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07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包括下车体、上车体、换向装置;上车体安装有第一组车轮,下车体具有第二组车轮;换向装置包括换向凸轮、凸轮电机、换向轴;换向凸轮包括换向凸轮本体、凸轮轴;自换向凸轮本体边缘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围绕凸轮轴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的槽口位置与凸轮轴的距离大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底位置与凸轮轴的距离;所述换向凸轮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换向凸轮位于第一位置时,换向轴位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底,第二组车轮的底部低于第一组车轮的底部;当所述换向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换向轴位于第一定点位置,所述第二组车轮的底部高于第二组车轮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换向凸轮的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换向凸轮的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换向凸轮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


[0001]本技术涉及仓储货架储存和收取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贸易交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仓储货架呈密集存储,为了实现对于货物的存储和收取,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是智能穿梭车,也称为行走小车。专利申请号为201820609662.2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具有顶升平台的行走小车,通过设置顶升凹轮与顶升轴的配合实现顶升平台上下伸缩到达符合的高度以便于取放货物;通过设置换向凸轮来实现小车在母道与子道之间切换。该专利的涉及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小车顶部平台的伸缩以及换向的实现,但是经过具体使用发现,虽然采用该换向凸轮进行换向作业相对于其他换向机构能够起到更稳定的效果,却因为采用了换向凸轮而导致:相对于其他换向结构,由于换向凸轮的存在需要使小车内部腾出较大的空间用以放置换向凸轮,导致小车壳体在车轮所在位置之内有限的内部空间被占用过多,且不利于相同规格的小车整体外形进一步小型化的设计。为了便于适应现有越来越密集的仓储货架的空间状态,且同时保证行走小车在仓储货架之间稳定的实现对于货物的存储和收取;针对以上问题,亟需对于行走小车的小型化和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通过削减换向凸轮的外径降低换向凸轮的占用空间从而进一步使得整个行走小车得以小型化。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件,包括下车体、安装于下车体上的上车体、位于上车体与下车体之间的换向装置;所述上车体的两侧面安装有第一组车轮,下车体的两端面具有第二组车轮,第一组车轮的转动轴与第二组车轮的转动轴垂直;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安装在上车体上的换向凸轮、带动换向凸轮转动的凸轮电机、固定于下车体上的换向轴;所述换向凸轮包括换向凸轮本体、位于换向凸轮本体中央位置的凸轮轴;自换向凸轮本体边缘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围绕凸轮轴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的槽口位置与凸轮轴的距离大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底位置与凸轮轴的距离;该第一弧形槽沿弧形向外延伸贯穿凸轮本体边缘形成一个开放的槽口,所述换向凸轮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转动;所述换向轴插入第一弧形槽内;所述凸轮轴固定在上车体上;当换向凸轮位于第一位置时,换向轴位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底,所述第二组车轮的底部低于第一组车轮的底部;当所述换向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换向轴位于第一定点位置,所述第二组车轮的底部高于第二组车轮的底部;所述第一定点位置为位于换向凸轮外周边缘且处于第一弧形槽槽底与凸轮轴的连线方向上远离第一弧形槽槽底的位置。
[0005]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换向凸轮同轴设置的顶升凸轮;所述载货台向下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顶升轴;所述顶升凸轮包括围绕凸轮轴设置的第二弧形槽,该第二弧形槽的两端
分别为内端和外端,且内端到凸轮轴距离小于外端到凸轮轴的距离;所述顶升凸轮在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间转动;所述顶升轴插入第二弧形槽内;当顶升凸轮位于第三位置时,顶升轴位于第二弧形槽的内端处,所述载货台与上车体顶部处于同一高度;当顶升凸轮位于第四位置时,顶升轴位于第二弧形槽的外端处,所述载货台高于的上车体顶部。
[0006]进一步的,顶升凸轮上还设有自第二弧形槽的外端继续延伸的第三弧形槽,且顶升轴在第三弧形槽内移动时,顶升轴与凸轮轴的距离始终相等;所述换向凸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顶升轴位于顶升凸轮的第三弧形槽中;所述换向凸轮继续转动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顶升轴位于第二弧形槽与第三弧形槽内端的连接处;所述换向凸轮继续转动,换向轴自第一定点位置沿换向凸轮边缘移动到第二定点位置;所述顶升轴自第二弧形槽的内端移动至第二弧形槽的外端;所述第二定点位置处于第一定点位置与第三定点位置沿换向凸轮外周边缘形成的连线上,且第一定点位置到凸轮轴的距离与第二定点位置到凸轮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三定点位置处于第一弧形槽口远离的凸轮轴的一侧位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向装置中的换向凸轮设有两对,并且每一对换向凸轮两两设置于上车体的两端;顶升凸轮设有两对,并且每一对顶升凸轮两两设置于上车体的两端。
