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17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球囊;所述球囊包括依次相接的远端部、中间段和近端部,所述中间段的部分外表面设有药物层;所述中间段的剩余部分的外表面、所述远端部、所述近端部以及所述导管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润滑层。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润滑层,以使得所述药物球囊导管在输送过程或者回撤过程中的摩擦阻力降低,易于移动。尤其是在通过迂曲路径时所述润滑层的润滑作用增强了所述药物球囊导管柔顺性,避免血管损伤,大大提高其回撤性能和推送性能,改善通过导管鞘的过鞘性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物球囊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药物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外周动脉疾病是因外周动脉局部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身体局部缺血的疾病,下指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会引起间歇性跛行、腿部或足下皮肤发冷、慢性疼痛和坏疽等症状。对此,介入性医疗方案是针对血管局部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
[0003]药物球囊导管是在传统的球囊扩张术或球囊成形术等介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球囊药物释放技术。该技术是以单剂量的抗组织增生紫杉醇药物涂覆于球囊表面、在球囊扩张的极短时间内快速、均一、足量地转移药物到靶血管壁,发挥长时间生物活性,从而起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达到预防再狭窄的功效。因此,药物球囊的这种一次性扩张和药物释放可有效避免因留置异物而引发的血管内炎症。并且,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具有单次给药,长期抑制作用;且无异物残留,不会引起炎症反应,为患者后续治疗留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0004]在临床实施过程中,为实现治疗血管狭窄的治疗效果,需将药物球囊导管推送至血管内靶病变部位,这就需要药物球囊导管本身具有优秀的推送性能。同时在药物球囊扩张使用后,还需要顺利地从血管中通过导管鞘撤出,这则需要药物球囊导管具有较好的回撤性能。然而,现有的药物球囊导管的推送性能和回撤性能有限。尤其在球囊导管通过迂曲血管时,较差的推送性会使球囊难以通过迂曲血管到达病变部位,且有损伤血管壁的副作用,影响手术过程与效果。并且,药物球囊本身带有药物涂层,则摩擦系数较大,影响其推送性能。以及,在球囊导管使用后,球囊无法恢复至使用前状态,在通过鞘口时也存在较大摩擦阻力,造成回撤困难,甚至造成血管损伤等问题。
[000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药物球囊导管,以提高其推送性能和使用后的回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球囊导管,以解决如何降低药物球囊输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如何提高药物球囊导管的推送性能和回撤性能,如何避免血管损伤以及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球囊;所述球囊包括依次相接的远端部、中间段和近端部,所述中间段的部分外表面设有药物层;所述中间段的剩余部分的外表面、所述远端部、所述近端部以及所述导管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润滑层。
[0008]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外管、内管和连接座;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所述球囊的近端部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的内腔,所述球囊的远端部与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近端连接。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球囊的远端部包括远端变径段和远端直管段,所述远端变径段通过所述远端直管段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的远端穿设于所述远端直管段;所述球囊的近端部包括近端变径段和近端直管段,所述近端变径段通过近端直管段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润滑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亲水涂层和第二亲水涂层;所述第一亲水涂层黏附于所述球囊和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
[0011]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药物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药物层、第三亲水涂层和第二药物层。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药物层的数量为多个,所有药物层在所述球囊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药物层的数量为多个,所有药物层在所述球囊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显影环,两个所述显影环的位置对应于所述中间段。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导管本体还包括应力扩散管,所述应力扩散管套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连接座的连接处。
[0016]可选的,在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中,所述外管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所述润滑层。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球囊;其中,所述球囊包括依次相接的远端部、中间段和近端部,所述中间段的部分外表面设有药物层;所述中间段的剩余部分的外表面、所述远端部、所述近端部以及所述导管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润滑层。可见,本技术通过将球囊的中间段的部分外表面设有药物层,除此之外的球囊的其他外表面均设置有所述润滑层,以使得所述药物球囊导管在输送过程或者回撤过程中的摩擦阻力降低,易于移动,还使得球囊在使用后,易于通过鞘口。此外,所述导管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也设有润滑层,进一步提高药物球囊导管的推送和回撤性能。尤其是在通过迂曲路径时所述润滑层的润滑作用增强了所述药物球囊导管柔顺性,避免血管损伤,大大提高其回撤性能和推送性能,改善通过导管鞘的过鞘性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药物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药物层和润滑层的覆盖位置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间段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近端部或远端部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为:
[0024]10

球囊;101

远端部;102

中间段;103

近端部;1011

远端变径段;1012远端直管段;1031

近端变径段;1032

近端直管段;201

外管;202

内管;202a

外层;202b

内层;202c

导丝通道;203

连接座;203a

第一通道;203b

第二通道;204

显影环;205

鲁尔接头;
206

应力扩散管;30

药物层;40

润滑层;M

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上的球囊;所述球囊包括依次相接的远端部、中间段和近端部,所述中间段的部分外表面设有药物层;所述中间段的剩余部分的外表面、所述远端部、所述近端部以及所述导管本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润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外管、内管和连接座;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穿设于所述外管的内腔,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近端连接;所述球囊的近端部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球囊的远端部与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远端部包括远端变径段和远端直管段,所述远端变径段通过所述远端直管段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内管的远端穿设于所述远端直管段;所述球囊的近端部包括近端变径段和近端直管段,所述近端变径段通过近端直管段与所述外管的远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恩利甄慧英鹿洪杰姚旭桂流峰陈珂朱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