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天线单元及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85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7
所公开的雷达天线是具备接收雷达波的反射波的接收天线的雷达天线单元,所述接收天线具备以构成沿着第一方向的列的方式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接收天线元件,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具备: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一端;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二端;以及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之间,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间的多个所述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与其他间隔不同,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被配置成使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雷达天线单元及雷达


[0001]本公开涉及雷达天线单元及雷达。
[0002]本申请主张以2020年11月24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0

194081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引用所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技术介绍

[0003]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接收从雷达装置的发送天线发送的电波的反射波的阵列天线。专利文献1的阵列天线具备多个天线元件。专利文献1公开了接收天线中包括的多个天线元件的间隔为等间隔或不等间隔的情况。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90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一方面是雷达天线单元。公开的雷达天线是具备接收雷达波的反射波的接收天线的雷达天线单元,所述接收天线具备以构成沿着第一方向的列的方式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接收天线元件,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具备: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一端;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二端;以及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之间,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间的多个所述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与其他间隔不同,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被配置成使P
L
+P
R
≤P
AVG
×
2成立,P
AVG
为0.8λ0以上且1.2λ0以下,其中,P
L
是第一端部间隔,所述第一端部间隔是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和第一中间天线元件的间隔,所述第一中间天线元件是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的旁边的中间天线元件,P
R
是第二端部间隔,所述第二端部间隔是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和第二中间天线元件的间隔,所述第二中间天线元件是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中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的旁边的中间天线元件,P
AVG
是多个所述间隔的平均,λ0是与所述雷达波的频段内的规定频率对应的波长。
[0008]其他公开所涉及的雷达天线是具备接收雷达波的反射波的接收天线的雷达天线单元,所述接收天线具备以构成沿着第一方向的列的方式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接收天线元件,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具备: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一端;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二端;以及至少四个以上的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之间,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包括:第一中间天线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的旁边;以及第二中间天线元件,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的旁边,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间的多个所述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与其他间隔不同,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被配置成使D
L
+D
R
<P
AVG
×
3成立,P
AVG
为0.8λ0以上且1.2λ0以下,其中,D
L
是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是第一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隔,所述第一中心位置是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中的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天线元件的旁边的
中间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一中间天线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D
R
是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是第二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隔,所述第二中心位置是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中的位于所述第二中间天线元件的旁边的中间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中间天线元件之间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P
AVG
是多个所述间隔的平均,λ0是与所述雷达波的频段内的规定频率对应的波长。
[0009]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是雷达。公开的雷达具备上述雷达天线单元。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雷达的构成图。
[0011]图2是作为雷达天线的接收天线的俯视图。
[0012]图3是示出不等间隔雷达天线的示意图。
[0013]图4是示出等间隔雷达天线的示意图。
[0014]图5是示出等间隔雷达天线的合成指向性的图。
[0015]图6是示出不等间隔雷达天线和等间隔雷达天线的合成指向性的图。
[0016]图7是示出不等间隔雷达天线和等间隔雷达天线的合成指向性的图。
[0017]图8是波束宽度与雷达检测能力的关系的说明图。
[0018]图9是旁瓣与雷达检测能力的关系的说明图。
[0019]图10是示出第一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0]图11是示出第一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1]图12是示出第一实验结果的图。
[0022]图13是示出第一实验结果的图。
[0023]图14是示出五元件不等间隔雷达天线的示意图。
[0024]图15是示出第二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5]图16是示出第二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6]图17是示出第二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7]图18是示出第二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8]图19是示出第二实验中的间隔例的图。
[0029]图20是示出第二实验结果的图。
[0030]图21是示出第二实验结果的图。
[0031]图22是示出第二实验结果的图。
[0032]图23是示出第二实验结果的图。
[0033]图24是示出第二实验结果的图。
[0034]图2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的构成的图。
[0035]图26是雷达天线单元的俯视图,示出了各天线在X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0036]图27是设置了雷达的道路的俯视图。
[0037]图28A是示出使用实验品1获取车辆识别距离及车道识别距离的结果的图表。
[0038]图28B是示出使用实验品2获取车辆识别距离及车道识别距离的结果的图表。
[0039]图29A是绘制在使多个车辆仅在同一车道上行驶时由实验品1的雷达识别出的车辆的位置的图表。
[0040]图29B是绘制对图29A中的位置进行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跟踪后的位置的图表。
[0041]图30A是绘制在使多个车辆仅在同一车道上行驶时由实验品2的雷达识别出的车辆的位置的图表。
[0042]图30B是绘制对图30A中的位置进行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跟踪后的位置的图表。
[0043]图3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雷达的接收天线的配置的示意图。
[0044]图32是示出第四实验中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各自的天线元件的配置及波束宽度的图。
[0045]图33是示出实施例3的接收天线的合成指向性和比较例1的接收天线的合成指向性的图表。
[0046]图34是示出第五实验中使用的雷达的接收天线的配置的示意图。
[0047]图35是示出第五实验中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各自的天线元件的配置及波束宽度的图。
[0048]图36是示出实施例5的接收天线的合成指向性和比较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雷达天线单元,是具备接收雷达波的反射波的接收天线的雷达天线单元,所述接收天线具备以构成沿着第一方向的列的方式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接收天线元件,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具备: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一端;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位于所述列的第二端;以及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之间,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间的多个所述间隔中的至少一个间隔与其他间隔不同,所述多个接收天线元件被配置成使P
L
+P
R
≤P
AVG
×
2成立,P
AVG
为0.8λ0以上且1.2λ0以下,其中,P
L
是第一端部间隔,所述第一端部间隔是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和第一中间天线元件的间隔,所述第一中间天线元件是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的旁边的中间天线元件,P
R
是第二端部间隔,所述第二端部间隔是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和第二中间天线元件的间隔,所述第二中间天线元件是所述多个中间天线元件中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的旁边的中间天线元件,P
AVG
是多个所述间隔的平均,λ0是与所述雷达波的频段内的规定频率对应的波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中间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中间天线元件相邻,所述多个天线元件被配置成使P
L
+P
M
≥P
AVG
×
2且P
M
+P
R
≥P
AVG
×
2成立,P
M
是所述第一中间天线元件和所述第二中间天线元件的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达天线单元,其中,所述雷达天线单元还具备发射所述雷达波的一对发送天线,所述一对发送天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配置,所述一对发送天线的间隔比所述第一端部天线元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天线元件之间的距离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天线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木祐太郎山岸杰福永贵德桑山一郎白永英晃东田宣男持田英史小河昇平八幡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