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118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包括灌注导管、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灌注导管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灌注腔,且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形成有使所述灌注腔与外部连通的灌注孔;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均套设在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侧;所述医用装置上还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所述第一充盈腔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盈腔与所述第二球囊连通。所述医用装置可用于孙氏手术中以对破口累及降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进行治疗,其可以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其可以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其可以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张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是一种病情危急、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中层的夹层血肿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中65%

70%的患者在急性期因心脏压塞、心率失常等原因死亡,因此主动脉夹层的早期治疗非常有必要。目前对于主动脉夹层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Stanford B型夹层一般采用介入治疗,破口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Stanford A型夹层一般采用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与支架象鼻手术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0003]象鼻手术是指在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术时,在降主动脉内植入一段游离的人工血管,从而在二期降主动脉手术时不再需要深低温停循环。象鼻手术缩短了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了缺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是传统的象鼻手术因视野有限、进出针困难,容易导致主动脉壁撕裂,同时由于术中停循环时间长,极易导致术后脑并发症发生。现有技术中的孙氏手术是(即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夹层的经典术式,其进一步简化了手术过程,但该手术同样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的条件下进行。
[0004]目前,市面的用于孙氏手术中阻断主动脉的装置基本上仅针对于真腔返血,而对于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累及降主动脉的病例,不能阻止破口处返血,而破口处返血同样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度,不利于缩短吻合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装置,能够应用于破口累及降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缩短停循环的时间,同时提供清晰的是手术视野。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包括灌注导管、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灌注导管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灌注腔,且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形成有使所述灌注腔与外部连通的灌注孔;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均套设在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侧;所述医用装置上还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所述第一充盈腔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盈腔与所述第二球囊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盈腔和所述第二充盈腔均设置在所述灌注导管上,并沿所述灌注导管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灌注腔相互隔离。
[0008]可选地,所述灌注腔的远端端部具有开口,以使得所述灌注腔的远端的开口构成所述灌注孔。
[0009]可选地,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所述灌注孔。
[0010]可选地,所述灌注导管包括管身和头端部,所述头端部连接于所述管身的远端,且
所述头端部的外径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灌注腔从所述管身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头端部,所述第一充盈腔及所述第二充盈腔均在所述管身内延伸。
[0011]可选地,所述医用装置还包括接头组件,所述接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灌注导管的近端,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灌注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充盈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盈腔连通。
[0012]可选地,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应力扩散管和接头部,所述应力扩散管连接于所述灌注导管的近端,所述接头部与应力扩散管连接,且所述接头部包括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
[0013]可选地,所述灌注腔的内径为4mm~10mm。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球囊的远端在所述灌注导管的轴向上的距离为60mm~220mm。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球囊为顺应性球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医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17]前述的医用装置包括灌注导管、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灌注导管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灌注腔,且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形成有使所述灌注腔与外部连通的灌注孔;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均套设在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侧;所述医用装置上还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所述第一充盈腔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盈腔与所述第二球囊连通。将所述医用装置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时,利用所述第一充盈腔向所述第一球囊灌注充盈剂,以使所述第一球囊充盈至与象鼻支架的内壁贴合,从而将所述象鼻支架的内部分割为互不连通的两部分,阻断主动脉回血;使所述灌注导管与外部的循环机相连,可利用所述灌注腔对下半身进行血液灌注,由此无需进行深低温停循环便可以进行吻合操作,显著缩短手术过程中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下半身重要器官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当主动脉夹层破口累及降主动脉时,可以在破口处将象鼻支架与自体血管简易缝合,然后利用第二充盈腔向所述第二球囊灌注充盈剂,以使得所述第二球囊充盈并在破口处支撑所述象鼻支架,使象鼻支架与自体血管紧密贴合,并封堵破口,阻断破口处的回血,进一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另一方面还便于医生进行吻合操作,进而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灌注导管的纵向剖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灌注导管的横向剖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示中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累及降主动脉;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示中主动脉夹层的破口未累及降主动脉。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0

医用装置;
[0026]100

灌注导管,101

灌注腔,102

灌注孔,103

内管层,104

支撑金属丝,105

外管层,106

第一充盈孔,107

第二充盈孔,110

管身,120

头端部,200

第一球囊,300

第二球囊,400

第一充盈腔,500

第二充盈腔,600

接头组件,601

第一接口,602

第二接口,603

第三接口,610

应力扩散管,620

接头部;
[0027]20

象鼻支架;
[0028]30

缝合线;
[0029]40

自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导管、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灌注导管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灌注腔,且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形成有使所述灌注腔与外部连通的灌注孔;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均套设在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外周面上,且所述第二球囊位于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侧;所述医用装置上还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所述第一充盈腔与所述第一球囊连通,所述第二充盈腔与所述第二球囊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盈腔和所述第二充盈腔均设置在所述灌注导管上,并沿所述灌注导管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灌注腔相互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腔的远端端部具有开口,以使得所述灌注腔的远端的开口构成所述灌注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导管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所述灌注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导管包括管身和头端部,所述头端部连接于所述管身的远端,且所述头端部的外径沿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刘金宏屠春霖朱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