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694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设计合理、应用灵活、成本增加不多但却能有效保护发光二极管过热损坏的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含有电源模块和发光二极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所述温度控制开关连接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也可连接在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组的输入端之间;还可串联在发光二极管组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灯具照明、信号指示、装饰广告,也可应用于仪器设备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主要适用于灯具照明、信 号指示、装饰广告,也可应用于仪器设备等。技术背景发光二极管因其亮度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等优势,用发光二极管组成 的照明设备颇具发展前景。在目前情况下, 一般是将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模 块直接安装在灯具内部,由于发光二极管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如 果这些发光;极管产生的热能不能及时排出,整个灯具将持续增温, 一旦温度 超过发光二极管的极限温度时,发光二极管就会立即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 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路设计合理、应用灵活、成 本增加不多但却能有效保护发光二极管过热损坏的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含有电源模 块和发光二极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所述温度控制开关连接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也可连接在电源模块的输出 端与发光二极管组的输入端之间;还可串联在发光二极管组的中间。所述温度控制开关具有外壳,其内装有拱形的双金属盘,外壳上面压有陶 瓷绝缘体,在陶瓷绝缘体的中心嵌一陶瓷转换销,其底部压住双金属盘,上面 抵住水平设置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一端与一个端子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 通过触点与另一个端子底部连接,所述两端子通过玻璃顶盖约束定位。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由桥式整流电路Bp电容C2、 C3、电感L,构成的整流 滤波电路,缓冲电路D!、 D2,变压器T,,专用恒流驱动芯片IC!,光耦Up由 电阻R7、 Rs和三极管Q,构成的采样电路;其中二极管D,、 D2连接变压器T^ 的主线圈,二极管D4接变压器T,的辅助线圈,二极管D5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 圈;专用恒流驱动芯片IC,的4脚Vdd电源取自辅助变压器绕组和二极管-电容 器电路,IQ的脚1、脚2是芯片中MOS管的源极,脚5、脚6、脚7、脚8是 MOS管的漏极,脚3是反馈脚FB。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原照明电路中增加了温度控制开关,可 根据电路中发光二极管的温度变化自动切断或接通电路,不仅保护了发光管免 受损坏,还降低了能耗。电路设计合理,安装简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在 总的专利技术构思及目的下,所述温控开关可布置在电路的不同部位,以适应不同 的要求。此外,所述温控开关还具有感温快、电阻小、动作迅速、安全可靠、 不拉弧、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中温度控制开关的结构图。 图5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原理图。 图6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原理图。 图7本技术实施例3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源模块2、发光二极管组3和 温度控制开关1,具体应用时其电路可根据需要有多种选择,如所述温度控制 开关1连接在电源模块2的输入端(见图1);或所述温度控制开关1连接在电 源模块2的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组3的输入端之间(见图2);还可以是所述温 度控制开关1串联在发光二极管组3的中间(见图3)。如图4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的温度控制开关1具有外壳1-1,其内装有 拱形的双金属盘l-3,外壳上面压有陶瓷绝缘体1-2,在陶瓷绝缘体的中心嵌一 陶瓷转换销1-4,其底部压住双金属盘,上面抵住水平设置的接触臂1-5,所述 接触臂一端与一个端子1-7的底部焊接,另一端通过触点1-6与另一个端子1-7 底部连接,所述两端子通过玻璃顶盖1-8与外壳连接。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双 金属盘l-3根据热胀冷縮原理会升高或下降,从而通过陶瓷转换销1-4、接触臂 1-5、触点l-6带动端子l-7上下移动,使电路接通或断开。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屈5所示,本例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由桥式整流电路B^电容C2、 C3、 电感L,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缓冲电路D,、 D2,变压器Tp专用恒流驱动芯片Id,光耦Ui,由电阻R7、 Rs和三极管Qi构成的采'样电路。其中二极管Di、 D2相对而接构成的缓冲电路可以有效地防护反射电压和漏电感 产生的峰值电压,D2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的主线圈,二极管D4接变压器T\ 的辅助线圈,二极管D5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专用恒流驱动芯片IC,(型号VIP22)是一个单封装的产品,在同一芯片 上整合了一个专用电流式PWM控制器和一个高压功率场效应MOS晶体管,该 芯片是为在10W以内二次输出功率的电源中使用而专门优化设计的,VIP22可 与光耦合器配合使用,对电流/电压进行精度调节;VIP22采用集成电流型P丽 控制器,对次级电压瞬变的响应速度快,在输出回路瞬变时保证输出电压变化 小于5%,该芯片特别适用于稳流方式输出。IQ的4脚Vdd电源取自辅助变压 器绕组和二极管04-电容器Q电路,Id的脚1、脚2是芯片中MOS管的源极, 脚5、脚6、脚7、脚8是MOS管的漏极,脚3是反馈脚FB。驱动工作时,Vdd 脚也就是脚4接受从辅助线圈来的信号,Cs起滤波作用,存在于输入电压和输 出电压之间的整个启动时间显著少,反馈脚FB对电流进行限制,即使输出电 压变化,输出电流的特征也能够维持。图5中,D6是一个稳定电压降的齐纳二极管,反馈是一个隔离式的逆向拓 扑结构,控制回路通过一个光耦合器U"型号PC817)实现的,用光耦进行输入 输出前后端隔离,确保输入和输出完全绝缘,该反馈回路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光 耦合器U,利用输出电流反馈到IQ的脚3。R7,R8为采样电阻,(^为采样三极管,使整个电路呈现NTC特性,Qi受热, 电流输出降低,确保LED不被损坏。在本例中,交流市电通过温度控制开关1输入到电源模块2,电源模块输 出的直流电为发光二极管组3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例的电路结构基本与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温度控制 开关1的输入端连接在电源模块2的输出端,也就是电容C6的两端,而温度控 制开关1的输出端连接在发光二极管组3的两端。详细电路不再重复叙述。实施例3、如图7所示,本例的电路结构同样与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温度控 制开关1连接在发光二极管组3的中间。详细电路不再重复叙述。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含有电源模块(2)和发光二极管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 度控制开关(1)连接在电源模块(2)的输入端。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 度控制开关(1)连接在电源模块(2)的输出端与发光二极管组(3)的输入端 之间。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 度控制开关(1)串联在发光二极管组(3)的中间。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开关(l)具有外壳(l-l),其内装有拱形的双金属盘(l-3),外壳上面压有陶瓷绝缘体(1-2),在陶瓷绝缘体的中心嵌一陶瓷转换销(1-4), 其底部压住双金属盘,上面抵住水平设置的接触臂(1-5),所述接触臂一端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过热保护电路,含有电源模块(2)和发光二极管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配红李再林陈少华莱莹沈天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五联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