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骑式电动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跨骑式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社会对环保节能议题的日益重视,电动车作为绿色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在大众出行方面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003]目前,跨骑式电动车日渐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跨骑式电动车的内部空间日渐减少,如何合理的将跨骑式电动车的内部组件布置得更加紧凑,同时还可以便于内部组件的维修和安装,一直是跨骑式电动车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尽可能紧凑布置的跨骑式电动车。
[0005]基于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跨骑式电动车,包括:车架;车轮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下方的前轮和后轮;悬挂系统,用于将车轮组件连接至车架;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于车架上,其包括电源、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的一端与电源连接,电机控制器远离电源的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电力系统,设于车架上;传动系统,用于传输动力系统的驱动力至车轮组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式电动车,包括:车架;车轮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的前轮和后轮;悬挂系统,用于将所述车轮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车架上,其包括电源、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远离所述电源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电力系统,设于所述车架上;传动系统,用于传输所述动力系统的驱动力至所述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布置在所述前轮与所述后轮之间;垂直于所述电源的底面的直线为第一直线,沿所述电机的中心至所述前轮的中心的直线为第二直线,沿所述电机的中心至所述后轮的中心的直线为第三直线;所述跨骑式电动车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具有第一直线投影,所述第二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具有第二直线投影,所述第三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具有第三直线投影,所述第一直线投影与所述第二直线投影的夹角大于等于50
°
且小于等于90
°
;所述第一直线投影与所述第三直线投影的夹角大于等于60
°
且小于等于10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靠近于所述后轮设置;所述跨骑式电动车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所述跨骑式电动车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所在的平面为第三平面;所述后轮的中心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具有第一水平投影,所述前轮的中心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具有第二水平投影,所述电机的中心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具有第三水平投影,沿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水平投影和所述第二水平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水平投影与所述第三水平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D2与所述D1之比大于等于0.2且小于0.5;所述后轮的中心沿所述前后方向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一竖直投影,车把手的中心沿所述前后方向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二竖直投影,所述电机的中心沿所述前后方向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具有第三竖直投影;沿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竖直投影和所述第二竖直投影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竖直投影与所述第三竖直投影之间的距离为H2,所述H2与所述H1之比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所述接线盒靠近于所述电源设置,所述电源通过所述接线盒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接线盒的中心沿所述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三平面上具有第五水平投影,沿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水平投影和所述第五水平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5,所述D5与所述D1之比大于等于0.36且小于等于0.76;所述接线盒沿所述前后方向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五竖直投影,沿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竖直投影与所述第五竖直投影之间的距离为H5,所述H5与所述H1之比大于等
于0.23且小于等于0.6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树林,朱琦,郝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