[0008]进一步的,第二弧形槽外端内到凸轮轴的距离大于第三弧形槽到凸轮轴的距离。
[0009]进一步的,换向凸轮本体包括第一顶面、第一底面、连接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包括五个面;
[0010]第一面为长方形;与第一面的一端部连接的第二面为向凸轮轴方向弯曲的弧形面;与第二面远离第一面的端部连接的第三面为围绕凸轮轴的弧形面;与第三面远离第二面的端部连接的第四面为第一弧形槽的表面;一端与第一面另一端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四面端部连接的第五面为围绕凸轮轴外围的弧形面。
[0011]进一步的,顶升凸轮包括第二顶面、第二底面、连接第二顶面与第二顶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六面与第七面,第六面为长方形,第七面为围绕凸轮轴设置的弧形面;第一面的一端与第七面的一端连接,第七面的另一端与第一面的另一端相连。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优点在于,相对于
技术介绍
中的行走小车的换向凸轮,基于同等规格换向轴基础上,本专利中的换向凸轮的仅设置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槽口处未设定围绕凸轮轴延伸的弧形槽,整个换向凸轮的外周边缘不包括延伸的弧形槽对应的外侧边,通过削减该侧边从而达到换向凸轮部分外周边缘小型化的目的,同时通过设计换向凸轮的形状保证实现小车行走在子道和母道的稳定切换。
附图说明
[0013]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行走小车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行走小车中换向凸轮与顶升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行走小车处于母道状态的示意图,图3(a)为换向凸轮在行走小车处于母道状态时对应的状态图,图3(b)为顶升凸轮在行走小车处于母道状态时对应的状态图;
[0016]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行走小车处于子道且不顶升货物的状态示意图,图4(a)为换向凸轮在行走小车处于子道且不顶升货物的状态时对应的状态图,图4(b)为顶升
凸轮在行走小车处于子道且不顶升货物的状态时时对应的状态图;
[0017]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述行走小车处于子道且顶升货物的状态示意图,图 5(a)为换向凸轮在行走小车处于子道且顶升货物的状态时对应的状态图,图5 (b)为顶升凸轮在行走小车处于子道且顶升货物的状态时时对应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小车包括下车体2、位于下车体2上的上车体1、位于下车体2与上车体1之间的换向装置。
[0020]具体的,上车体1上设置第一组轮11,下车体2上设置第二组轮12;所述的第一组轮11包括分别位于上车体1两侧的四对子道行走轮,四对子道行走轮中包括通过电机提供驱动的两对主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向行走穿梭车,包括下车体、安装于下车体上的上车体、位于上车体与下车体之间的换向装置;所述上车体的两侧面安装有第一组车轮,下车体的两端面安装有第二组车轮,第一组车轮的转动轴与第二组车轮的转动轴垂直;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安装在上车体上的换向凸轮、带动换向凸轮转动的凸轮电机、固定于下车体上的换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凸轮包括换向凸轮本体、位于换向凸轮本体中央位置的凸轮轴;自换向凸轮本体边缘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围绕凸轮轴的第一弧形槽;该第一弧形槽沿弧形向外延伸贯穿凸轮本体边缘形成一个开放的槽口,第一弧形槽的槽口位置与凸轮轴的距离大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底位置与凸轮轴的距离;所述换向凸轮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转动;所述换向轴插入第一弧形槽内;所述凸轮轴固定在上车体上;当换向凸轮位于第一位置时,换向轴位于第一弧形槽的槽底,所述第二组车轮的底部低于第一组车轮的底部;当所述换向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换向轴位于第一定点位置,所述第二组车轮的底部高于第二组车轮的底部;所述第一定点位置为位于换向凸轮外周边缘且处于第一弧形槽槽底与凸轮轴的连线方向上远离第一弧形槽槽底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行走穿梭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换向凸轮同轴设置的顶升凸轮、安装于上车体上的载货台;所述载货台向下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顶升轴;所述顶升凸轮包括围绕凸轮轴设置的第二弧形槽,该第二弧形槽的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且内端到凸轮轴距离小于外端到凸轮轴的距离;所述顶升凸轮在第三位置及第四位置间转动;所述顶升轴插入第二弧形槽内;当顶升凸轮位于第三位置时,顶升轴位于第二弧形槽的内端处,所述载货台与上车体顶部处于同一高度;当顶升凸轮位于第四位置时,顶升轴位于第二弧形槽的外端处,所述载货台高于的上车体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向行走穿梭车,其特征在于,顶升凸轮上还设有自第二弧形槽的内端围绕凸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宏建周琪施天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音飞储存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