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车架中;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驱动组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于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脚蹬组件,脚蹬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脚蹬组件包括第一脚蹬;第一脚蹬包括第一脚蹬支架、第一脚蹬部和支架连接件,第一脚蹬部连接在第一脚蹬支架的一端,支架连接件连接至第一脚蹬之间的另一端。该摩托车脚蹬与车架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方便加工。方便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作为一种骑行车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摩托车作为一种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等特点,广泛用于骑行、竞技等领域。摩托车主要分为街车、越野车、巡航车、旅行车、公路赛摩托车等。
[0003]摩托车一般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发动机、悬架、前后轮等组件或零部件。摩托车的车架作为车体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结构形式、排布方式决定了摩托车的大小及其提供的可供承载的空间。具体而言,摩托车还包括可供踩踏的脚蹬,脚蹬与车架的连接较为复杂,加工也比较困难,如何提供一种脚蹬与车架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的摩托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脚蹬与车架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的摩托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车架中;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驱动组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于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脚蹬组件,脚蹬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脚蹬组件包括第一脚蹬;第一脚蹬包括第一脚蹬支架、第一脚蹬部和支架连接件,第一脚蹬部连接在第一脚蹬支架的一端,支架连接件连接至第一脚蹬之间的另一端。
[0006]进一步地,第一脚蹬之间与支架连接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0007]进一步地,脚蹬组件还包括第二脚蹬,第二脚蹬包括第二脚蹬支架和第二脚蹬部,第二脚蹬部通过销轴连接至第二脚蹬支架,销轴与第二脚蹬支架之间设有限位卡圈,限位卡圈包括凸起结构。
[0008]进一步地,限位卡圈包括平台面和接触部,接触部设有平台面的侧面,在垂直于平台面的方向上,平台面高于接触部。
[0009]进一步地,平台面与销轴抵接,接触部与第二脚蹬支架抵接。
[0010]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平台面的方向上,限位卡圈的高度与平台面的高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12且小于等于1.68。
[0011]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平台面的方向上,限位卡圈的高度与平台面的高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26且小于等于1.54。
[0012]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平台面的方向上,限位卡圈的高度与平台面的高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33且小于等于1.47。
[0013]进一步地,限位卡圈为多边形限位卡圈。
[0014]进一步地,限位卡圈为四边形限位卡圈。
[0015]本申请通过在脚蹬上单独设置与车架连接的连接结构,实现了脚蹬与车架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一种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车架的一种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另一种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骑行三角的一种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骑行三角的另一种示意图;
[0021]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副车架的一种示意图;
[0022]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副车架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0023]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副车架上结构件的一种示意图;
[0024]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副车架上结构件的另一种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副车架上结构件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第一脚蹬的一种示意图;
[0027]图12为沿图11中A
‑
A方向的第一脚蹬部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第二脚蹬的一种示意图;
[0029]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第二脚蹬中限位卡圈的一种示意图;
[0031]图1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换挡组件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3]图1示出了一种摩托车100。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座垫组件13、操纵组件14、车灯组件15、仪表组件16、供油系统17、驱动组件18、传动组件19、行走组件21、悬挂组件22、制动组件23、散热组件24。为了清楚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述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其中,车架11用于构成摩托车100的主体框架,其他组件直接或间接地与车架11连接。车身覆盖件12设于车架11的外侧,用于覆盖大部分的车架11并将设于车架11内的其他组件与外界隔绝开。座垫组件13连接在车架11上并与车身覆盖件12相邻,座垫组件13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乘坐。操纵组件14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可供驾驶者操纵摩托车100。车灯组件15连接在车架11上。仪表组件16连接在车把组件141上,仪表组件16基本设于车把组件141的中间位置,用于供驾驶者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供油系统17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上并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燃油。驱动组件18至少部分固定在车架11上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驱动力,驱动组件18包括发动机181和排气管182,排气管182用于排除摩托车100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传动组件19至少部分与驱动组件18相连,用于接收并传递驱动组件18输出的驱动力。行走组件21至少部分与车架11连接用于带动车架11移动,行走组件21包括第一行走轮211和第二行走轮212,第二行走轮212为驱动车轮,
第二行走轮212与传动组件19相连用于接收传动组件19传递的驱动力,第一行走轮211为从动车轮。悬挂组件22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用于将行走组件21连接至车架11。悬挂组件22包括与第一行走轮211相连并用于减震的前减震器221。制动组件23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供驾驶者对摩托车100进行制动,包括刹车卡钳231和用于传递制动力的制动管路。散热组件24至少部分设于车架11内并用于将驱动组件18产生的热量导出至车架11外。
[0034]如图3至图5所示,座垫组件13包括用于供驾驶者乘坐的第一座垫131和用于供乘客乘坐的第二座垫132,操纵组件14包括供驾驶者手部握持和操纵摩托车100的车把组件141,用于供驾驶者和乘客踩踏的脚蹬组件142、换挡组件143及用于供驾驶者操纵的手把开关144,其中脚蹬组件142包括供驾驶者踩踏的第一脚蹬1421和供乘客踩踏的第二脚蹬1422。以驾驶者在第一座垫131的乘坐位置为第一基准点101,以车把1411沿左右方向的对称中心点为第二基准点102,以第一脚蹬1421沿左右方向的对称中心点为第三基准点103。连接第一基准点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车架中;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设于所述车架下方且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传动组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脚蹬组件,所述脚蹬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所述脚蹬组件包括第一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蹬包括第一脚蹬支架、第一脚蹬部和支架连接件,所述第一脚蹬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脚蹬支架的一端,所述支架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脚蹬之间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蹬之间与所述支架连接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组件还包括第二脚蹬,所述第二脚蹬包括第二脚蹬支架和第二脚蹬部,所述第二脚蹬部通过销轴连接至所述第二脚蹬支架,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二脚蹬支架之间设有限位卡圈,所述限位卡圈包括凸起结构。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勇,陈晓冬,王朝阳,吴忠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