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050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面板包含薄膜基材、第一导体层以及第二导体层。薄膜基材上定义显示区以及周边区,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以及厚度。第一导体层设置于第一表面,并包含多个第一走线设置于周边区。第二导体层设置于第二表面,并包含多个第二走线设置于该周边区。薄膜基材在第一走线中的一者与第二走线之间的交错区具有至少一沟槽。沟槽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并具有一深度。深度介于约2.5μm与约厚度的二分之一之间。借此,薄膜基材即可于周边区形成彼此间无短路的走线。此间无短路的走线。此间无短路的走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触控模块的多元发展,其已成熟应用在工业电子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上。结合各式应用于中大尺寸产品搭载的触控产品将越来越普遍。
[0003]目前主流的电容式触控技术之一为薄膜式(Film Type)。薄膜式触控面板是将触控层(例如氧化铟锡(ITO))制作于两片薄膜上,外层再添加例如玻璃的盖板进行保护,所以又称为GFF(Glass

Film

Film)结构。然而,采用前述GFF结构的触控显示装置总共需要三张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层,因此会有光学差与成本高等问题;于因应下一世代超薄薄膜触控快速生产需求,如何针对超薄薄膜触控导入一快速图案化制程更为重要。
[000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揭露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解决上述问题的触控面板与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包含薄膜基材、第一导体层以及第二导体层。薄膜基材上定义显示区以及周边区,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以及厚度。第一导体层设置于第一表面,并包含多个第一走线设置于周边区。第二导体层设置于第二表面,并包含多个第二走线设置于该周边区。薄膜基材在第一走线中的一者与第二走线之间的交错区具有沟槽。沟槽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并具有一深度。深度介于约2.5μm与约厚度的二分之一之间。
[0007]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走线包含多个接脚结构以及接地线。第一走线中的前述者为接地线。
[0008]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沟槽位于第一表面上,并与接地线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对齐。
[0009]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沟槽与接地线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错开。
[0010]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层进一步包含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与第一金属层是依序叠合于第一表面上,且于周边区中共同形成第一走线。第二导体层进一步包含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与第二金属层是依序叠合于第二表面上,且于周边区中共同形成第二走线。
[0011]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于显示区中包含多个第一轴向电极。第二电极层于显示区中包含多个第二轴向电极。
[0012]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为纳米银线电极层。
[0013]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沟槽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一走线中的两相邻者之间具有间隙。沟槽与间隙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对齐。
[0014]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沟槽位于第二表面上。第二走线中的两相邻者之间具有间隙。沟槽与间隙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对齐。
[0015]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沟槽位于第二表面上,并与第二走线中的一者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上对齐。
[0016]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薄膜基材的厚度介于约12.5μm与约125μm之间。
[0017]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进一步包含一保护层。保护层覆盖第一走线。
[0018]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呈框型,并覆盖第一走线远离薄膜基材的一侧以及第一走线的内缘。
[001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包含:于薄膜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导体层,其中薄膜基材具有厚度,且其上定义显示区以及周边区;以及对第一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以于周边区中形成多个第一走线,并于第一表面上形成具有深度的至少一沟槽,其中深度介于约2.5μm与约厚度的二分之一之间。
[0020]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薄膜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导体层的步骤包含:于薄膜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电极层于显示区中;以及于第一电极层上形成第一金属层。对第一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的步骤是蚀刻第一金属层与第一电极层,致使第一金属层与第一电极层于周边区中共同形成第一走线。
[0021]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含:于薄膜基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导体层,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分别位于薄膜基材的相反两侧;以及对第二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以于周边区中形成多个第二走线。
[0022]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的步骤是晚于对第一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的步骤,并使得第一走线的电阻值增加约5%以内。
[0023]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的步骤是晚于对第二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的步骤,并使得第二走线的电阻值增加约5%以内。
[0024]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于薄膜基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导体层的步骤包含:于薄膜基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电极层于显示区中;以及于第二电极层上形成第二金属层。对第二导体层进行激光蚀刻制程的步骤是蚀刻第二金属层与第二电极层,致使第二金属层与第二电极层于周边区中共同形成第二走线。
[0025]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沟槽位于薄膜基材在第一走线中的一者与第二走线之间的交错区。
[0026]综上所述,于本揭露的触控面板中,两导体层分别设置于薄膜基材的相对两表面上,并通过双面激光蚀刻而在显示区与周边区中分别制作出电极与走线。因此,本揭露的触控面板相较于已知的GFF结构少了一张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层以及一张基材,因此可以节省成本。另外,本揭露于薄膜基材有效利用激光蚀刻干净周边区走线图案,以形成彼此间无短路的走线。同时,本揭露具有优异激光控制技术使薄膜基材即使吸收
能量形成浅层沟槽,通过控制沟槽深度与薄膜基材厚度间关是以确保不影响薄膜基材的力学结构。本揭露的深度控制技术取决于本揭露激光制程能有效控制沟槽深度及基材厚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即下文中的D<1/2T),以确保薄膜基材保有足够力学结构。并且,本揭露教导了因应薄膜基材厚度去调控沟槽深度技术思想,提供超薄双面快速激光制程量产突破性。
[0027]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揭露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0028]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29]图1A为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1B为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31]图2为绘示图1A中的触控面板的部分元件的正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薄膜基材,其上定义一显示区以及一周边区,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以及一厚度;一第一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并包含多个第一走线设置于该周边区;以及一第二导体层,设置于该第二表面,并包含多个第二走线设置于该周边区;其中该薄膜基材在该些第一走线中的一者与该些第二走线之间的一交错区具有至少一沟槽,该沟槽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中的一者上,并具有一深度,其中该深度介于约2.5μm与约该厚度的二分之一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走线包含多个接脚结构以及一接地线,且该些第一走线中的该者为该接地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位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与该接地线的一边缘在垂直于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上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与该接地线在垂直于该第一表面的该方向上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体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一金属层以及一第一电极层,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一金属层是依序叠合于该第一表面上,且于该周边区中共同形成该些第一走线,该第二导体层进一步包含一第二金属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其中该第二电极层与该第二金属层是依序叠合于该第二表面上,且于该周边区中共同形成该些第二走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于该显示区中包含多个第一轴向电极,且该第二电极层于该显示区中包含多个第二轴向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为纳米银线电极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位于该第一表面上,该些第一走线中的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隙,且该沟槽与该间隙在垂直于该第一表面的一方向上对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位于该第二表面上,该些第二走线中的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隙,且该沟槽与该间隙在垂直于该第二表面的一方向上对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位于该第二表面上,并与该些第二走线中的一者的一边缘在垂直于该第二表面的一方向上对齐。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基材的该厚度介于约12.5μm与约125μm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良珍张羽吴菲朕高超林义忠
申请(专利权)人: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