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849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通路系统,包括用于深入血管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非波纹管与波纹管交替连接形成,或仅为波纹管。所述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形成手术器械进入血管顺畅的通道,可三维弯曲旋转管中设置波纹管,使得进入通道后可在三维空间内旋转和弯曲,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通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为申请日为2021年4月27日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2110488672.1)的分案。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手术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血管通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3]随着介入诊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与内科、外科齐名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
[0004]在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颈动脉有很多的弯曲迂回,手术器械较难到达病变部位,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0005]现今,专用于颈动脉穿刺器械较少,且内径较小,难以满足复杂病变情况下的联合治疗手术器械进入通道所需内径。研究表明,当患者的血管路径复杂时,比如为颈动脉迂曲、颈动脉弓为Ⅲ型弓或牛角弓等路径,会增加手术难度。一般的动脉穿刺组件在患者颈动脉为复杂路径时,动脉穿刺组件由于采用硬性鞘管,无法在弯曲部位进行适应性弯曲,影响手术质量;反之,在采用柔性管体在该位置弯曲后,鞘管无法固定在颈动脉迂曲位置,还是会影响手术质量,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0006]在介入手术过程中,股动脉或其他大血管也会存在很多的弯曲迂回,手术器械较难到达病变部位。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鞘管对弯曲部位路径复杂的血管适应性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血管通路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9]一种血管通路系统,包括用于深入血管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非波纹管与波纹管交替连接形成,或仅为波纹管。
[0010]本方案中,可三维弯曲旋转管中设置波纹管,使得进入通道后可在三维空间内旋转和弯曲,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波纹管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直型管、曲型管及直型管和曲型管的结合体中的任一种;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各固接一所述波纹管。
[0012]本方案中,波纹管至少具有两个,从而血管通路系统可适应多个弯度,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连接管还能够保证血管通路系统的刚度,辅助血管通路系统进行定位,防止因定位不可靠导致压缩波纹管影响到手术质量的情况。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两个所述波纹管和一个所述连接管构成;
[0014]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具有多个所述连接管,相邻的连接
管通过一个波纹管连接。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通路系统还包括第一直管和输入部,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的一端固定并连通,所述输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固定连接并相连通,另一端具有输入支管;
[0016]所述输入部包括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另一端形成多个所述输入支管,各所述输入支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0017]本方案中,输入部对应血管通路系统的操作端,输入部与进入通道相连通,输入支管可供介入治疗医疗器械或其他设备插入。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支管为两个,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
[0019]或者,所述输入支管为三个,其中一输入支管与第一直管同轴设置,另外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设置;
[0020]或者,所述输入支管为四个,并两两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通路系统还包括可收缩气囊和气管,所述可收缩气囊套接在所述第一直管上,所述气管连通所述可收缩气囊,所述可收缩气囊被设置为经由所述气管充气后贴合血管,经由所述气管排气后贴附于所述第一直管上。
[0022]本方案中,可收缩气囊充气后与血管过盈配合,从而帮助输入鞘管更好地贴附于血管的内部并定位于血管处而不发生移位,进而便于治疗手术器械从鞘管进入到血管病变部位进行手术,实现复杂迂曲血管路径的建立顺畅的进入通道。释放掉可收缩气囊内的气体时,可收缩气囊收缩后贴附在鞘管的外壁上。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通路系统还包括第二直管和导引丝,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导引丝固定于所述第一直管的侧壁和/或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的侧壁和/或第二直管的侧壁。
[0024]本方案中,导引丝能够使血管通路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使血管通路系统能更顺利地进入血管。在血管通路系统自身长度较长的时候,导引丝使其不易弯折损坏,从而保证血管通路系统内形成稳定的进入通道。在波纹管处,导引丝游离于波纹管的内表面并贴合波纹管的内表面,可自由弯曲,在增强波纹管强度的同时增加波纹管的可操控性,并且,导引丝为丝状,不会阻碍波纹管的弯曲和旋转。换言之,导引丝增强了血管通路系统的支撑强度和可操控性。
[00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管的侧壁和/或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的侧壁和/或第二直管的侧壁具有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为管状或槽状,所述导引丝穿设于所述固定通道;
[0026]和/或,所述固定通道内置于所述血管通路系统的侧壁中,或凸出于所述血管通路系统的内壁;
[0027]和/或,所述血管通路系统具有两条相对设置的导引丝。
[00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通路系统还包括软管,所述软管与所述第二直管固定并连通。
[00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血管通路系统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血管通路系统基于
注塑、3D打印和铸造工艺中的任一种工艺制造成型。
[0030]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
[0031]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2]本专利技术中,可三维弯曲旋转管中设置波纹管,使得进入通道可在三维空间内旋转和弯曲,从而提高了对复杂路径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血管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血管通路系统的剖视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血管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血管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血管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血管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血管通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血管通路系统的剖视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血管通路系统100
[0043]第一直管1
[0044]可三维弯曲旋转管2
[0045]波纹管21
[0046]连接管22
[0047]第二直管3
[0048]导引丝4
[0049]固定通道5
[0050]软管6
[0051]输入部7
[0052]输入支管71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通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深入血管的可三维弯曲旋转管;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包括波纹管;所述血管通路系统还包括第一直管和输入部,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的一端固定并连通,所述输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管固定连接并相连通,另一端具有输入支管;所述输入部包括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另一端形成多个所述输入支管,各所述输入支管的延伸方向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通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还包括非波纹管,所述非波纹管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直型管、曲型管及直型管和曲型管的结合体中的任一种;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各固接一所述波纹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通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由两个所述波纹管和一个所述连接管构成;或者,所述可三维弯曲旋转管具有多个所述连接管,相邻的连接管通过一个波纹管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通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支管为两个,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设置;或者,所述输入支管为三个,其中一输入支管与第一直管同轴设置,另外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设置;或者,所述输入支管为四个,并两两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输入支管相对于第一直管的轴线对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通路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万川王春莹王强丁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火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