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86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包括不闭合的加热圈本体,加热圈本体具有两个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圈本体的缺口;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电源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加热圈本体外部的填补段,所述缺口位置与所述填补段位置内外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避开填补段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不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填补段,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外部填补所述缺口,从而使得所述加热圈本体围成的区域内温度都能达到要求,管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更加均匀。均匀。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


[0001]本技术属于弯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

技术介绍

[0002]弯管机构包括冷弯机和热弯机。热弯机一般包括机身、位于机身前端位置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设置在转臂上,转臂带动夹持机构转动。机身上还设置推动管道移动的进给机构以及对管道进行加热的中频感应加热圈。感应加热圈一般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现有的用于弯管的感应加热圈一般包括圈体,圈体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一般情况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感应加热圈内还设置有冷却通道以及沿着圈体设置的喷口。
[0003]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接触,圈体两端也不能接触引起短路,所以现有的感应加热圈的圈体都是不闭合的,具有缺口。加热过程中圈体的缺口处不发热,管道对应缺口处的受到的热量会比别处少,导致加热不充分,加热温度达不到要求,影响管道加热后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包括不闭合的加热圈本体,加热圈本体具有两个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圈本体的缺口;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电源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加热圈本体外部的填补段,所述缺口位置与所述填补段位置内外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避开填补段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不接触。
[0006]所述填补段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所述填补段靠近加热圈本体的内侧面和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的外圈侧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厘米。
[0007]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下纵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上纵向连接杆;其中所述下纵向连接杆与所述加热圈本体任一端的外侧面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杆包括所述填补段,所述上纵向连接杆可以与所述电源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中心圆所在平面。
[0008]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下轴向连接杆、下竖向连接杆、上轴向连接杆、上竖向连接杆;其中所述下轴向连接杆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另一端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连接;所述上竖向连接杆可以与电源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横向连接杆穿过所述下轴向连接杆、下竖向连接杆、上轴向连接杆围城的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中心圆所在平面倾斜或者垂直设置。
[0009]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纵向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竖向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上纵向连接杆和所述上竖向连接杆之间设置绝缘板。
[0010]所述加热圈本体中空其内设置腔体,加热圈本体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进口通道,
加热圈本体的内圈一侧设置与腔体连通的喷孔;所述腔体内围绕进口通道位置设置腔体中间壁,腔体中间壁和加热圈本体的内壁构成包括进口通道的稳压腔体,腔体的其他部分为冷却腔体;腔体中间壁上设置使稳压腔体和冷却腔体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中空,其中设置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稳压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也设置进口通道。
[0011]所述弯管感应加热圈为中频感应加热圈。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设置填补段,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外部填补所述缺口,从而使得所述加热圈本体围成的区域内温度都能达到要求,管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图。
[0015]图3是图2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是图2的右视图(隐藏第一连接杆)。
[0017]图5是图1的俯视图。
[0018]其中,1是进口通道、2是加热圈本体、20是缺口、21是第一端面、22是第二端面、3是第一连接件、30是下纵向连接杆、31是横向连接杆、32是上纵向连接杆、4是绝缘板、5是第二连接件、50是下轴向连接杆、51是下竖向连接杆、52是上轴向连接杆、53是上竖向连接杆、6是连接横板、7是稳压腔体、8是冷却腔体、9是喷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述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术语“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者“上方”或者“上面”等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或“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外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描述中使用的术语比如“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

5所示,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包括不闭合的加热圈本体2,加热圈本体2具有两个
端面: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圈本体2的缺口20;所述加热圈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电源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件3包括设置在加热圈本体2外部的填补段,所述缺口20位置与所述填补段位置内外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5避开填补段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不接触。本技术中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中任一设置填补段即可。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只是为了在名称上区分两个连接件,任一连接件是第一连接件3,另外的连接件就是第二连接件5。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也是这样,只是为了在名称上有区分。其中填补段可以是倾斜或者水平的杆状,也可以是圆弧形状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从外部包围缺口20位置即可。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必须不接触避免短路,所以第二连接件5需要避开第一连接件3的位置。本技术中设置填补段,从所述加热圈本体2的外部填补所述缺口20,从而使得所述加热圈本体2围成的区域内温度都能达到要求,管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更加均匀。
[0021]所述填补段靠近所述缺口20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所述填补段靠近加热圈本体2的内侧面和所述加热圈本体2的两端的外圈侧面之间的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包括不闭合的加热圈本体,加热圈本体具有两个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圈本体的缺口;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连接电源的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加热圈本体外部的填补段,所述缺口位置与所述填补段位置内外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避开填补段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补段靠近所述缺口的位置,所述填补段靠近加热圈本体的内侧面和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两端的外圈侧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下纵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上纵向连接杆;其中所述下纵向连接杆与所述加热圈本体任一端的外侧面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杆包括所述填补段,所述上纵向连接杆可以与所述电源连通;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中心圆所在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下轴向连接杆、下竖向连接杆、上轴向连接杆、上竖向连接杆;其中所述下轴向连接杆与所述加热圈本体的另一端的左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立张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万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