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6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其磨损后仍具有良好的转向稳定性,而且磨损后湿地性能几乎没有下降。该轮胎的胎面由橡胶层组成,其中橡胶层在热劣化后硬度的变化处于规定范围内,并且其沟槽形状使磨损后的海部比率相对于全新使用的轮胎的海部比率处于规定范围内。新使用的轮胎的海部比率处于规定范围内。新使用的轮胎的海部比率处于规定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其胎面部具有主沟槽。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件1、2公开了一种胎面部具有主沟槽的轮胎。当从胎面侧向胎面部的槽底侧进行观察时,主沟槽的一个槽壁相对于胎面部的胎面法线向沟槽外侧倾斜。具有这样的槽壁的主沟槽在胎面部磨损后有利于保持排水能力,从而提高湿地性能。引用列表专利文件
[0003]专利文件1:JP 2016

124442 A专利文件2:JP 2019

026241 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然而,对于上述轮胎,其胎面部磨损后,在转向稳定性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轮胎,其在磨损后仍具有良好的转向稳定性,而且能抑制磨损后湿地性能的下降。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6]经过深入研究,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通过生产如下轮胎来改善磨损后的湿地性能和转向稳定性,该轮胎的胎面由橡胶层组成,其中橡胶层在热劣化后硬度处于规定范围,并且其沟槽形状使磨损后的海部比率相对于未使用的轮胎的海部比率处于规定范围内,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7]即本专利技术涉及:(1)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中胎面部具有至少一个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将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海部比率定义为S0(%),胎面部的主沟槽深度磨损至全新使用的轮胎的主沟槽深度的50%时的海部比率定义为S
50
(%),则S
50
/S0=1.05至1.40,其中,将根据JIS K 6253

3:2012,在23℃下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0,橡胶片通过从最靠近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赤道面的陆部切割出在轮胎径向上形成胎面部的所有橡胶而获得;将通过对新轮胎的橡胶片在80℃空气中热老化168小时并自然冷却至23℃,然后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
50
,则Hs
50
/Hs0=1.10至1.25;(2)根据上述(1)中的轮胎,其中胎面部至少具有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第一橡胶层构成胎面表面,第二橡胶层设置为在径向上与第一橡胶层的内侧相邻;(3)根据上述(2)中的轮胎,其中构成第一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丙酮萃取量AE
T
与构成第二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丙酮萃取量AE
B
之间的差值(AE
T

AE
B
)为5至20质量%;(4)根据上述(2)或(3)中的轮胎,其中构成第一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包含液体聚
合物;(5)根据上述(1)至(4)任一项中的轮胎,其中主沟槽的至少一个槽壁上设有凹部,该凹部向沟槽边缘的在沟槽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凹进,沟槽边缘位于胎面部的胎面上;主沟槽的总凹进量为沟槽宽度的0.10至0.90倍,沟槽宽度为主沟槽的沟槽边缘之间的长度;(6)根据上述(1)至(5)任一项中的轮胎,其中第一槽壁为主沟槽的一个槽壁,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向沟槽边缘的在沟槽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凹进,沟槽边缘位于胎面部的胎面上;第一凹部具有在沟槽宽度方向上最向外侧凹进的最深部,其中,从沟槽边缘起的凹进量随着从最深部向轮胎圆周方向的两侧推移而逐渐减小;(7)根据上述(6)中的轮胎,其中最深部的凹进量为沟槽宽度的0.10至0.50倍,槽宽为主沟槽的沟槽边缘之间的长度;(8)根据上述(6)或(7)中的轮胎,其中第一槽壁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向沟槽边缘的在沟槽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凹进,从沟槽边缘起的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凹进量恒定;(9)根据上述(8)中的轮胎,其中第二凹部的最大凹进量小于第一凹部最深部的凹进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生产了如下轮胎,该轮胎包含由橡胶层构成的胎面,橡胶层在热劣化后的硬度变化处于规定范围内,并且其沟槽形状使磨损后的海部比率相对于全新使用的轮胎的海部比率处于规定范围内,以此提供磨损后仍具有良好转向稳定性的轮胎,而且抑制了磨损后湿地性能的下降。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胎面部的横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沟槽的平面放大图。图3为图2沿线A

A截取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沟槽的平面放大图。图5(a)为图4沿线B

B截取的剖面图。图5(b)为图4沿线C

C截取的剖面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沟槽的平面放大图。图7为图6沿线D

D截取的剖面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胎面部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轮胎包括胎面部,其中胎面部具有至少一个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其中,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海部比率被定义为S0(%),胎面部的主沟槽深度磨损至全新使用的轮胎的主沟槽深度的50%时的海部比率被定义为S
50
(%),S
50
/S0=1.05至1.40,优选为1.07至1.37,更优选为1.10至1.35,进一步优选为1.15至1.33,特别优选为1.18至1.31;其中,将根据JIS K 6253

3:2012,在23℃下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0,橡胶片通过从最靠近全
新使用轮胎的赤道面的陆部切割出在轮胎径向上形成胎面部的所有橡胶而获得;将通过对新轮胎的橡胶片在80℃空气中热老化168小时并自然冷却至23℃,然后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
50
,则Hs
50
/Hs0=1.10至1.25,优选为1.10至1.22,更优选1.10至1.19,进一步优选为1.10至1.17。
[0011]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海部比率S0(a sea ratio S0)”是指当主沟槽相对于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胎面部2的所有包埋沟槽的总胎面接地面积磨损至50%时,所有沟槽能够残留的总沟槽面积的比例(%)。换言之,当主沟槽磨损至50%时,未残留的沟槽面积不包括在沟槽面积的总和中。此外,“海部比率S
50”是指,相对于当主沟槽磨损至50%时的胎面部2的所有包埋沟槽的总胎面接地面积,此时残留的所有沟槽的总沟槽面积。此外,在胎面部2具有多个主沟槽的情况下,各个主沟槽的深度不同,此处,“主沟槽”是指最深的沟槽,而主沟槽磨损到50%的状态是指接地面上每一个陆部被磨损了对应于主沟槽被磨损至50%时的厚度的状态。
[0012]尽管测定海部比率S0和海部比率S
50
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轮胎的接地形状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获得:将轮胎安装到标准轮辋上,然后对乘用车轮胎用230千帕的压力填充轮胎,或对轻型卡车或厢式货车用标准内压(最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胎面部,其中,胎面部具有至少一个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延伸的主沟槽;将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胎面接地面的海部比率定义为S0(%),胎面部的主沟槽深度磨损至全新使用的轮胎的主沟槽深度的50%时的海部比率定义为S
50
,S0和S
50
的单位为%,则S
50
/S0=1.05至1.40;将根据JIS K 6253

3:2012,在23℃下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0,橡胶片通过从最靠近全新使用的轮胎的赤道面的陆部切割出在轮胎径向上形成胎面部的所有橡胶而获得,将通过对新轮胎的橡胶片在80℃空气中热老化168小时并自然冷却至23℃,然后将A型硬度计从接地面一侧按压在橡胶片上所测得的橡胶硬度定义为Hs
50
,则Hs
50
/Hs0=1.10至1.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至少具有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构成胎面表面,所述第二橡胶层设置为在径向上与第一橡胶层的内侧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构成所述第一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丙酮萃取量AE
T
与构成所述第二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丙酮萃取量AE
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秀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