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81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包括可旋转的筒状结构和高温余热加热装置;其中,筒状结构为倾斜设置的卧式筒状结构或竖直设置的立式筒状结构,当筒状结构为卧式筒状结构时,在卧式筒状结构倾斜向上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卧式筒状结构倾斜向下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当筒状结构为立式筒状结构时,在立式筒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立式筒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高温余热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和/或第二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的骨料质量差、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以及能耗高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处理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天然砂石骨料被大量消耗,工程建设每年消耗量约70亿吨,造成天然骨料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桥梁、房屋等混凝土建筑物拆除重建,产生数以亿吨计的大量废弃混凝土,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与日俱增。废弃混凝土简单填埋或露天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运费高昂,也对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危害。开展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如生产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0003]目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方法包括简单机械破碎筛分法(专利CN111825360A)、化学强化处理法(专利CN108298849A、CN111747668A)、高温强化处理法(专利CN103626413B、CN209854006U)等。简单机械破碎筛分法得到的再生骨料棱角多、组分中含有难以分开的水泥砂浆,孔隙率高、吸水率大、微细裂纹多,导致其性能显著低于天然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强度低,只能用于低等级混凝土制备。化学强化处理法通过使用化学试剂浸泡进行强化处理,进而提高再生骨料的品质,但成本较高,且有二次污染物产出。高温强化处理法将初步破碎后的混凝土经过高温烘箱加热或微波加热等高温处理后再进行碾磨筛分处理,大大提高了再生骨料品质,但存在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以解决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的骨料质量差、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以及能耗高等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包括可旋转的筒状结构和高温余热加热装置;其中,
[0006]所述筒状结构为倾斜设置的卧式筒状结构或竖直设置的立式筒状结构;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防腐蚀层;
[0007]当所述筒状结构为卧式筒状结构时,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倾斜向上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倾斜向下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当所述筒状结构为立式筒状结构时,在所述立式筒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立式筒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0008]所述高温余热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和/或第二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其中,
[0009]所述第一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内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高温余热通道;在所述高温余热通道靠近所述出料
口一端的上端口设置有第一高温余热进口;在所述高温余热通道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下端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高温余热出口;
[0010]所述第二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中部的内部中空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高温余热进口和第二高温余热出口;所述第二高温余热进口靠近所述第一高温余热进口,所述第二高温余热出口靠近所述第一高温余热出口。
[0011]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当所述筒状结构为倾斜设置的卧式筒状结构时,在所述套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0012]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口之间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设置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的外侧壁上。
[0013]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设置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的外侧壁上。
[0014]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第一高温余热进口处连接有第一余热进入管,在所述第二高温余热进口处连接有第二余热进入管;所述第一余热进入管和所述第二余热进入管均与高温余热的热源管道连接。
[0015]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第一高温余热出口处连接有第一余热流出管,在所述第二高温余热进口处连接有第二余热流出管;所述第一余热流出管和所述第二余热流出管均与废余热处理装置连接。
[0016]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转盘为呈螺旋结构的螺旋转盘。
[0017]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卧式筒状结构的倾斜角为0~8
°

[001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卧式筒状结构的转速为0.2

2r/min。
[0019]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蒸发水出口。
[0020]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通过预除杂处理将废弃混凝土中的铁质杂质和非铁质杂质除去,通过利用高温废热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高温强化,得到高品质再生骨料;由于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所用热源为高温余热资源,不同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微波加热、高温烘箱烘干、化石燃料燃烧烟气加热等技术手段,不消耗宝贵的化石燃气及电能,能耗较低;高温余热资源与废弃混凝土块不直接接触,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尾气处理简单,二次污染少。本技术具有提高经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的品质、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1]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时的方法流程图;
[0027]图6为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8]在附图中,1

筒状结构,11

进料口,12

出料口,13

蒸发水出口,2

套筒,21

进口,22

出口,3

高温余热通道,31

第一高温余热进口,32

第一高温余热出口,4

转盘,41

第二高温余热进口,42

第二高温余热出口,5

保温层。
[0029]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
[0031]针对前述提出的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的骨料质量差、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旋转的筒状结构和高温余热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筒状结构为倾斜设置的卧式筒状结构或竖直设置的立式筒状结构;在所述筒状结构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防腐蚀层;当所述筒状结构为卧式筒状结构时,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倾斜向上的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卧式筒状结构倾斜向下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当所述筒状结构为立式筒状结构时,在所述立式筒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立式筒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高温余热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和/或第二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内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高温余热通道;在所述高温余热通道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上端口设置有第一高温余热进口;在所述高温余热通道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下端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高温余热出口;所述第二高温余热加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中部的内部中空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高温余热进口和第二高温余热出口;所述第二高温余热进口靠近所述第一高温余热进口,所述第二高温余热出口靠近所述第一高温余热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高温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筒状结构为倾斜设置的卧式筒状结构时,在所述套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晓花佳陈学刚代文彬邹毅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