试验感染的为4~12d,通常为7d。病牛体温升高,
可达41℃以上,呈持续稽留热型。初期表现为鼻炎、结膜炎、角膜炎。试验性感染后第4~12天体表皮肤出现硬实、圆形、隆起、直径1~5cm的结节,触摸有痛感,尤其是头部、颈部、胸部、会阴、乳房和四肢。皮肤结节位于表皮和真皮,可集聚成不规则的肿块,最后坏死。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肩前、腹股沟外、股前、后肢和耳下淋巴结最为突出。眼、鼻、口腔、直肠、乳房和外生殖器等处黏膜也可形成结节和溃疡。泌乳牛可发生乳房炎,泌乳量下降,孕牛发生流产,公牛病后不育,肉牛生产性能下降,坏死性结节易受苍蝇叮咬,脱落后在皮肤上留下深洞,皮张无法利用。解剖皮下组织可见灰红色浆液浸润。切开结节,腔内含有干酪样灰白色的坏死组织,有的有脓血,结节深达皮下组织或至肋骨组织。体表、咽、气管、肺、瘤胃、皱胃、肾脏表面都可能有类似的结节。在病初,受损细胞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0007]主要鉴别诊断为牛疱疹病毒2型(BoHV

2)引起的假性LSD。这通常是一种较温和的临床症状,以浅层结节为特征,仅类似于LSD的早期阶段。核内包涵体和病毒合胞体是LSD中未见过的BoHV

2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他鉴别诊断(针对皮肤病变)包括:皮肤病、皮肤癣菌病、牛皮藓、光敏症、放线杆菌病、荨麻疹、昆虫叮咬、贝氏丝虫病、诺卡氏菌病、蠕形螨病、盘尾丝虫病、假牛痘和牛痘。黏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包括:口蹄疫、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恶性卡他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流行性口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牛结节性皮肤病。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制备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成套多肽或用于制备牛结节性皮肤病病诊断试剂的成套多肽。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多肽或成套多肽。
[0011]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多肽为eA27

1多肽。
[0012]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成套多肽由所述eA27

1多肽和eA33

1多肽组成。
[0013]所述eA27

1多肽为如下P11、P12或P13所示:
[0014]P1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多肽,
[0015]P12、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第2

28位的多肽,
[0016]P13、在P12所示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氨基酸残基后得到的能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多肽。
[0017]所述eA33

1多肽为如下P21、P22或P23所示:
[0018]P2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的多肽,
[0019]P22、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的第2

33位的多肽,
[0020]P23、在P22所示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氨基酸残基后得到的能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多肽。
[0021]其中,SEQ ID No.1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1位的半胱氨酸残基是为了与载体蛋白连接添加的连接臂,其它氨基酸残基来源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A27蛋白;SEQ ID No.5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1位的半胱氨酸残基是为了与载体蛋白连接添加的连接臂,
其它氨基酸残基来源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A33蛋白。
[0022]第二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肽或成套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为eA27

1多肽;所述成套多肽由所述eA27

1多肽和eA33

1多肽组成;所述eA27

1多肽为如下P11、P12或P13所示:P1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多肽;P12、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第2

28位的多肽;P13、在P12所示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氨基酸残基后得到的能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多肽;所述eA33

1多肽为如下P21、P22或P23所示:P2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的多肽;P22、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的第2

33位的多肽;P23、在P22所示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氨基酸残基后得到的能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多肽。2.偶联物或成套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物为eA27

1偶联物;所述成套偶联物由所述eA27

1偶联物和eA33

1偶联物组成;所述eA27

1偶联物为由权利要求1中所述eA27

1多肽和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完全抗原;所述eA33

1偶联物为由权利要求1中所述eA33

1多肽和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完全抗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偶联物或成套偶联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套偶联物中,所述eA27

1偶联物和所述eA33

1偶联物的质量比为1: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或成套多肽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偶联物或成套偶联物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A1)制备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的试剂或试剂盒;(A2)制备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诊断抗原。5.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或成套多肽或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偶联物或成套偶联物的试剂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用于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抗体;在所述试剂盒中,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或成套多肽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雨郭宇王建龙包和平萨茹拉王传彬赵晓春杨林顾小雪魏巍王美君王旭红高登军葛忠源杨琪云涛苏胜杰戴晓光张伶俐赵俭波张存瑞孙航冯冰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